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高中重金收買優等生最高出價達20萬(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7日 15:25 來源:

高中重金收買優等生最高出價達20萬(圖)


高中重金收買優等生最高出價達20萬(圖)

 

 

海峽都市報:據了解,泉州市高中學校的“優質”初中畢業生爭奪戰早在今年4月份就拉開了序幕。在這場無聲的戰爭中,各校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方面,一些學校通過“收買”、“拉攏”、“行政干預”等各種各樣的辦法來“遊説”或“威逼”學生及其家長“就範”。另一方面,學校與學校之間也暗中較量著:你給優秀生3萬元,我就給5萬元,你給5萬元,我就給8萬元,甚至10萬元、20萬元。

 

這種明爭暗鬥的搶奪優質生源的行為,被一些業界人士稱為“惡性競爭”。那麼,這種“惡性競爭”到底緣于何種原因?這樣的生源競爭,給學校、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帶來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影響?各界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教育部門對此又是持何種態度?

  近期,本報記者就此展開了深入的採訪,試圖通過對一些現象與問題的解剖來引起社會對這一現象的反思。

  調查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今年3月份起,一些中學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為招生做工作。5月份,泉州市中考質量檢測考試成績一齣爐,市區某中學馬上以現金的形式獎給質檢成績位居前10名的學生每人5萬元,並公開向全體學生宣佈,只要自願升到本校高中部,不管中考成績如何,都將100%被錄取!

  也就從這個時候起,泉州市的初中畢業生生源爭奪戰正式拉開了序幕。據記者調查,今年,泉州各高中校採取各種各樣的生源爭奪招數中,有四種“措施”最有代表性。

  重金“收買”

  小郭是今年中考考生,學習成績一直都非常拔尖。中考前,一些學校就找到小郭,希望小郭能報考他們的學校,並許諾一旦小郭報考該校,就給予重金獎勵。據説,由於同時有幾所中學在爭奪,各校給出的獎勵也一路飆升,最高出價達20萬元。

  據知情人士介紹,重金買高分生在泉州由來已久。早在去年,泉州市中考質檢成績一公佈,有的中學就對前150名考生“下手”,在重金“攻勢”下,過半數高分生被該校收歸旗下,“第一名考生據説花了18萬元給買走了。”這位知情人説。

  而今年,重金“收買”更走向了公開化,一些學校動不動就數萬數十萬地喊價,招生變成了半公開的“拍賣”了。

  以情“要挾”

  初三第一學期期末統考後,學校就依據考試成績及排名提前預約“尖子生”。小林就是被“預約”的一位。小林告訴記者,由於不小心説出自己最心儀的是另一所高中校,他就成了學校重點“攻關”的對象。整個初三下半學期,班主任和校長、副校長輪流以“熱愛母校”、“報答師恩”等詞彙力勸他直升本校高中。

  據調查,在泉州,從縣(區、市)到中學,或多或少存在著“地方保護”現象。一些縣市為了保護本地優質生源不“外流”,就向學校下達任務:學校前10名、20名一定要“保”住,或至少百分之多少必須保住。

  為了完成任務,有的學校把任務和老師的工資挂鉤:留住一個尖子生獎勵600~1000元,留不住就扣相應的數額。據説,有一位教育局長還親自找到一位不是很“配合”的重點中學班主任威脅説,如果不把某某同學攻下來,下學期就到鄉下去報到!

  重壓之下,一些老師除了親自上門給學生及家長做思想工作外,還動員和學生、家長關係好的同學、朋友上門進行“人情”戰。有的學校甚至請出家長的上司做工作。

  志願“誤導”

  記者在泉州某民辦中學採訪時,正好碰到一位家長在校長面前哭哭啼啼。據這位家長説,孩子今年考了412分,當時填報志願時,學校誤導學生説,第一志願可以先填民辦學校,反正要等達標中學錄取完了才輪到民辦學校(而事實正好相反)。由於是當場發志願表填報志願,家長根本不知道,孩子聽信學校“謊言”填了本校。如今,孩子的分數雖達到了心儀的另一所公辦學校,但卻先被民辦校錄取了。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留住成績優秀的考生,有的學校甚至出臺內部“規定”,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只允許填報本校或者聯辦學校,其他學校不允許填報。還有的中學把3天的志願填報時間縮短為半個小時,志願表隨發隨填隨收,毫無思考餘地的家長和學生只能被迫按學校“指導”填上志願。

