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玄奘之路——“探路先鋒”上路了
cctv.com消息(本網記者:李二慶):7月6日,中國和印度重新開通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乃堆拉山口,以促進兩國之間的邊境貿易,加快經濟發展。
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馮 李希霍芬在其撰寫的《中國》一書中,首次把漢代中國和中亞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間的交通路線,稱作“絲綢之路”,因為當時大量中國的絲綢和絲織品經由此路西傳。史料記載,這也是當年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經”的途經之路。
兩千多年前,乃堆拉山口便是“絲綢之路”南線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印兩國的一個主要邊貿點。中印邊境地區的居民很早便開始了“以物易物”的貿易往來,通過乃堆拉山口的貿易路線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西藏亞東曾是這條線路上最大的商埠。只是由於中印在1962年發生短暫的邊境戰爭,致使乃堆拉山口一直被關閉和閒置。隨着中印關係的改善,中印雙方同意恢復開通乃堆拉山口。
而今年10月即將啟程的“玄奘之路”,是中央電視臺為“2006中印友好年”舉行的跨國界大型文化交流活動。考察隊將自陜西西安出發,沿玄奘當年走過的路線,駕車途經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最終到達印度新德里。
“玄奘之路”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旨在探索和發現玄奘精神對當代世界的價值,為“中印友好年”增添具體而充滿活力的內容。由當代企業界、文藝界、傳媒界精英40人組成的“玄奘之路”考察團隊不僅推動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而且對於促進中印兩國間的經濟合作也將“錦上添花”。
<相關內容>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