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護理如何科學、人性化,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
曲體,右側臥,手腳分別用繃帶固定在長約一米、高約四五十厘米的病床防護攔上,不得翻身,且動彈困難。 86歲的吳阿姨 (化名),今年1月份入住上海某護理醫院後,每晚都只能以這樣的姿勢睡覺。
吳阿姨的女兒看到這種方式後,覺得難以接受。這幾日,醫院、家屬之間展開了一場激辯。
護工繃帶固定病人
今年1月下旬,郭女士將其母親送到上海某護理醫院,進行疾病的治療和康復護理。每天,郭女士幾兄妹,都會按家裏商量好的排班表輪流到醫院照顧母親。
上週末的一個中午,郭女士照例來到醫院。正值午休時間,她發現其母親側臥在病床上,雙手、雙腳被帶子分別固定在病床防護欄的一側,睡覺連翻個身都不行,且雙手、雙腳與防護欄之間由於捆綁的距離只有五寸左右。老人要保持固定的姿勢,且手腳都難以舒展、動彈。
“家屬不在,護工竟這樣對待病人,太殘忍了。”郭女士滿腔怒火。她打聽後得知,母親竟然每晚都是這樣被護工 “保護”著休息的。 “交了護理費,得到的卻是這樣的護理方式。”這讓郭女士一家,簡直都覺得不可思議。
想起老人進醫院不到兩個月,臀部就生出了直徑約七八厘米深約半厘米的褥瘡,郭女士更覺得無比氣憤。
家屬:難以接受這種方式
郭女士在與護工理論的過程中,由於情緒激動,與護工發生了肢體衝突。隨後,這事鬧到了派出所裏,經由民警協調,當天事情才告一段落。
“護工能否設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的母親被捆綁成這樣,心裏是一個什麼樣的感受?採用這樣所謂的“安全保護措施”來對待老人,這個合理嗎? ”郭女士的妹妹説,她在看護母親的過程中,發現很多老人很孤獨,其實很需要更細緻地呵護。她還曾萌生出了一個想法,退休後,她一定去護理院及福利院做義工,同老人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和心理撫慰,病床上的老人太可憐了!
醫院:這是正常安全防護
在該醫院的入院須知上,記者看到了這樣一行字: “必要時,將會對病人進行安全性肢體固定。”每個病人進入醫院時,家屬都要簽上字,不簽字則不能入院。
該醫院辦公室主任介紹,郭女士的母親有腦梗,還有間歇性精神病,晚上睡覺有時腳會跨越護欄,醫院對此採取了防護性的固定,多年來,醫院都採用這樣的方式。可能這種方式,並不能得到家屬的理解與認同。當天家屬看到這個情況後,也打了護工兩耳光。其實, 護工的苦有誰知道?她們每天待在這樣一個狹窄的空間裏, 1個人要照顧5個包括重症病人在內的老人, 24小時都不能消停。對病人稍微有些疏忽,家屬就怒言相向。其次,老人的褥瘡並非由捆綁造成的,而是老人自己磨出來的。老人有精神病史,按理來説都不應該接收的,醫院是出於為家屬考慮才接收的。
專家:亟需修訂護理標準
針對老年人護理的問題,上海市政協委員黃鳴今年兩會時提出,應建立全市的老年護理醫療質控中心,修訂 《上海市老年護理醫院質量標準。
他建議在醫學院、中高級技術學院開設老年護理專業,逐步建立健全老年護理醫院執業醫師的教育培訓制度,尤其是重點加強敬老愛老的道德品質教育、情感交流、心理治療、心靈溝通技巧和臨終關懷等方面的知識培訓;並解決相關職稱評審制度。
要重視護工隊伍建設,通過勞動部門與護工來源地建立合作聯絡,當地培訓,多方簽訂協議,持證上崗,並解決護工綜合保險問題,才能積極應對上海市日趨老齡化的挑戰。
責編:王鑫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