  據一些家長反映,除了強制規定志願填報方向外,一些中學對想填報外校的學生乾脆不發志願填報表,家長只得跑到教育局填報志願,而大多數不明就裏的學生及家長則糊裏糊塗成了受害者。

  廣告“轟炸”

  為了挖到優質生源,不少學校還重金投入大做廣告。高考、中考成績一揭曉,各個學校紛紛打出“總分狀元”、“單科狀元”、“市區狀元”、“全市狀元”等宣傳條幅,或者是在電視、報紙、廣播裏輪番打廣告,以期吸引家長的注意。

  除了各種狀元的大宣傳,有的廣告還打出“小班化”、“導師制”等承諾來吸引家長。而業內人士説,其實即使是大學都還未實現導師制,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更不可能做到導師制。一些學校其實是將設想作為承諾,有欺騙家長之嫌。

  分析

  你爭我搶為哪般?

  曾幾何時,泉州市教育局還在為普及高中教育費盡心思,號召廣大高中學校擴大招生,為本地教育事業做貢獻。然而,為何短短幾年工夫,泉州的高中校已由“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而且,為了爭搶生源戰鼓雷鳴、硝煙瀰漫?

  據了解,除了近幾年泉州大力發展高中學校外,一些優質高中校紛紛崛起外,個別新興高中校辦學方向不健康,造成整個教育市場進入無序競爭狀態也是原因之一。

  民辦:打造品牌優質生源是關鍵

  可以説,在高中優質生源爭奪戰中,民辦高中是這場戰爭中最大的買主。雖然,各界對高中校大事搶生源的行為多有不滿,但民辦學校卻有自己的看法。一民辦中學校長更直截了當道出其中玄機:“要打出學校名氣、辦出品牌,不靠優質生源靠什麼?”

  一民辦高中校長坦言,生源是打造學校品牌的重要條件,有好的生源,才容易出成績,才可能吸引更多家長和學生。否則,吸引不了學生,學校就辦不下去。

  以該中學為例,由於採取各種措施,招生分數比原計劃提高了一二十分,與市區一些公辦達標校的分數拉近了許多。在該校今年招收的學生中,優質生源佔了招生總數的60%以上。這為今年的擴大招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公辦:評價標準失衡只好隨大流

  據了解,在這場搶奪優質生源大戰中,不少公辦學校的招生都受到了衝擊。像泉州一中、泉州五中、泉州培元中學等達標學校都不否認這一點。

  “如果我們有錢,也會把獎學作為招生的輔助手段!”談到高中校搶奪優質生源,泉州某公辦學校負責人坦言:雖然,辦學不能昧著良心,但適者生存,為了不使自己成為千古罪人,就只能隨大流!

  一些公辦學校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如今社會上缺乏評價學校辦學的客觀標準,老百姓擇校就看這個學校的升學率:今年是否出狀元、出了幾個狀元?以為培養幾個尖子生就是好學校,盲目追從。

  這樣一來,作為公辦學校就顯得特別被動,只能違背原則做一些自己原本不屑于做的事。

  大多數接受採訪的公辦學校負責人坦言,如果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標準不改變,泉州的搶生潮只會愈演愈烈。而公辦學校為了生存,也只能隨大流———雖然在這場爭奪戰中,公辦學校其實是處於不利地位。

  聲音

  別再干預孩子的“志願”了

  記者調查發現,對於學校搶生源的做法,大多數人十分反感,不少家長和考生都埋怨説,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而在這場優生搶奪戰中唱主角的學校和老師,也是滿腹苦水。

  學生:給我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小陳是某中學初三實驗班學生,從初三下學期起,想報考外校的小陳常常課上到一半,就被老師叫出去談話,還被口氣強硬地威脅説,如果不報考本校,綜合測評成績將達不到良。

  雖然,學校只是威脅小陳,也不敢真的那樣做,但還是讓小陳感覺心理壓力很大。他告訴記者,在中考前的那段時間,他和身邊一批受到“關照”的同學大多沒法安心學習,有的同學甚至情緒波動很厲害。中考的時候,許多平時考試成績在前幾名的同學都掉了下來。

