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新聞特寫:75小時生死大營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2日 21:05 來源:CCTV.com

專題:關注安全生産 遏制礦難
進入[360度]>>

    CCTV.com消息(360度):發生在河南省陜縣支建煤礦的729淹井事故中,69名礦工成功脫險,這成為中國煤礦救援史上的一個奇跡。我們現在就通過短片回顧一下救援奇跡的誕生。

    蘭建寧是這次事件的第一個獲救者,他在三門峽中心醫院得到了良好的救治,記者今天再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記者:出來那一瞬你什麼感覺?

    獲救礦工蘭建寧:恨不得磕個頭,激動,重生的感覺。

    蘭建寧告訴記者,7月29日早晨8點半左右,洪水突然涌進礦井,出井的通路被堵死,他和其他68名井下礦工一樣,感覺到危險一步步逼近,被迫退到巷道的高處。

    而與此同時,井上的救援人員同樣是焦慮萬分,河南省、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的領導都趕到了事發現場,迅速制定了一堵、二排、三送的搶險救援方案。

    首先是堵。350名武警官兵在大雨中奮戰6小時,終於堵住了泄漏口,確保了地面不再進水。滲水堵住了,接下來就是儘快向外排水。附近的河南義煤集團救援隊伍在最短時間內整建制趕到了事發現場,確保了搶救的時間。上午10點,第一台水泵向外排水。

    在排水的同時,井下情況也在不停地發生變化,救援指揮部隨時調整了救援方案。

    河南省安監局局長李九成:根據形場情況不斷調整救援方案。

    也正是因如此,救援的每一步都基本朝著最佳的方向進展。與以往類似事件發生後井下礦工與地面失去聯絡不同,這次淹井事件發生後,地面與井下的聯絡並沒有中斷。

    河南省煤炭工業管理局安全處副處長李震寰:介紹兩條線。礦工一方面自救,同時跟地面聯絡後,把壓風管立即改為壓氣管。

    由於69名礦工都處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安全區域裏,氧氣的消耗量比較大,為增加送氣中的含氧量,這次救援還創造性地使用了在送氣中加氧的方法。整個救援過程中一共使用了175瓶氧氣,每瓶6立方米。

    藍建寧:氧氣前兩天還行,第三天不夠了,都是二氧化碳,再遲兩個小時就不行了。

    呼吸有了保證,生命也就有了保障。同時,電話線的暢通,不僅可以及時告訴井下工人最新的救援情況,安撫井下的被困礦工,而且可以實現救援過程中的互動,隨時調整救援方案,使救援更加科學和有效。

    河南省煤炭工業管理局安全處副處長李震寰:通過溝通,能夠了解許多具體情況,比如説,瓦斯超限、風量不足呀,氧含量不夠,都可以。

    除了保證呼吸,還要讓被困礦工喝上、吃上東西,救援指揮部又想到了一個奇特的辦法。

    獲救礦工蘭建寧:牛奶是通過氧氣管打下來的,沒牛奶69個礦工就倒下了,支持不了三天三夜,都下不去那個臺階。

    據了解,整個救援過程中通過這個管道為井下送了3次600多公斤牛奶。鋻於礦工們在井下鹽份分損失比較多,後兩次還在牛奶中添加了生理鹽水。又考慮到一些礦工喝不慣牛奶,1號早晨五點半還專門為井下送了一次稀麵湯,每個礦工都喝了兩碗,這為他們幾小時後從仍有齊腰身的積水中走到安全地面提供了體力。

    蘭建寧説,為了爭取迅速與救援隊伍取得聯絡,他提出自己打先鋒,一路上,他趟過200多米水路,然後一步步前往井口方向。第一個與救援隊員會合,給這次搶險救人爭取了寶貴時間。

    1號上午11點半,蘭建寧的手終於和正在井下清淤救援人員的手握在了一起。11點38分,他在救援人員的攙扶下第一個走出了礦井,12點55分,最後一名礦工走出礦井。正是因為有了科學的決策和有關各方全力以赴的精心救援,這次搶險救援工作才取得了成功,才能創造這煤礦救援史上的奇跡。

責編:王壹霖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