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家節”路遇“洋節” “水土不服”了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2日 14:29 來源:
專題:◎焦點延伸——新聞頻道特別策劃

  

小編的話:
     12月25日是西方傳統的聖誕節,針對“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熱衷過聖誕節”的情況,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十位哲學或教育學博士發出聯合署名倡議書,號召網友慎對聖誕節,引起大家的熱議。[北大清華等高校十名博士聯名抵制聖誕節] 一名博士宣佈退出
來自我們的調查:你會投誰一票
    以下是本網對於此事的一份調查,你是否願意響應眾博士號召,抵制聖誕節!
觀點
比例
1、願意。現在的年輕人離傳統文化越來越遠,根本就不明白聖誕節的含義卻一味的盲目追捧。
74.50%
2、無所謂。本來節日就是大家開心快樂的理由,多一個又何妨,管他東方西方的呢!
13.55%
3、不願意。沒那麼嚴重需要聯名抵制吧,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應該允許多元文化的存在。
11.95%

我要投票

正方接招:過“家節”我們有理由

    “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節以及重陽節,已經同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一起列為六大傳統節日了。”中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公佈了這六大傳統節日。“這意味着中國人可以更多地過自己的情侶節了。”>>>點擊詳細

中國人應過好自己傳統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傳統節日是民族情感的粘合劑,其中充盈着親情情結、敬祖意識、尋根心理、報本觀念,最容易喚起對親人、對家庭、對故鄉、對祖國的情感,喚起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喚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點擊詳細

中華傳統節日屬非物質文化遺産

    中華傳統民俗節日有着非常豐厚的文化內涵,而且中華文化中有很多也是通過傳統節日傳承的,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也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範圍。>>>點擊詳細

反方接招:傳統節日在今天“水土不服”
   聖誕節,我們不妨寬容對待

    最根本也最歷史的原因——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觀念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舊有的物事,比如傳統節日和傳統生活方式,失去了現實的土壤時,人們對之的生活體驗也必然發生改變。詳細>>

聖誕節不是洪水猛獸

    對於國人對“聖誕節”等洋節的“追捧”完全沒有必要進行人為的抵制,更不能粗暴“棒殺”。由於中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閉關自守,對西方文化不甚了解,在打開國門後對西方節日文化的一下子涌入缺少心理適應和前期免疫,當前出現的短時期內的過度沉溺心理與缺少理性的過度擁抱,正是類似一種人在饑渴後的“過度補償”,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點擊詳細

該讓人憂慮的不是聖誕節

    一個人過不過“聖誕節”是他必須受到尊重的權利。而當一個非基督徒寧願過“聖誕節”時,我們只能説,這既不是“聖誕節”的錯,也不是“商業法則”惹的禍,而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在他那兒價值排序偏低。>>>點擊詳細

墻頭草:有假放就好,什麼節無所謂
    網友説話:“無所為,有長假放.好!我喜歡! ”
就事論事

抵制聖誕節背後的文化反思

    衡量一切的最高標準,就是經濟發展。如果你達不了標,那對不起,你的文化、你的節日、你的審美等等,統統都要靠邊站。只要這一格局沒有改變,“聖誕節”被人追捧的局面,也就很難被改變——誰不願意跟富裕、文明的東西沾點邊啊?>>>點擊詳細

博士聯名抵制聖誕節是討好獻媚

    博士們聯合署名的倡議書,不妨用個調侃性的名詞——“博士們生的蛋”,來指代。但我們有充分的自信,這些“蛋”是臭不了大街的。“俄國家杜馬倡自家傳統,動議對西方聖誕老人下逐客令”,在行動上比他們更果敢更前進一步。>>>點擊詳細

穿紅肚兜戴西式博士帽的義和團

    雖然這些五經博士這麼“哼哼教導”我們,還是讓我産生了一個不好的聯想。在我的想象中,這些博士們名正言順地坐在裝着美國人製造的芯片的計算機前,用日本人技術製造的顯示器看網上的資源,並用互聯網發泄自己的文化情懷。

  每當我想到屏幕後面的居然是穿着紅肚兜、戴着西式博士帽的義和團,再想象一下他們在鍵盤上運指如飛的樣子,這情景總是讓我忍不住要笑出來。>>>點擊詳細

刨根問底:聖誕節到底是怎麼回事?

    每年12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數基督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

    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后百餘年內才有。據説: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裏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其實哪一天並不要緊,重要的是應該知道它是為紀念救主耶穌降生。

    由於聖經記載耶穌生於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聖誕夜"或"平安夜"。

刨根問底:中國傳統節日是怎麼形成的?

    中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更多>>>

拜年的由來

責編:霍筠霞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