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揭露:河北一些色澤鮮艷的紅心鴨蛋,居然是用有毒工業染料“蘇丹紅四號”喂鴨所致。事件一經曝光,紅心鴨蛋成了本週人們最擔憂的餐桌問題。然而,紅心鴨蛋風波未平,臨近週末,多寶魚又捲入是非:上海日前30件多寶魚樣品全部被檢出硝基喃類代謝物,部分樣品還被檢出孔雀石綠、恩諾沙星等多種禁用魚藥殘留。為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隨後發出“特急通知”,要求沿海省市相關部門密切關注,並組織專項督查工作。
近些年,“食品門”事件屢屢曝光:水有重金屬污染、米用石蠟加工、油有地溝油、豬有瘦肉精、蝦蟹有激素、酒中有工業酒精、蔬菜有農藥殘留、木耳用硫磺熏制、腌熏食物有農藥或防腐劑……
“我們到底還能吃什麼?誰來保護我們的餐桌安全?”人們往往提出如此困惑的問題。的確,面對這樣多的意外殺手,縱然有金剛不壞之身,我們也都防不勝防。
在我國目前的行政框架內,有許多專門的部門在管食品安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衛生監督所、技術監督局、工商局、農業、畜牧、動檢站、政府食品辦、環保部門,然而由於種種體制弊端,如此多的部門均難以發揮統一而又高效的過濾作用。
但一個簡單的邏輯不容忽視,只有含蘇丹紅的紅心鴨蛋被曝光了,經過整治,我們再吃紅心鴨蛋就相對安全了。同樣的道理,無論在食品還是其他領域,只有一次又一次將危險曝光,並引起足夠重視,才能有更多更有效的管理辦法出臺,以此而言,我們大可樹立謹慎且樂觀的信念。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