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成都公交車燃燒視頻拷問:公民記錄的倫理困境

 

CCTV.com  2009年06月10日 07: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如果不是3段視頻,6月5日成都9路公交車上發生的悲劇,也許會讓許多人感到遙遠。

  若只有喧囂的懷疑和問責聲,只有忙不迭的表態、承諾和慰問,我們將無法感受一場災禍最直接的力量。那種力量由驚恐、茫然和慘烈的傷痛組成,並能最有效地觸及我們的靈魂深處。這種力量來自現場。

  這3段視頻,恰好向人們呈現了這種現場。儘管也許並不完整和全面,當然,更談不上專業。第一段只有10秒,第二段2分16秒,第三段則長達5分58秒。身處不同位置的人,用不同的攝像工具,有意或無意地拍下了現場,並在網上流傳。

  隨後,濃煙、哀號和撲面而來的巨大悲劇感,擊中了看過視頻的人們。並不發生在身邊的慘禍,一下子真實起來。這是任何事後的還原和解讀無法做到的。

  迄今所知,這3段視頻的拍攝者都不是記者。事發之時,他們因為各種我們並不知曉的原因在現場,目睹了這一過程。他們手裏有手機、數碼相機或者攝像機,並對著現場,打開鏡頭。

  這一舉動,使許多人得以直觀地知曉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同時,這一舉動也意味著,拍攝者放棄了參與對受難者的救助。因此,這些視頻和它們的拍攝者,正陷入爭論的漩渦。

  大概少有人意識到,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將不得不面臨同樣的選擇。

  隨著電子時代的進步,拍攝等記錄方式,已不再是記者和專業人員的特權。大多數普通人身上,都能找到可以攝像的手機和數碼産品。與此同時,災難時常發生,我們常有機會身處現場。

  英國倫敦地鐵爆炸事件的手機照片、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私人視頻,無不是這種私人記錄在災難發生時的優秀之作。它們在災難無可逃避的前提下,為人們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一個“公民記錄”的時代已經來臨,並將為我們更好地了解生活作出貢獻。然而一道難題也伴隨而至:面對災難,我們將怎麼選擇?是立即奔向前盡綿薄之力搶救,還是在一段距離之外拿起手機等工具,為其他人傳遞信息?

  且慢,不要以為這是個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

  事實上,同樣的倫理困境,存在於新聞界已逾百年。在這個以記錄事實為最高追求的團體裏,許多人都困惑不已,對於正在發生的苦難,是應該恪守職業道德,做一個忠實的記錄者,還是應該遵從基本的人的道德,扔下機器,參與拯救苦難?

  要知道,很多時候,拍攝苦難本身能使人們獲得對抗苦難的信心和勇氣。正如同記錄災難能使人們感受對災難的痛恨和對同類的愛心。這樣説來,記錄和參與,是一個難以兩全的選擇。

  在新聞界,眾所週知的事例是,因為拍攝《幼女與禿鷹》,一名記者受到譴責和自責的重壓,最終自殺。儘管人們相信,在這兩種極端之間可以找到平衡,但事實是,這個平衡,至今無人找到。

  現在,每一個人都成了記錄者。面對6月5日那輛燃燒的公交車,人們在施救和旁觀之間,有了第三種選擇。

  從而,以往只存在於記者身上的道德衝突,將被加諸更多人。正如其中一個視頻的拍攝者那樣,被許多人質疑:為什麼寧肯站在遠處拍攝,也不肯抄起身邊的鐵錘,去砸碎玻璃,救一個正被大火吞噬的生命?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沒有人能判斷,砸碎玻璃是否能救出一個人;也沒有人能評判,這段被倉促拍下來的視頻,有多大價值。它成為這場災禍為數不多的現場影像之一,將可以在很長時間內,讓很多人感到震撼和痛苦。它將讓人們從災禍中收穫更多的教訓。

  所以,是不是該拍攝,真那麼容易回答嗎?恐怕未必。救助必定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有那麼一兩個人選擇打開攝像機,我們該如何評判?

  我們很難一下子給出答案,而只能任由這個疑惑,在心裏盤繞。

  既然“公民記錄”的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將加入對新聞的私人記錄,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將不得不思考這個困境。它涉及太廣泛的倫理爭論,以至於,這篇文章在結尾也無法給出答案,而只能期待引人思考。

  這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這將是一個日益普遍的困境。它應該得到廣泛討論,因為這關乎人們心裏一些最珍貴的東西:愛、真相,等等。(張偉)

  相關鏈結:

責編:李秀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