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記者周文翰完成歐洲文化旅行,並以異域文化生態作為參照,對我國的某些文化現象進行了深層思考。
説實話,看到報紙電視上成年累月地誇耀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藝術品如何的珍貴無比、數量眾多———據説多達150萬件,讓我感到更多的是遺憾而不是自豪———請問這些文物藝術品到底有多少公開展出過?多少為全國民眾尤其是地方民眾欣賞過?多少又影響到當代的藝術創作、激發了新的靈感?
中國這樣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國家,文化資源過度集中在北京的結果,要麼是各地民眾花錢來北京擠在人山人海間瞄一眼,要麼就乾脆隔絕,不看甚至不知道罷了。
資源集中在國家級文藝機構中,北京的觀眾、讀者有地利之便無可厚非,但地方民眾應該有的文化權益卻長期受到忽視。是時候重新標定中央和地方的文化權力邊界的時候了,是時候從壟斷性保存的狀態更快地向公共服務轉型了。
尤其是中央政府管理下的國家級文化機構,無論博物館、演出團體,都應該重新考慮北京、中國和國際這三大塊的位置,考慮盈利性展演和公益性展演的合理劃分。全國納稅人供養的博物館、美術館、劇團,應考慮把資源與地方省市進行分享。類推下去,在一個省內,位於省會城市的省級文化機構也和更低一級的市縣形成一個文化分享和分權的正常機制。
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珍藏如果要走出北京,大致有兩種方式:
一是故宮可以考慮在南方和西北設立分館,這樣就可以巡展,把北京辦過的展覽拿過去繼續展出,我想在各地大興土木的情況下不缺少這樣的建築空間,不論是新修建還是和當地的博物館合作。
另外一個就是故宮可以考慮和地方省市的機構合作進行更多的巡迴展覽,回饋國民,其實這並不是難事,可以把故宮不定期舉行的特展直接拿去各地巡展。
惟有一點,珍貴文物的保險費用高昂,這可以由政府的文化基金提供保險擔保,然後特別展覽的門票中央和地方博物館、展覽館可以平分等等方式。
□周文翰(北京 文化記者)
相關鏈結:
責編:李秀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