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鐵木:《圓明園》要用故事來吸引觀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8日 10:20 來源:北京晚報
專題:大型文化史詩電影《圓明園》隆重亮相

 

  紀錄片?“故事”片!

  在絕大部分紀錄片僅把電視臺作為播映平臺的時候,9月9日在全國大銀幕上推出的《圓明園》直接奔大銀幕。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中國每年有200多部故事片,其中只有二三十部能夠有幸進入電影院。一部所謂的紀錄片想進電影院,在目前的電影市場幾乎是“癡人説夢”。

  事實上,擠進電影院的《圓明園》無疑變成了電影界的“唐吉訶德”。影片試映的時候,一直徘徊在放映室門外的導演金鐵木心裏並不輕鬆。“我不知道,《圓明園》究竟能走多遠。”

  紀錄片和市場對接,也不是沒有成功的範例。前幾年,《周恩來外交風雲》、《較量》等登上大銀幕的紀錄片先後獲得豐厚的市場回報,給薄弱的紀錄片市場帶來一線希望。

  紀錄片在前進,但紀錄片的市場卻在萎縮。比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一派繁榮,如今紀錄片似乎長時間處於低谷狀態。中國紀錄片幾乎沒有群眾基礎,也是一些紀錄片製作者的共識。

  金鐵木説,最怕的就是紀錄片沒人放也沒人看,放了也沒人看。

  最大弊端是不會講故事

  製作了兩年《圓明園》的金鐵木説,中國的紀錄片的最大弊端是不會講故事,表現手法單一。

  “我們得做一部‘非常態’的紀錄片。《圓明園》的定位應該是:像故事片一樣的紀錄片,像紀錄片一樣的故事片。為什麼?就是要吸引觀眾進影院來看。”

  “Discovery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點是———講究敘事結構和故事性。”

  金鐵木強調,紀錄片應該通過深化故事矛盾衝突、人物個性,引領觀眾去看一個有趣的“故事”,而不只是“紀錄”。“一方面,我們的紀錄片缺少完美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另一方面國內紀錄片人的市場意識非常薄弱,如果你的作品要讓別人接受,那就要看市場,去適應別人。”

  導演張清給了個設問,就像易中天簽字隊伍能那麼長,這靠什麼?“我覺得這不僅是我們這些老年人對歷史津津有味,現在中青年人也渴望知道這幾千年的歷史到底是怎麼回事?歷史真相是永遠不能改變的。”

  紀錄片要市場運作

  紀錄片有沒有市場?答案是肯定的。紀錄影片《較量》和《周恩來外交風雲》在市場上走紅的事例説明,紀錄片也需要市場運作。

  北京新影聯公司的宣傳策劃人高軍説,宣傳策劃也是生産力。“紀錄片在市場上還缺少群眾基礎,我們要想辦法引導觀眾走進影院,事實證明,這種商業運作的做法對於好紀錄片來講,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較量》成為1996年北京電影市場上票房收入的佼佼者。《周恩來外交風雲》在全國取得3000多萬元票房收入。

  台灣著名導演陳坤厚説,“從世界現在趨勢來講,紀錄片産業化,而不僅僅做成一種陽春白雪的概念電影,它應該是面向大眾化的産業。《圓明園》是不是中國紀錄片進入産業化的第一部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影片在發行上面的成功,和它産業化運作後産生的深遠影響。”

  在電影院線幾乎被進口大片和國産商業片覆蓋掉所有票房的時候,紀錄片能在時刻都用數字説話的票房院線爭得一席之地嗎?《圓明園》未來或榮或敗的票房面臨重重的考驗。
 

責編:李二慶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