  家長:別再拿孩子的事來煩我了

  初中畢業生填寫志願前幾天,泉州市區某機關工作人員劉先生終於忍痛把用了整整6年的手機號碼給換了。原來,劉先生的兒子是市區某中學初三畢業班的尖子生。兒子讀書好,這本是值得驕傲的事,但自5月份以來,學校為了留住這位“好學生”,不斷地給劉先生打電話,每次説的都是同樣的話,讓劉先生不勝其煩。

  中考前,一些學校為了保住好生源,除了給家長打電話外,還上門走訪、請家長的親戚、好友、領導做思想工作。一位家長説,自己有時真是忍不住想大聲告訴老師們:別再拿孩子的事來煩我了!

  老師:教學秩序受影響誰來負責

  “原本當老師,是很有成就感的,尤其是手上培養出幾個好學生。”在泉州某中學任教的林老師説,自從當上了初三畢業班班主任後,這種成就感幾乎已經完全消失了。

  林老師説,以前,自己的大部分時間花在備課、教案、輔導學生方面,但自從當上了畢業班班主任後,大半心思都花在與學生“談心”、勸説學生報考本校、上門家訪勸説等事情上了。他無奈地説,自己和幾個教師交談時,大家都感覺正常的教學秩序受了極大的影響,“這樣做對學生其實是很不公平的!”

  校長:每天跑招生如何務正業

  提起優質生源搶奪戰,泉州一中賴校長開玩笑説,搶生源讓他成了一個“不務正業”的校長。作為校長,本來應該把重心放在學校教學的管理上,但為了招生,自己每天待在學校的時間很有限,大部分時間都在跑招生。

  培元中學黃校長也坦言,原本,高中招生就是切線後幾天的事,但今年,自己卻不得不提早介入招生工作,為招生浪費了不少工作時間。

  賴校長認為,作為學校,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教育質量的提高上,而優質生源搶奪熱潮的出現,讓學校耗費大量人力、智力、財力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對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都是很大的衝擊。

  思考

  誰把教育導向扭曲了?

  儘管,一些學生及家長最終屈服於金錢和人情,但是,泉州一些高中學校利用各種不適當手段搶奪生源的做法已經對大多數學生、家長、老師乃至整個教育資源分配造成了極為不好的影響。

  在這場生源爭奪中,最受傷害的還是學生:學習受影響還在其次,如果由於父母一時被金錢利誘,孩子被“賣”給一個其實並不好的學校;或由於這種赤裸裸的金錢交易使孩子從小養成過於功利、不知感恩的心態等,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到時候,誰來為這些學生的成長“買單”?

  泉州一著名教育專家認為,搶生源最惡劣的影響就是違背了教育規律。教育是公益事業,是全社會都應該關注、愛護、支持的事業。那種靠搶奪優質生源以期能在短時間內見效的功利辦學方式,違反了教育的政策、方針,也違背了教育的法律法規。

  某中學校長指出,學校的責任本來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但是,現在大家動不動就拿大把錢來“買”成績,這會給孩子正在發育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人生,這對孩子來説無疑是一種傷害。

  特別是一些中學,用培養大部分學生的資源來培養少數優等生———為了培養尖子生,一邊是幾個教師同時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一邊卻對那些繳納幾萬元鉅資進校的普通學生應付了事,甚至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則乾脆任其自生自滅。許多家長培養孩子的辛苦錢卻被校方投在“尖子生”身上,這樣的行為,有違教育工作者起碼的職業道德,也剝奪了大多數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權利,是嚴重的教育不公平。

  另一所中學校長則提出,大家都在搶好生源,那些搶不到好生源的學校,教師的積極性、教育教學心理也會受到影響。而且,民辦學校有錢“買”學生,公辦沒錢買生源,這其實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

  教育界人士認為,即將升入高中的學生,他們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過早地接觸到赤裸裸的金錢交易,變成唯金錢、唯經濟的觀念,對他們的成長是種嚴重的傷害。

