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究竟是誰在謠傳? 從“取消中醫”看媒體失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3日 12:40 來源:人民日報

專家呼籲:中醫傳統灸療亟需拯救 面臨失傳可能
中醫藥管理局:百餘人參與取消中醫網絡簽名鬧劇
中醫藥管理局:申遺對中醫藥繼承發展有重大意義
“取消中醫”?中國人數千年來吃“錯”了藥?

    “取消中醫”簽名達“萬人”的媒體報道竟是謠傳!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公開闢謠,到11月1日簽名人數其實尚不足200人。而前些日子所謂“韓醫申遺”的報道,也被證為“失實”——事實是韓國將《東醫寶鑒》申報世界記憶工程。

    謠言是如何出籠的?仔細一查,源頭竟出自10月10日衛生部新聞發佈會上的媒體提問。自此,在這一提問中的“萬人”成為“事實”,被廣為引用。“韓醫申遺”一説的流行也幾乎是同樣的翻版。

    媒體就某個不清楚的問題向權威部門發問,本無可非議。追蹤問題、探詢真相本是媒體的職業使命。但提問的記者應當有起碼的職業態度,其引用的數據、闡述的真實,都應有所依傍。倘若記者言之鑿鑿地發問,竟源於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事實,而如此子虛烏有的“疑問”,竟又被其他媒體當作“坐實”的事實來報道,進而以訛傳訛,爭相炒作,則不僅讓人質疑媒體的公信力,更讓人質疑媒體“以假為真”的動機。

    其實,查到網上簽名的頁面加以核實並不算難,但卻沒有一個媒體做起碼的事實核對,更沒有媒體出來質疑消息的來源,以至最後必須由官方出面查實澄清。這讓人不禁疑惑:本應“以真實為生命”的媒體為何如此容易“不實”?

    “新聞失實”的實質不是媒體從業者的水平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從“貝加爾湖水要引入北京”到“越洋電話採訪郎平”,從“取消中醫”到“韓醫申遺”,不同版本的虛假新聞之所以頻頻出現,難以禁絕,源於市場利益的驅動“矇住”了部分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眼睛。在媒體間競爭日甚一日的今天,一些媒體將吸引“眼球”視為最大的市場利益。媒體的“讀者本位”本無可厚非,但以犧牲“真實性”這一底線來吸引讀者注意力,捕風捉影,嘩眾取寵,弄虛作假,就走向了反面。

    “取消中醫”的虛假新聞,正是“唯眼球”論指導下媒體“製造熱點”的典型案例。由於中醫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加之目前中醫藥發展步履維艱,“中醫廢存之爭”確是讀者關注的熱點。個別媒體為讓熱點更熱,人為誇大簽名人數以及申報事件的性質,製造轟動效應。更多的媒體則對這樣“抓人”的新聞也是“寧信其有”,推波助瀾。因此,“取消中醫”的謠傳才成為“新聞報道”四處流佈。

    媒體肩負輿論監督、社會協調、文明傳承等社會責任,當利益追求抵消掉媒體的社會責任時,後果讓人憂慮。因為在個人活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人們是通過媒體來認識現實的。作為公共傳播資源的受託使用者,媒體的信息傳播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理應受到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制約,承擔起社會責任。媒體的失實報道必然導致公眾對現實世界的錯誤判斷,形成錯誤的輿論,當輿論達到一定程度時,還可能影響甚至扭曲政府的決策。比如,簽名“百餘人”和“萬人”的差別,就影響到人們對反中醫者在人群中比例的判斷。於是,本來微不足道的一件事,竟成了眾多人議論的話題。

    面對屢屢發生的媒體不實報道,新聞界有必要再次敲響“維護新聞真實性”的警鐘!(王淑軍)

責編:王茜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