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80後民工”開博炮轟城裏人:堅決不娶城市女

 

CCTV.com  2009年06月18日 10: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揚子晚報  

  最近,網絡上一位署名“湖北80後民工萬小刀”的網友在博客裏接連發表激烈文字,炮轟他心裏的“城裏人”。他的幾篇文章《堅決不娶城市女》、《做市民不如做農民》、《農村學生千萬別讀大學》、《農村人比城市人對妻子更好》用語極端,在網上引起了很多爭議。

  ■萬小刀的“城鄉觀”

  城市壓力大、房價高,還有各種流行病;在農村咱想遊山就遊山,想玩水就去河邊去水庫。

  萬小刀在博客上對他眼中的城市有一番諷刺:“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再加上生存壓力大,物價高漲特別是房價高,在城裏一旦失業可就夠慘了。還有各種流行病。”城市生活簡直一無是處。

  在他眼中,農村則有很多好處:“農村是一個大家庭一般,熱鬧。不像城裏住對門都相互不認識。在農村壓力小,沒有那麼多的煩心事,再説怎麼著也餓不到。在農村咱想遊山就去遊山,想玩水就去河邊去水庫。”話語之間,表現出對都市生活的強烈不滿,塑造出一個存在於他心底的理想化的詩意鄉村,毫不掩飾他對城市冷漠的厭惡。

  萬小刀承認他之所以如此激烈地反擊,是因為自己遇到過一些鄙視“農村”的人。他在文字中透露,自己現在在佛山工作。

  ■萬小刀的“成才觀”

  農村學生千萬別念大學:畢業幾年還一直在還債,大學生工資很多還不如俺農民工呢。

  萬小刀在博客裏稱自己“上了一年半載大學,就從裏面撤了出來”。他奉勸農民子弟不要浪費時間,讀什麼二類以下的普通大學。他開出理由包括:擴招後的大學已不再純潔;大學教育本身存在太多的問題;就業形勢嚴峻。在前幾條的基礎上,農村學生再繳上高昂的學費,就更雪上加霜了。

  他寫道:“畢業幾年,還一直在還債,大學生工資很多還不如俺農民工呢。再拿俺周圍幾個村裏的沒讀大學的夥計來做個對比。他們大多數在工地打工,還有的出國打工了,在國內一年有幾萬元,在國外,一年至少也有七八萬元。就算在南方工廠裏,很多沒賺到錢,也有不少混得不錯,因為混的時間長,有工作經驗,有的還混成了部門主管經理。大學畢業去南方工廠,頂多做個老總助理,或者做個小文員,工資沒有生産一線的管理層高。所以,現在俺村裏,沒讀大學的家裏都建了新房娶了媳婦,還有的孩子都會跑了。而讀了大學的,都漂在城市,無法在城市立足也無顏見江東父老。”

  萬小刀認為,相比之下,農村的前景更好,農村現在正需要一批生力軍,有高中文化就可以在農村大展身手了,搞點特色産業。回鄉發展,也緩解了城市的就業壓力。也算給咱國家盡了一份力了。

  ■萬小刀的“婚戀觀”

  城市女大多數嬌生慣養,農村老公得為她們洗衣做飯、端茶倒水、唯命是從。

  萬小刀的系列博文中引起網友熱議的網文是《堅決不娶城市女》一文。

  在文中他給出了堅決不會娶城市女孩為妻的五個理由:一、我是農村人。二、城市女大多數嬌生慣養,農村老公得為她們洗衣做飯、端茶倒水、唯命是從。三、城市女和農民的審美觀有太大差別。四、城市女的家人不同意,人家認為把女兒嫁給你是往火坑裏推。五、農村女孩子比城市女更好,城市女孩品質被環境污染了。

  在萬小刀看來,如果跟城市女孩結婚,在家庭生活中也會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城市女會騎在農村男人的頭上。

  網友:萬小刀的言論太片面

  萬小刀激烈的文章在網上引起很大爭議,很多網友並不贊同他的言論。網友認為,萬小刀有自卑心理,而他的“成才觀”更是片面,忽視了知識對技術進步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網上也有同為農村人的網友跟帖批判萬小刀的言論:不經意間在網上看到了自稱是農民工的萬小刀的博客文章《農民工開炮:堅決不娶城市女》。但我雖然也身為農村人,卻難與萬某茍同!

  以我以及我那幫農村來的兄弟這些年來在城市裏混日子的親身體會,過去城市人對農村人確實有比較大的看法,城裏人看不慣農村人在公共場所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當然,城市人中也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他們也會挨別人的罵,這很正常,根本不分農村人和城市人。

  我們大家都明白,不論是個人還是一個團體、國家,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不是靠一味地去指責別人就可以了,相反的,這恰恰讓別人更加排斥你抵制你。也許鄙人説到這,萬某會説,咱各走各的路,讓你趾高氣揚去。如若這樣,那農村人你還來到城市幹嗎?窩在你那山溝溝裏不就行了嗎?和平年代需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而不是憑著自己的性子“動刀動槍”,那是一種流氓行為,以這種方式處世的人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不少社會心理研究者呼籲公眾關注這些“80後”農民工所面臨的心理衝突和壓力。年輕的他們面對生存壓力處在封閉孤獨的境地,面對社會的歧視性眼光更敏感、更容易不滿和憤恨。極度的排斥最終會引起衝突與仇恨。 (記者 李文)

  相關鏈結:

責編:李秀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