  □部門態度

  堅決反對花大錢“買”高分生

  ———泉州市教育局局長鄭建樹

  “作為教育部門,我們堅決反對花大錢爭奪生源!”日前,泉州市教育局鄭建樹局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態度明確地表示,作為學校,適當地進行獎學、獎教是可以的,但如果是為了爭奪生源,帶著商業行為“用錢買高分生”,那是不允許的。

  鄭局長説,一些學校因為得到社會賢達、校友的資助,設立獎學金獎勵優秀學生,那是正常的現象,作為主管部門是鼓勵獎學、獎教的。但獎勵應恰當,面應該儘量地廣,應著重面向品學兼優及家庭貧困的學生。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更要把握一個度。鄭局長同時強調,即使是獎學獎教,獎勵的經費也應來自社會的捐獻,而不應該把學費或財政撥款拿來大張旗鼓地以獎學為名進行商業性的操作。

  “不要靠尖子生來撐門面!”鄭局長説,看一所學校辦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全體學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素質都得到提高,而不是看這個學校出了幾個尖子生。如果一所學校只有幾名尖子生,大部分學生都不怎麼樣,那樣的學校就算不上是好學校。

  對於一些學校干預學生填報志願,甚至不讓學生填志願的行為,鄭局長認為是不恰當的。他同時強調,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更不能過分要求學校干預學生受教育權與選擇權,特別是非義務教育階段,一定要尊重學生的意願,不能過度干預,或採取不恰當的手段。

  他説,每一所學校對學生填報志願有指導的義務,一些完中校希望本校初中畢業生升入本校高中部,只要是正常的引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過度干預,更不能採取行政干預。學生的升學志願,最終還是應該由學生與家長來決定。

  鄭局長委託本報提醒學生及其家長,教育局已針對那些過分干預或不讓填報志願的現象出臺了一些補救政策。今後,學生遇到類似情況可以直接向教育局中招辦領取志願表,並將填寫好的志願直接交給中招辦。他説,今年已經有不少學生通過到教育局填寫志願行使了志願填報自主權。

  鄭局長還表示,今後,教育局將開設公開窗口,專門接受這方面的投訴,及時解決問題。

  □言論

  只會教“尖子生”算好學校嗎?

  某中學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説:“我們的定位是一流的學校!一流的學校需要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但如果沒有一流的學生,再好的師資與管理都沒有意義!”

  這位負責人説得坦然,業內人士卻認為:誰不想把學校辦成一流的學校?如果大家都為了辦一流的學校只選擇一流的學生來教,那麼,誰來教那些暫時算不上“一流”的學生?

  孔子曰:有教無類!

  教育,應該是因材施教,通過挖掘學生的興趣、潛力把每個學生培養成才,那才是教育的初衷。

  然而,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教育卻變味了?大家都在追求優質生源,為了搶奪到優質生源,“收買”、“遊説”、“強制”……無所不用其極,而個別搶不到所謂“好生源”的學校則愁眉苦臉,甚至哭爹喊娘,就差沒有扔下教鞭黯然離去了。

  幾年前,泉州推行電腦派位,這一做法得到了大部分學校的認可。3年後,經過努力,一些原本被人們當成薄弱學校的中學,中考成績十分突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這一現象曾引起人們的反省:“原來在同等情況下,那些叫座的學校也不見得就比普通學校好!”

  然而,時隔沒有幾年,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這一切。當一些學校紛紛拿狀元、尖子生、高分生的數量大事宣揚自己的辦學能耐有多強時,人們卻忘了問一問,如今的這些尖子、狀元是否3年前就是狀元、尖子?在這些拿狀元、尖子為自己臉上貼金的學校中,狀元、尖子之外的大多數其他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

  有一位業界人士説得好,看一所學校好不好,不應該只看它有幾個學生上了重點大學,而應該“追本溯源”,看看它3年前招收的學生情況如何。如果3年前,這些學生中只有100人上重點線,而3年後卻有200人上了重點線。那麼,這樣的學校肯定要比那些3年前有400人上了重點線,3年後剩下350人上重點線的學校好得多。雖然從數量上看,前者似乎不及後者。

  什麼叫好學校?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有本事把成績一般的孩子培養成尖子生,那才算好學校!那才算有真本事!

責編:閆冬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