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各種公益評選項目的確立,無疑對提升全民公益意識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然而,隨著花樣翻新的評選程序出現,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一個與之而來的負效應,這又不能不引起我們思考。
近日,本人無意間了解到網上有群靠投票賺銀子的“網賺”一族,即通過幫助想要實現榮登榜首候選者心願而努力不斷更換IP,不斷投票,且有計劃完成投票任務而換取酬勞的工作。面對這樣的評選,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衡量它的含金量?
中華慈善獎,獲獎候選人越多,越説明中國的慈善意識、慈善人士在增強增多,而50名候選者代表的也不僅僅是他們個人成就的本身,更代表慈善事業在中國的崛起!然而,一塊錢一張選票,又有多少事不關己的百姓熱衷於支持呢?於是,我們是不是要聯想到候選人需要具備多少人脈的投入呢?企業老總,有強大的人力後盾;風雲人物有其瘋魔傾情的“粉絲”,而那些默默用在做著一個貧民都希望實現的心願——幫助弱勢群體,奉獻愛與關懷的入選者,是否也能有一塊錢一個人脈的資源呢!?
如果説青基會需要一個生財之道,我們是否也要反思生財之道應採取的途徑?中華慈善獎剛剛走進千家萬戶,我們需要看到是祥和有序,公證的 評選途徑,我們不要給慈善獎背負太多沉重的負累,更不要給那些有幸入圍的候選者增加太多的無可奈何。畢竟,在中國做慈善還是一個需要弘揚的階段!
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50名候選者中的“貧民”們也能不靠 特殊“人脈”環節入選中華慈善獎!
來源:2006年“中華慈善獎”評選活動 網友留言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