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皖南古民居保護面臨多重困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1日 16:2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合肥8月21日電(記者王聖志 王立武)皖南古村落是中華文明發展至明清時期在徽州地區的民間積澱,對其進行整體保護,就是以縮影的形式保護中華文明。但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當前古民居保護面臨多種難題。

  散佈在皖南各地的古民居産權基本上都是私人的。以歙縣為例,據文物局不完全統計,僅歙縣境內遺存的1911年前建設的各類民宅便有1900多幢,這些民居大部分産權仍舊屬於私人,由業主繼續使用。這就造成了一對不可避免的矛盾:一方面憲法保護私有財産,古民居所有權人有權對古民居進行各種處置;另一方面政府只能對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民居才有責任出面保護和干預。因此,古民居和相關文物在私人手中受到破壞或流失時有發生。

  近年來,相繼發生了一些私人將古民居賣到國外的事件。2003年6月21日,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一座具有代表意義的徽派民居“蔭余堂”,就被拆散後搬到了美國波士頓。不久前,皖南石臺縣的一幢具有200多年曆史的徽式古民居,被房主計劃賣到瑞典,後來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才引起文物部門的重視,這一古建築最終被認定為文物,才免遭被賣到海外的命運。

  黃山市文物管理處淩建民告訴記者,從1985年到現在,黃山市累計籌措的文物維修資金僅5000萬元人民幣。作為文物大市,黃山市文物普查還是1985年進行過一次,1999年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頒布之後,市裏佈置進行第二次文物普查,由於無普查經費,以致歷時8年,此項工作才進行一半。

  歙縣文物局局長汪正權説,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居民開始建設新居,老建築被現代化的鋼筋水泥房所取代,古村落的整體性也遭到破壞。

  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單德啟認為,古村落保護,應保持其遠古的整體風貌。但近年來,利用古村落資源發展旅遊,在給當地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旅遊公害。特別是商業網點的建設,破壞了古村落的整體性。

  黃山市文物管理處淩建民告訴記者,由於古民居建築均為磚木結構,建築密度很高,村莊道路狹窄,防火能力薄弱,而且古村落供電線路老化現象嚴重,極易引發火災,對古民居産生極大危害。另外,古建築內部木質材料受白蟻侵蝕較為嚴重,古建築因此而倒塌、毀壞時有發生。白蟻在此築窩、繁殖,不將其吃光不會轉移,對房屋建築造成極大危害。(完)

責編:石艷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