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強生公司嬰幼兒洗浴用品被指含毒事件,國家質檢總局20日公佈了調查結果。質檢結果表明,強生系列産品只有一種有“疑似問題”,至於含有微量二口惡烷是否會影響健康,還有待進一步分析。
有關部門的“最終答案”並未讓消費者放心。各大網站相關新聞後的網友留言顯示,苛責聲遠多於褒揚聲。網友的反應,其實更多是緣于質檢部門在強生風波中表現出的一“撥”一“動”之行為。從初期強生産品被質疑有毒時的“不動聲色”,到隨後對介入調查的公開否定,直至發佈出“僅有一種産品可疑”的結論,質檢部門的行政“主動”完全成為一種“輿論倒逼”的作為。如此外力助推式的行政進程,當然會讓公眾滿腹狐疑。可以這麼説,在強生風波中,質檢部門的所為像極了一管“擠擠出出的牙膏”。
三鹿事件余波未息,相應質檢部門正痛定思痛。就在剛過去的兩會上,質檢總局領導在談及三鹿奶粉事故時説:“我們是有責任的。我們該承擔的要承擔,該管好的要管好。”話語聲猶在耳旁環繞,面對強生風波考題,質檢部門交出的,還是“擠牙膏”似的答卷。
從去年的三鹿事件到今天的強生風波,説明産品質量監管不能被動等待,要主動跟進,積極履職,及時向公眾公佈權威信息。
摘編自《揚子晚報》3月22日文/王聃
責編:李秀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