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從2004年開始,江蘇省泰州市在全市19個部門2800多個基層站所中開展了“為發展服務,讓群眾得益”的作風建設活動,把基層站所的評判權、參與權、決定權交給群眾,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5月20日播出):點擊觀看視頻〉〉〉
從2004年開始,為改變基層站所的工作作風和服務質量,江蘇省泰州市在全市19個部門2800多個基層站所中開展了“為發展服務,讓群眾得益”的作風建設活動,把基層站所的評判權、參與權、決定權交給群眾,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在季市鎮,為了解決當地村民不願意給摩托車辦理牌照的老問題,鎮交警中隊從去年開始,主動到各村向村民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並幫助村民辦理相關手續;為了解決部分村民生産用動力電的問題,鎮供電所在沒有權限更換變壓器的情況下,積極為群眾想辦法,主動請示上級部門,經上級批准,在不違反用電規劃的情況下,擠出錢來購進新的變壓器,僅僅十幾天就給急等著用電的村民接上了電。
村民們都説,不光是供電所和交警中隊,現在當地的基層站所的作風都很讓人滿意。這都跟泰州市在基層站所中開展的“為發展服務、讓群眾得益”作風建設活動有關。
在這次的作風建設活動中,泰州市委市政府一改以往基層站所作風建設由上級部門進行評議的作法,規定由每個鄉鎮、街道定期對基層站所進行民主評議,其中群眾評委佔60% ,當地政府和基層站所的上級部門各佔20%。評判結果直接與基層站所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和福利挂鉤。
評議方式的改變,促使基層站所能真正為百姓服務。此外,每個月,泰州市紀委還會聯合有關部門對各基層站所進行明查暗訪,進行隨機監督。三年中,被處理的基層站所的工作人員達到了441人。對於獲得群眾好評的,群眾滿意率排名前50名的站所,由市政府授予“五十佳基層站所”的光榮稱號,同時給予物質獎勵。有了獎勵、處罰、監督和民主評議等制度上的保障,基層站所的工作作風和服務質量明顯改善,獲得了老百姓的好評。
詳細內容
演播室主持人 翟樹傑:我們老百姓過日子經常要跟基層站所打交道,什麼叫基層站所呢?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比如派出所、供電所、交警隊、工商所等等這些職能部門最基層的單位。他們是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的執行者,是黨和政府直接服務於老百姓的最基層的部門,既是執行者又是服務員,這樣一個角色讓基層站所成為許多地方的矛盾多發區,老百姓經常説的一些基層站所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甚至是靠山吃山,吃拿卡要等等,提供的服務很難讓老百姓滿意。可是江蘇省泰州市的老百姓卻發現,這兩年他們身邊的這些站所“變臉”了,變得讓他們越來越滿意了。
季衛榮,家住泰州市季市鎮文嘉村,每天他都要騎著摩托車到鎮上去做生意,還要接送孩子,對他來説摩托車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是去年6月份這輛車差點給他闖了禍。
季衛榮 江蘇省泰州市文嘉村村民:我送小孩上學,被交警看到了,就攔下來了,當時問我要駕駛證行駛證,我什麼都沒有,就要被罰款還要拘留。
看到季衛榮要送孩子上學,執行交警沒有當場拘留他,罰款400元,讓他馬上給車上牌照,否則就要扣車。無證無照就上路行使罰款拘留,交警是在依法辦事。可挨了罰,季衛榮也不願意去辦證。
季衛榮:我們這裡像我這樣的摩托車沒有上牌的也挺多的,基本上也有百分之七八十,好像就我一個人倒了這個霉。
其實,像季衛榮這樣心態的人並不在少數。鎮交警中隊經過在文嘉村走訪,發現這個村有400多輛摩托車,大多數都是無牌無證,這種情況在季市鎮的很多村都普遍存在。很多村民認為,雖然摩托車無牌無證,但是在村裏跑跑沒什麼大礙,辦證辦照也很麻煩,所以不願去辦理。可是這麼多的摩托車無證無照就上路,違法不説還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陳炎培 江蘇省泰州市季市鎮交警中隊隊長:以前摩托車的事故發生率佔整個事故發生率的60%左右,其中無牌無證駕駛摩托車發生交通事故的佔很重的比例。
從季衛榮身上鎮交警隊發現,單靠罰款扣車,不辦證的村民還是不辦,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還容易造成警民之間的矛盾。季市鎮交警中隊嘗試著尋找出一種更容易讓村民接受的工作方法,他們利用業餘時間主動下到各村,向村民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告訴村民即便是在村裏駕駛摩托車也得駕駛證和車輛的行使證,否則出現了問題駕駛員要負全責,保險也沒法上。為了打消村民怕麻煩的念頭,交警中隊統一帶領像季衛榮這樣的無證照的村民去車管所,幫助他們辦理相關的手續。
交警隊主動替老百姓服務的作風漸漸得到了村民們的理解,他們開始主動去接受培訓,取得證照。現在,季市鎮24個村上千輛的摩托車有80%都上了牌照,而鎮交警隊發現,其實自己也得了實惠,糾正違章的工作量變小了,事故率也降低了30%,本來對鎮交警隊很有意見的季衛榮也改變了看法。
季衛榮:後來我終於被他感動了,從以前是罰款什麼的,現在他們這樣對我們老百姓,確實是人性化的服務。
