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在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吉盛小區的陳玉華家裏,有一位特殊的成員:九十高齡的宋大娘。29年前,陳玉華把沒兒沒女孤身一人的盲人鄰居宋大娘帶進了自己的家庭。 [進入論壇]
上世紀四十年代,陳玉華的爸媽和宋大娘就成了前後院的鄰居。在陳玉華6歲時,她的媽媽和宋大娘的丈夫相繼去世。沒兒沒女孤身一人的宋大娘對陳玉華特別疼愛。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漸漸長大的陳玉華就成了雙目失明的宋大娘平時買米買面、洗衣做飯最好的幫手。
幾年後,陳玉華到了該找對象的年齡了。那時她就下了決心:如果要結婚,就要帶著宋大娘一起出嫁。1977年,陳玉華和在地質隊工作的常盛興結婚。打結婚這天起,宋大娘就和陳玉華小兩口生活在一起了。
陳玉華結婚後,因為丈夫常年在外工作,這樣,她又要伺候宋大娘,又要照顧小孩子,所有的家務事就落到了她一個人的肩上,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有一年,丈夫常盛興的單位同意他把家屬帶到內蒙古通遼市,並且給他們解決一套樓房。但考慮到宋大娘的生活,陳玉華還放棄了這次可以和丈夫長期團聚的機會。直到1992年,他們才有了一套52平方米的兩居室樓房。屋子雖小,但是一家人的日子很溫馨。
這些年,父母的言傳身教也讓陳玉華的女兒常虹、兒子常旭從小就知道孝敬雙目失明的姥姥。
近幾年,由於上了年紀,宋大娘經常會大小便失禁,陳玉華對宋大娘的照顧更加細心了。目前,陳玉華每天就是伺候好宋大娘,照看好外孫子。在陳玉華家,老人孩子、長輩晚輩互相照應,其樂融融。正是這種平常的生活和樸素的情感,讓人溫暖和感動。
詳細內容
主持人(敬一丹):
咱們好多人家都會有一張全家福。你看這張全家福,看起來和您家、我家、他家的全家福都差不多,但是這裡面卻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女主人叫陳玉華,就是這位,她今年53歲了,她和家人住在長春市二道區。很久以前,也就是29年前,她才24歲,那時候她做出了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改變了這家人後來的日子。
進入臘月年關,在吉林省長春省二道區吉盛小區的一個普通的居民樓裏,陳玉華一家貼春聯、包餃子,在準備過年的事,冬天的陽光照得屋子裏暖暖的。這是個四世同堂的家庭,在家裏有一個特殊的成員,是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今年90歲了,陳玉華叫她大娘,孩子們叫她姥姥、太姥姥。
記者:
大娘頭髮一直是理你?
陳玉華:
嗯。
記者:
大娘叫什麼名字?
陳玉華:
戶口上不是寫著嘛,宋李氏,她也沒有名字。
記者:
小名叫啥?
宋李氏:
我跟你説你都笑話我
陳玉華:
人家不笑話你,笑話啥呀。
那麼宋大娘是怎麼走進這個家庭的呢?故事還要從60多年前説起,那個時候陳玉華的爹媽和宋大娘一家,都是從河南闖關東來到了東北長春,在二道河子的八里鋪,他們成了前後院的鄰居。就在陳玉華6歲的時候,她的媽媽得了肺結核去世了,而宋大娘的丈夫也因病去世了,沒兒沒女,孤身一人的宋大娘對小姑娘陳玉華特別的疼愛。
陳玉華:
因為我上學讓我吃大米粥,她就吃苞米麵粥。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漸漸長大的陳玉華也成了雙目失明的宋大娘平常買米買面、洗衣做飯的最好幫手。
宋李氏:
幹啥都是她領著我,到哪去都領著我。
陳玉華:
十二三歲的時候,我就能挑水了,該我幹的活,我就承擔起來了。
幾年後陳玉華也長成了大姑娘,到了該找對象的年紀了。如果結婚嫁人就要搬出去住,就要拋下雙目失明的宋大娘,陳玉華能舍得下宋大娘嗎?
