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渝北區兩路 擔心兒孫們進城忘了本,渝北區64歲的庹啟富常寫打油詩描述農村的生活與勞動場景。“鐵牛隆隆水中走,泥浪層層展田疇……”前日,庹啟富寫了一首打油詩《鐵牛耕田》,讓孫兒朗誦。
庹啟富是醫生,老伴生活在農村,夫妻倆勞作了大半輩子,5個兒女先後在城裏安家立業。2002年,庹啟富從渝北區統景中心醫院退休,也和老伴進了城。時間一久,老人有些想念農村恬靜忙碌的生活,擔心兒孫們忘了本。
“燈照院壩明如晝,面頰流汗。輪軸飛轉,脫粒機鳴麥成山……”從2004年開始,庹啟富開始寫詩描繪農村的勞動場景,有空就朗誦給兒孫們聽。“麥穗長又重,手軟腰脹痛……”是搶收小麥的場景;“披蓑挑土朦朧暗,掄棒夯坎晚燈明……”是晝夜整治農田的情形……庹啟富説,兒孫上班、讀書忙,長篇大作難得看,聊天敘舊沒時間,打油詩朗朗上口,易記,受人歡迎。
兒女們生活、工作上的事,庹啟富也要寫詩鼓勵或建議:“房奴累,欠琢考,債臺高築歡樂少。”女兒打算換新房,老人送詩改變了她的決定;“急施治,轉危安,首都來電娓娓談。”汶川大地震,二兒子庹俊忠在災區搶救災民,被央視譽為“重慶好醫生”,老人寫詩讚揚。
“父親的詩就是家教教材,讓兒孫們受益匪淺。”在政府部門上班的大兒子庹俊星很喜歡父親的打油詩,他告訴記者,現在,父親的詩作有近200首,家人支持老人的打算——集結成冊教育兒孫們。
責編:王壹霖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