就在季衛榮的事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的時候,同村的村民張炳越卻犯起了愁。去年年初,張炳越因病做了手術,幾萬元的手術費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為了儘快還錢,張炳越一直琢磨著做點兒什麼。後來聽説自行車輻條上的卯頭挺賺錢,就東拼西湊借來1.3萬塊錢,和村裏幾戶村民買來了幾臺卯頭機,準備開個家庭小工廠,好不容易把機器拉到家,卻發現根本無法生産,因為沒有動力電,張炳越急忙找到了鎮供電所。
張炳越 江蘇省泰州市文嘉村村民:誰知道一到那兒,我們農網改造剛結束,變壓器是為農民生活生産用的,只有50KV,要搞工業要380KV,容量不夠,還不能給我擴容。
據了解,當時文嘉村剛剛進行過農網改造,村裏的變壓器容量是按照當地的電力規劃配置的,換變壓器超出了鎮供電所的權限,原則上可以不給張炳越解決。可是對張炳越來説,為了還上看病的錢,又借錢買的機器,沒有電這機器就是一堆廢鐵,沉重的債務讓張炳越一家陷入了困境。知道張炳越一家這麼困難,鎮供電所也坐不住了。
劉興根 江蘇省泰州市季市鎮供電所所長:老百姓自己花錢都是血汗錢,心裏比較焦急還是理解的,當時我們也很急,我們也在想辦法。
換變壓器要8萬塊錢,這錢從哪兒出呢?鎮供電所立即輕視上級供電部門,經批准從農網低壓改造項目的資金裏擠出錢來購進新的變壓器,僅僅十幾天就給張炳越等幾戶急等著用電的村民接上了電。張炳越的卯頭機終轉起來了,為了不再出現張炳越這樣的問題,鎮供電所又主動走村串戶,了解村李嘉廷工廠的用電情況,發現村裏還有不少這樣的用電困難戶。在上級供電部門的支持下,經過詳細地規劃,過了不久又給文嘉村安裝了五台大容量變壓器,一次性解決了村裏用電難的問題。
張炳越:這個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沈雪照 江蘇省泰州市文嘉村村民:這麼熱情、這麼週到的服務,現在基層站所跟以前不一樣。
村民們都説,現在當地的基層站所作風都很讓人滿意,這都跟泰州市基層站所的作風建設活動有關。泰州地處江蘇東部,經濟發展較快,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關注民生,為百姓服務成為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那麼,怎樣才能讓老百姓感受到政府的民生關懷,他們選擇了從基層的窗口單位來入手。2004年,泰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19個部門的2800多個基層站所開展了“為發展服務,讓群眾得益”為主題的作風建設活動,之所以要開展這樣一個活動是因為在幾年前基層站所的作風可不像現在。
村民:老早的時候不行,很蠻橫。
村民:出了什麼事都要打電話催他多少次。
村民:電話打也不來,只説來,今天等到明天也不來。
毛初明 記者:據了解,在開展基層站所作風建設活動之前的2004年,泰州市的有關部門曾經對基層站所的工作作風和服務質量的滿意度進行過一次調查。其結果顯示,群眾對於基層站所的工作作風和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僅僅只有60%左右,這樣的調查結果讓泰州市委市政府感到壓力很大。
朱龍生 江蘇省泰州市委書記:我們也下了很大的決心來解決它,但是由於體制、機制方面的情況,解決了一部分(問題),沒有從根本上來解決這個問題。核心問題還是要把評判權、參與權、決定權交給群眾,由群眾來衡量。
以前泰州市也曾進行過類似的作風建設活動,可是作風建設到底怎麼樣?是由各級站所的上級部門來評議,難免出現不客觀的結果。在這次的作風建設活動中,泰州市委市政府規定,每個鄉鎮街道定期對基層站所進行民主評議,其中群眾評委佔到了60%,當地政府和基層站所的上級部門各佔了20%,這樣就保證了老百姓擁有堅決性的評判權,評判結果將直接關係到基層站所每個工作人員的利益。
劉興根:(群眾滿意度)測評兩年低於75%,我這個所長就要下崗了,對我們的職工影響也很大。如果説工作做不好,直接與他的工資獎金福利挂鉤的。
陳國華 江蘇省泰州市紀委書記:就是通過這樣的措施把最大的評判權交給我們的普通群眾,這樣促使我們的基層站所,不僅僅是眼睛向上,更主要的是把眼睛向下,看人民群眾對你的工作到底是滿意還是不滿意。
評議方式的改變促使基層站所能真正地去為老百姓服務,除此之外,每個月泰州市紀委都會聯合市人大、政協、相關媒體對各基層站所進行明查暗訪,進行隨機的監督。發現接待群眾態度粗暴、吃拿卡要、亂執法的站所工作人員堅決予以降職甚至下崗的處理。在三年的作風建設活動中,被處理的基層站所的工作人員達到了441人,這樣的鐵飯作風對全市的基層站所的工作人員振動很大,也使他們的工作作風有了很大的轉變。除了對群眾不滿意的站所和人員要進行處罰外,對於獲得群眾好評的,群眾滿意度排前五十名的站所,由市政府授予五十佳基層站所的光榮稱號,同時給予物質獎勵。有了獎勵、處罰、監督和民主評議等一整套制度上的保障,這一次的作風建設活動促使基層站所扎紮實實地去為老百姓服務,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市民:他們的服務絕對是讓我們沒有別的話説。
市民:他們工作態度很熱情,平時工作也很正常,時間也很準時。
市民:我很滿意。
演播室主持人 翟樹傑:把老百姓的滿意度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通過民主評議、社會各層面的監督、完備的獎懲制度,促使基層站所確立讓老百姓得益的觀念,改變工作方法和態度,為老百姓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從泰州市基層站所進行的作風建設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把各項工作做好,讓老百姓滿意就得堅持“以人為本”真正的把老百姓放在心中。
責編: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