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古人清明放風箏:放走晦氣,消災解難

 

CCTV.com  2009年04月02日 15:4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天津4月2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清明時節,我國民間有放風箏的習俗。民俗專家介紹説,古人放風箏是為了放走晦氣,消災解難。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在古代,許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禍疾病都寫在上面,然後等到風箏升到天空中時就剪斷風箏線,讓它隨風飄逝,希望帶走所有的鬱悶,帶來好運。後來風箏失去了這種巫術的特色,逐漸變成了一种老少皆宜的娛樂方式。

  王來華介紹説,風箏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發明,古代人們用木頭做成“木鳶”,像大鳥的形狀,飛在天上三天不落,這就是風箏的最早起源。西漢時,木鳶改用竹子和絲綢來製作,後又改用紙張,於是又改名為“紙鳶”。南北朝時,風箏這一新名稱就出現了。

  宋代以後,民間遊戲風箏更加盛行,已經出現了專門經營風箏生意的商人,清明前後,不少老翁和兒童以競放風箏為樂。

  民俗專家表示,放風箏不僅可以娛樂,還是一項好的健身運動。古人在《續博物志》中説:“春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瀉內熱。”可見放風箏既可以愉悅心情,也可以強身健體。

責編:王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