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以技養醫"反成變相提價 醫改不能讓百姓"陣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7日 11:42 來源: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報道 目前醫療系統普遍採用的“以藥養醫”運作體制已經被公眾否定,“以技養醫”代替“以藥養醫”,也就是用醫療服務技術價格上調代替虛高的藥品價格,已成為醫療體制的改革方向,也是理順變形醫療系統盈利模式的必然選擇。日前,衛生部發言人表示,應該對醫療服務的價格進行結構性調整,做到“有升有降”,其中,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和技術含量的價格應該向上調整。

  但是,在現行醫療體制尚未理順,相應監管不力的情況下,“以技養醫”的指揮棒卻可能成為使許多地方醫療機構變相漲價冠冕堂皇的藉口。

  不久前,江蘇省有關部門公示了一份醫療服務調價方案。根據該方案,在江蘇準備調價的137個醫療服務項目中,有125個的價格有所提高,其中漲幅大部分都超過100%,如最常用的肌肉注射從0.6元漲到2元,漲幅最高的免疫固定電泳甚至從20元漲到360元。由於遭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強烈反對,該局決定暫緩推出各項基本醫療服務新價。

  既然“以技養醫”、“有升有降”是醫療體制改革的大勢所趨,那麼為何以此為導向的具體操作卻加重了病患的醫療負擔呢?這似乎與醫改的初衷南轅北轍。

  任何一項改革的實施必將會觸痛部分既得利益者。在中國目前進行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隨著“小金庫”等舊有資金來源被掐斷,許多醫療部門搜腸刮肚、冥思苦想新的“創收”渠道。既然政府提倡“以技養醫”,那麼新的收費就從“技”字著手,向患者公然收取更加高昂的就醫費用。這種種違背改革方向行為的背後是中國長期以來醫療體制的痼疾。

  一直以來,競爭機制都是醫療市場較為缺失的要素。與醫保挂鉤的醫院多為政府開辦,其它性質的資本很難進入大型綜合性醫院。與國有醫院“一統天下”局面相對應的是極其有限的競爭和扭曲的價格機制。在當前形式下,政府適度引進社會資本開辦醫院有助於充分競爭格局的形成。而多層次、多形式的醫療機構不僅可以滿足多層次百姓就醫的需求,而且能促使醫療價格與服務水平趨於合理。

  從醫療價格的受益者和承擔者的角度看,病人與醫療機構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醫療機構人士擁有較多的診治手段和藥品選擇權,患者則由於專業知識的匱乏而只能被動地接受治療,對醫療服務的定價標準也難以直觀地進行評判。同時,在醫療市場上,醫患雙方地位不對等的狀況也直接導致個體患者無力對醫療機構的定價與收費進行辯駁和質疑。在權威的醫療鑒定與評判機構遙不可及的情況下,病患個體的“無能”與“無力”使其不得不為高價位的藥物和治療服務買單。

  在既有體制弊病沒有去除的情況下,任何看似邁向醫改正確道路的努力都可能成為利益集團謀求私利的良機。這樣的體制困局直接導致了病患對“高價格”的敏感與反感,因此當“提價”成為江蘇改革嘗試的關鍵詞時,難得具備“話語權”的民眾,必然持否定意見了。

  眾所週知,基本醫療服務價格體系關乎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有48.9%的群眾有病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29.6%的患者應住院而不住院,這不僅影響到國民的健康,也帶來了諸如貧困、公眾不滿情緒增加和群體間關係失衡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所以,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必須科學、嚴謹和徹底。

  勿庸置疑,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必然會有“陣痛”。但是醫療機構自身的資金壓力不能簡單地通過價格收費轉嫁到百姓身上,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主導者,理應成為這一“陣痛”的承擔者。只有這樣,政府才有動力倒逼醫療服務競爭市場的形成,相應的價格改革才能在正常的軌道上順利前行,醫療服務價格“剛性”的頑疾才能根治。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週刊,作者:馬紅漫)

 

責編:李二慶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