陳玉華:
她本來以前也沒有過好日子,我再給她扔了,她不更可憐了,從那以後就有一個想法,説找對象我得帶著老太太,沒有別的要求,只有這一個要求。
那時候,陳玉華前後相了五六個對象,聽説她要帶著一個盲人老太太一起出嫁,人家一聽這條件就搖頭拉倒了,當年這件事在八里鋪鄰居們中間也有些議論。
陳德發 陳玉華的鄰居:
那也不是自己的親骨肉,意思説帶著老太太走,給人一個特別發傻似的。
別人的議論並沒有動搖陳玉華的想法,她依然堅持,如果嫁人就一定要帶上宋大娘。1977年,陳玉華認識了一個在地質隊工作的小夥,叫常盛興。剛開始,常盛興贊同倒是贊同,也還是有些猶豫。
常盛興 陳玉華的丈夫:
回家跟父母商量,她帶著老太太,將來以後,我説你們老了怎麼整?我作為長子,我也不能不贍養老人吧,作為兒子我也不能不管你們。我媽説你先不用管我們老的時候。
常盛興的父親常茂林老人是個明白人,當年他就十分贊同這門婚事。
常茂林 陳玉華的公公:
伺候瞎老太太,我一看這挺好的姑娘。我就衝著這一點,我一看根本人家,別人家誰願意養著老太太。
就這樣,1977年年底,陳玉華和常盛興結婚了,打結婚這天起,宋大娘就和陳玉華小兩口生活在一起。婚後一年,陳玉華和常盛興他們的女兒常虹出生了。因為丈夫常盛興在地質隊工作,常年在外,這樣陳玉華又要照顧宋大娘,又要照顧小孩子,所有的家務事都落在了她一個人肩上,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主持人:
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就這樣又過了一年,終於一個機會來了,夫妻可以長期團聚了。丈夫工作單位同意他把家屬調到內蒙古的通遼市,而且還給他們解決了一套住房。新婚不久的陳玉華多麼希望夫妻團聚啊,可是盲人宋大娘呢,已經熟悉了八里鋪的生活環境,她不願意離開這裡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那麼是要夫妻團聚呢?還是要宋大娘呢?這可真讓陳玉華左右為難。
陳玉華:
大娘説我可不能去,你去吧,我在這兒都習慣了,你去吧。我説那你不去,我也不能把你扔下。
考慮到宋大娘的生活,為了繼續照顧老人,和丈夫多次商量後,陳玉華最終決定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這樣的生活一過又是十幾年。到了1992年,丈夫常盛興的單位給他們一家人分了一套52平方米的兩居室樓房,而此時陳玉華的女兒常虹逐漸長大了,兒子常旭也已經三歲了。52平方米的房子對於當時這五口之家來説確實有些緊巴,這時親戚朋友都勸陳玉華乾脆把宋大娘送到敬老院算了。
記者:
你那個時候想沒想去敬老院?
宋李氏:
敬老院,我不去。
記者:
為啥不去?
宋大娘:
我在那行嗎?我也看不著,吃飯啥的,她(陳玉華)也不願意叫我去。
陳玉華:
確實往那兒一坐,人家能動的都出去溜達了,她坐那兒都憋屈,我也就捨不得。我女兒跟她姥,開始就在這個床上住,我們三口,我兒子就在那支個單人床,再支床就沒有地方了,我和我愛人就睡沙發,就拉沙發,拉了十多年沙發,沙發腿都已經拉斷了。
屋子雖然小了點,但是一家人的日子很溫馨。這樣又過了十五年。説起陳玉華夫妻倆對她的照顧,宋大娘有説不完的話。
宋李氏:
上個街還擔心我在家怕我生病了,怕我有病都不敢上街。
父母的言傳身教也讓陳玉華的女兒常虹、兒子常旭,從小就知道孝敬雙目失明的姥姥。
宋李氏:
俺常旭(外孫兒)弄啥都給我,弄啥都給我,俺這個外孫女(常虹)經常給我買吃的。這衣裳都是外孫女給我買的。
常旭 陳玉華的兒子:
我家有麻將之類的東西,我把它堆成金字塔形狀的,然後堆一起跟我姥姥玩,讓我姥姥摸。
從平房到樓房,外甥女常虹二十多年始終和老人睡在一鋪炕、一張床上,直到出嫁的前一天。
常虹 陳玉華的女兒:
那天我買的衣服,這是那天我買的,昨天給你買的柿餅好不好吃?
宋李氏:
好吃。
常虹:
好吃哪天我再給你買。
在陳玉華家,老人孩子、長輩晚輩互相照應、其樂融融,發生在她家的事,住在一個小區的鄰居們在很長時間都不知情。
梁桂芝 陳玉華的鄰居:
原先不知道不是她親媽,姥姥,姥姥叫著,我們都尋思是親媽呢。
張淑華 陳玉華的鄰居:
不管從吃和住和用的,那都照顧得心特別細,老太太吃東西,她給老太太做可口的,做軟的,做稀的。
陳德發 陳玉華的鄰居:
一個人可能是一時衝動做點事都有可能,你説這麼二十多年,三十來年,對這老太太一直都挺好。
現在宋大娘每天睡兩覺,醒來之後有時逗常虹兩歲的女兒玩,有時聽聽小品、評劇、二人轉。近幾年,由於上了年紀,宋大娘經常會大小便失禁,陳玉華對宋大娘的照顧更加細心了。但是對於丈夫和孩子,她感到總有些虧欠他們的。
陳玉華:
夫妻之間上哪兒溜達溜達或者逛逛商場、逛逛公園什麼的,我就沒有這個時間,我陪她,尤其是我兒子。我兒子説了,媽我上我們同學家,人家都有一個屋學習,就我沒有,連一個寫字的地方都沒有,我也想要一個屋。我們吃完飯以後就擦擦桌子,我説兒子,你寫作業吧。
經過了艱苦的日子,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目前,陳玉華每天就是伺候好宋大娘,照看好外孫子,她的心願就是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兒子將來考上個稱心如意的大學。今年宋大娘90歲了,這個年陳玉華全家人過得熱熱鬧鬧的。
主持人:
在很多年裏,陳玉華帶著盲人鄰居出嫁的事,人們都不知道,人們以為他們就是一家人,直到去年社區在給宋大娘辦低保的時候,人們才知道了這個故事。而每當人們説起這件事的時候,陳玉華總是説她只是做了平常人應該做的事,雖然宋大娘不是陳玉華的親生母親,但是她卻比宋大娘親生的女兒還要親。這不是母女勝似母女的故事,讓人們溫暖,讓人們感動。
責編:劉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