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求解大學生就業難:競爭力是硬道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7日 10: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消息:

    就業競爭力本質上是一種表現力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本質上是一種表現力,是畢業生把握並獲取就業機會、贏得欣賞的實際能力和比較優勢。綜合素質是競爭力的基礎,而競爭力是綜合素質的集中反映和顯著標誌。假定兩人的學問基礎等同而擇業時的實際表現不同,他們的差異通常是競爭力的差異所致。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要素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表達能力、反應能力、氣質修養。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自信成就了不少人,自卑也使不少人痛失良機。在招聘活動越來越重視現場因素、情景因素的今天,對臨場反應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表達能力是就業競爭力的構成要素。隨著社會文化水平特別是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個人的氣質修養在就業實踐中的作用也越來越被看好。

    就業競爭力的提升根基在高校

    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有著明顯的硬傷,與之相聯絡,便是學生身上表現出的短板效應。在素質教育被反復提及的同時,應試教育和單純的知識教育依然我行我素。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知識轉化、外化能力一直是制約他們自身發展的瓶頸因素。面對就業市場,畢業生的無措、無助乃至無奈,説到底是競爭力的問題。所以,目前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就是著眼于實際和實戰,切實加強畢業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創新教育模式,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高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不少課程知識老化、陳舊,學科與專業課程之間缺乏有機聯絡。要扭轉這種狀況,就必須把專業課程設置的縱向深入與橫向拓寬統籌起來,實現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課程的相互滲透,打破專業之間的壁壘,培養複合型人才;順應知識增長、學術發展的新趨勢,適度、適量地開設研究型課程;在確保基礎理論課程足量開設的前提下,要特別注重課程內容和體系的及時更新,注重理論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相結合。通過課程改革,促進學科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獲取知識的質量。

    在教學方式上,眼下多是以教材、教室、教師為核心的單一枯燥的模式。教師主宰整個課堂,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模式的創新,就是要打破這種局面,吸收世界高新科技的文明成果和教育教學的成功經驗,打通課程之間以及課堂與社會的聯絡。高度重視個性和主體性,培養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拓展教育空間,優化學生的能力結構。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個性、特長以及人際協調能力等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高校在做好“第一課堂”命題作文的同時,還要挖掘“第二課堂”,做好自選題作文。要盤活、用足校內外教育資源,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使教育空間、教育效能最大化並進而實現學生能力發展最大化,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以及社會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比如,當前在高校普遍開展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就是一項富有創意的活動。

    隨著學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班級淡化趨勢的明朗化,學生社團在能力結構的優化方面有望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不僅因為社團是共同興趣愛好者的集合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由於社團品種的多樣性以及活動形式的靈活性,使得學生補齊能力短板的期望更有可能實現。

    不只是校內資源,還應把校外可利用的資源納入視野,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面對開發潛力巨大的空間,高校應以更主動更有建設性的姿態,探索新機制,開闢新途徑,追求“多贏”。

    ★面向就業市場,創新就業指導。要建立和完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優化配置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要及早入手,重心前移,從大一開始,有計劃、分層次、全過程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在內容上,從實際和實戰出發,切實把握重點:首要一點是指導學生掌握最新的就業政策和規定,從宏觀上明確社會的需要狀況,依法就業和規範就業。針對當前不少學生受利益驅動的影響、不切實際甚至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現,還要注意引導他們認清就業形勢,在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基礎上,適度調整期望值,使職業意向與社會需求相吻合;要指導畢業生學會自我調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擇業過程中克服從眾心理,培養科學決策能力,確立正確的擇業觀;要及時篩選就業信息,進行最佳擇業點分析,幫助畢業生實現科學的擇業決策。引導他們根據學以致用、尊重現實的篩選原則,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現有需求信息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排列、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指導畢業生根據社會需求、個人期望以及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因素最終選擇自己理想的職業。

    就業競爭力的實現面向市場從我做起

    在就業競爭力的自我培養上,學生宜早做準備,把大學看成接受終身教育奠定基礎和不斷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過程,明確自己如何提高這樣的競爭力以及有望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大學生面臨並且迫切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為我所用。只是擁有知識,不會轉化,知識就失去了價值。如果在大學階段能始終繃緊這根弦,想到如何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去,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知識,就業時就能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較強的動手能力。

    現代化社會,機會只給予有準備者,而成功只青睞敢於把握機會和善於把握機會者。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畢業生平靜而自信地推銷自己,既是對競爭力的個性表達,同時這種狀態本身又構成了競爭力。與之相反的諸如焦慮、消極、急功近利的心態,抑或守株待兔、碰運氣的做法都不足取。

責編:孫帥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