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百姓紀事》專欄
翟富程和他的富康出租車。本報記者 鮑曉倩攝
人物檔案
翟富程,北京市豐台區人,1992年開始成為出租車司機。15年來,他開著出租車體驗著北京日新月異的變化。
“Welcome to Beijing!”
“Where are you going?”
“Good luck!”
這3句英語,是翟富程説得最棒的。就在上個星期,他又打電話從北京交通臺訂購了一本《北京的士英語教材》。“北京奧運眼見著就到了,英語要多學著點,雖説公司也組織學,自己平時也得下功夫。”翟富程説道。
翟富程是出了名的“快樂司機”,沒事的時候,還給乘客唱歌。翟富程覺得自己現在“過得挺瀟灑”,下午3點,穿上襯衣長褲,打扮得整整齊齊,到公主墳地鐵口附近的跳舞場練習國標舞。要是下午拉著活兒,就晚上7點去練,反正一天開車絕不超過9小時。勞逸結合,他心裏可有譜呢!
翟富程開的是輛三廂富康,車子整天擦得乾乾淨淨。富康車按要求漆成黃綠色,在陽光照耀下,車頂上的“的士之星”四個字熠熠生輝,車座上套著雪白的座套,細心的他還在車上放著一盒餐巾紙,給乘客用。
翟富程挺自豪:“這‘的士之星’,北京一共才1055個,我快算得上是百里挑一了,得零違章、零投訴、服務好才行。”
算起來,翟富程是個老“的哥”了。1992年剛當出租車司機時,他開的是輛吉林産的微型麵包車,滿大街跑的麵包車還有天津大發、昌河,北京老百姓都管這樣的出租車叫“面的”。
“面的”1塊錢1公里。可那會兒,北京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比現在,坐出租車的,要麼是從外地來旅遊的,要麼是出公差的,要麼是辦公事能報銷的,老百姓要是沒啥急事兒,一般都不打車。1.6元1公里的夏利算是高檔車,一般人都不會伸手攔它。
1996年,翟富程換上了夏利,滿大街的“面的”慢慢消失。開上“轎車”的他發現:滿大街的出租車越來越多了,夏利、富康、桑塔納……可不都比“面的”強?坐出租的老百姓也越來越多了,生活好了,去個遠道、辦點啥事,都伸手攔輛出租車。
沒過幾年,翟富程又有了新的考慮。説來説去,還是車的問題,夏利車發動機功率小,一到夏天,空調總顯得力不從心,乘客熱得夠嗆。只要天熱,打車的遇著夏利都不愛上車,非等著坐富康、桑塔納不可。
2003年,翟富程終於換上了新車————三廂富康,1.6升的排量,空調沒問題了,乘客坐進去,腿腳能擱利索了,自己開起車來也格外高興。慢慢地,北京出租車市場上的夏利逐漸淘汰,比富康還好的車也多了起來,什麼索納塔、伊蘭特,一個賽一個。“從前,老外管‘面的’叫‘小可愛’,那是跟咱北京人客氣,要叫我説,還是現在開著的新車可愛!”翟富程又樂開了。
居民小區、辦公樓、商場……翟富程現在是走到哪兒都能拉到活。大家生活好了,花得起這錢,打車上下班的人群、出門逛超市的家庭主婦……老百姓乘坐出租車成了很普遍的事兒。翟富程琢磨著,這奧運會來了,北京“的哥”再拉上外國遊客,一句Welcome to Beijing!”肯定比從前説得有底氣————
咱北京這出租車可不差!
背景鏈結
20世紀50年代,北京的第一家出租汽車公司———首都出租汽車公司成立,當時主要是用於外事接待和會議用車。1990年,北京市有出租車不足1.5萬輛,車型以昌河、大發和夏利為主。1991年到1995年,是北京市出租車的快速發展期。1996年,北京市對出租車實行總量控制,總數保持在6萬多輛。1994年到1999年,北京市逐步淘汰“面的”,逐漸形成了以夏利和兩廂富康為主要車型的出租車市場。
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從2003年開始,北京市再次逐步更換出租車車型。2006年,北京市最後一批夏利出租車退出運營,形成了以索納塔、伊蘭特、三廂富康為主要車型的出租車市場。目前,北京市有出租車6.7萬輛,年客運量6.5億人次,佔全市公共交通總量的13%左右。
據統計,全國共有出租車106.8萬輛,年客運量達80多億人次。出租車成為一種重要的旅客運輸工具,在城市客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翟富程開的第一輛出租車:漆成黃色的“面的”
翟富程開的第二輛出租車:紅色的夏利
責編: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