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5月4日專電(俞麗虹、陳醇)有調查顯示,半數左右的上海市民認為網上購物不夠安全。而對於長假期間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來説,要特別注意防範三類陷阱,謹防上當受騙。
根據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和“上海市民信箱”的一項聯合調查,在6955位被調查者中,認為網上購物“不安全”和“不太安全”的,分別達到10%、42%;認為網上購物“安全”的,僅佔8%。
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法務部主任周賓卿提醒,黃金週期間,網上購物首先要提防“宣傳注水”。一些賣家在網上對商品進行宣傳介紹時,常常含有虛假成分。部分賣家甚至利用網絡監管相對比較薄弱,將假冒偽劣商品放在互聯網上銷售。
其次,提防協議書暗藏“圈套”。一些賣家利用網上購物的協議書設置陷阱,在“我同意”“我接受”之類的格式條款中,隱藏部分不公平、不合理的條款。消費者常常不仔細閱讀所有條款,便匆忙確認。一旦發生質量和服務糾紛,消費者由於點擊認可了此類協議,結果只能自認倒楣。
再次,提防“網上黑店”詐騙錢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上購物具有買賣雙方不見面、商品見不到實樣、付款之後再發貨等特點,使用虛構公司、商鋪名稱,虛構聯絡地址等手法,欺詐消費者,導致網上購物詐騙事件屢屢發生。專家建議,消費者應儘量選擇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購物網站,降低交易風險。
責編:石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