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本週話題] 般配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4日 17:16 來源:
進入[《本週》]>>

  您要是已經結婚了,您想過沒有,婚前婚後有什麼不一樣。我的一個同事説,她覺得最大的變化就是,結婚以後又多了一對父母。每到過年過節,做妻子的要想著回趟婆婆家,當丈夫的會張羅著去丈母娘家看看。都是爸媽,都得惦記著。江蘇南京有一對夫妻,丈夫藍緒芝,妻子張愛珍,結婚十五年了,藍緒芝一次丈母娘家都沒去過。其實,老藍提過好多次要去看看妻子的爹媽,每次都被妻子拒絕了。這回,老藍忍不住,又提了一次。老藍的願望能實現嗎?我的同事用攝像機記錄了他們的回家之路。

  藍緒芝:張愛珍,我想到你們家去看看。你看我這麼大歲數了,你家我從來沒去過一回。

  張愛珍:到我媽那去?

  藍緒芝:你看呢?

  張愛珍:那事先要講一下,現在還不曉得怎麼樣呢。

  您可能也看出來了,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家庭。丈夫老藍今年已經80歲了,可妻子張愛珍才38歲,整整比他小42歲。

  老藍在64歲的時候認識了張愛珍,那時候,老藍已經離異,勤勞純樸的張愛珍漸漸地打動了他,而老藍兄父般的關愛也讓小張對他産生了好感。兩人慢慢地走近了。

  藍緒芝:我和張愛珍結婚,是名正言順的。我們是名正言順地拿的結婚證。

  可這段忘年戀卻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大家都覺得,張愛珍太傻了。

  張愛珍:人家就講我們,我們也不怕,人家講,你還能把人家嘴扎住,不給人家講啊。講句實在話,只要我不嫌你就行了。結婚又沒有年齡大小的規定,再説我也願意的。這一生不後悔,講不後悔就不後悔。老頭哪怕是要飯,不管什麼我都跟定了。

  張愛珍管丈夫叫老頭,她説這麼叫很特別,還挺親切。不管別人怎麼説,她是跟定了老藍,不僅結了婚,第二年,她和老藍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又過了兩年,兩人又收養了一個女兒,一家四口的生活就靠兩口子每天起早貪黑地賣早點維持。

  張愛珍:做早點肯定都苦,像我們年輕一點無所謂,特別像老頭,老頭,歲數大了,怕(累),我不怕。像我們年輕一點無所謂。我跟他的時候,我們就講過了,老頭,以後到南京,哪怕做個什麼小生意,我都能養活你。沒事的,我講的。

  因為愛,張愛珍頂住了所有壓力。這麼多年來,日子雖然清苦,但是他們過得挺幸福。結婚十五年了,只有一件事,讓他們放不下,那就是老藍一直沒有得到張愛珍父母的承認。

  張愛珍:想想看,你比我爸爸還大十二歲,講得人家都不相信。

  因為父母的堅決反對,張愛珍從來沒有把老藍帶回家過。但是老藍現在已經八十歲了,眼看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張愛珍不忍心再拒絕他想去丈母娘家看看的願望。考慮再三,她終於答應了老藍。

  第二天一大早,張愛珍就帶著老藍到市場上買禮品,挑新衣服。忙活了一天,一家人還特意到理髮館做了頭髮。這一次,他們要風風光光地回娘家,讓家裏人知道,這些年,他們兩口子過得還不錯。

  張愛珍:老頭,你來看,好不好看。

  理髮師:這個老師傅是你什麼人?

  張愛珍:你猜猜看呢?

  理髮師:他是你老爺爺,還是你老公公呢?

  張愛珍:什麼都不是,老頭是我家的,南京話講叫老公。老頭是我家小孩的爸爸。

  理髮師:他跟你年齡相差蠻大的。

  張愛珍:相差那麼大,等於是我們有緣分吧。老頭人好,老頭心好。

  準備出發前,張愛珍數了數家裏的積蓄,她想給多年沒見面的父母盡盡孝心。

  張愛珍:老頭,我們這次回家,到我媽家, 要帶多少錢去?

  藍緒芝:家裏有多少錢?

  張愛珍:家裏七拼八湊,一起還有三千多塊。

  藍緒芝:那就給你媽三千。

  張愛珍:那給我媽三千,馬上孩子開學怎麼辦?

  藍緒芝:再掙吧。不夠再看看,能否再借借。

  張愛珍:好,那我就聽你的。

  把兒子留了下來看家,帶著女兒,老藍兩口子拿著大包小包登上了由南京開往老家江蘇沭陽的長途車。

  好不容易走到了村子口,張愛珍有點猶豫了。

  張愛珍:我們家這麼多人,我不敢回家了。

  藍緒芝:走吧。

  張愛珍:你不要去。老頭真不能去。只能站在這個路口上,我來看看,我媽同意了你再去。老頭去了,我媽又要罵了。

  老藍拗不過妻子,只好留在村子口。張愛珍帶著女兒先回家了。

  張愛珍:爸,睡覺了?哎呀,認不得了吧?

  聽説多年沒回家的女兒回來了,張愛珍的媽媽急忙趕回家裏。

  張愛珍:我看你不在家,我都急死了。

  又見到了媽媽,張愛珍心裏特別高興,可是一説起丈夫的事,好面子的父母態度還跟以前一樣。

  父親:相差這麼多,人家都講啊。

  母親:相差太大,讓人家看不丟人啊。要説大十歲、八歲的,我沒有意見。大四、五十歲我怎能滿意?我根本就不同意。

  聽父母這麼一説,張愛珍心裏打了退堂鼓,可就在這時,老藍自己走了進來。

  母親:你把老頭帶回來幹啥?

  張愛珍:老頭你來幹什麼?

  母親:真丟人。

  張愛珍:老頭你跟來幹什麼?你坐在那車子上,跟來幹什麼呢?

  母親:我們等會就走了。

  面對比自己還大得多的女婿,丈母娘覺得特彆扭,她丟下女兒女婿,自己走了。等老藍和妻子追到村子口時,張愛珍的媽媽已經動了氣。

  母親:我不該生下她。

  村民:這有多大事呢。已經是事實了。

  母親:我回去人家都講我,我丟人啊。

  老藍回丈母娘家的這一路,我們的編導也挺揪心的,替老藍捏把汗。老藍説他能體諒老丈人丈母娘的難處,他不怪他們,他要加倍疼老婆、愛孩子,不過,他最大的願望還是能得到妻子父母的接受,過年過節一大家人能坐在一起吃吃飯嘮嘮家常。如果説咱們普通人的婚姻生活是平凡瑣碎中、柴米油鹽裏透著體貼和體諒,有恩愛,也有磕磕絆絆,那人家老藍兩口子除了年齡差得大了點,跟一般的夫妻沒多大差別。兩個人如果能一路風雨從一而終,這樣的婚姻、這樣的夫妻應該就叫“般配”吧。

  [千梯之戀]

  再跟您講一對老夫妻,如果不是四年前一支探險隊的意外發現,他們直到今天還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這是重慶市西南的一座海拔1400米的大山,當年探險隊就是在這裡意外地發現了一條石階路,這荒山野嶺的怎麼會一條路?這條路的盡頭會是什麼呢?

  幾間平房、一對老夫妻,原來這深山裏有一個家,這是家裏的男主人劉國江,這是女主人徐朝清。劉大爺今年70歲,老伴比自己整整大10歲。老兩口在這深山裏已經生活了50年。他們為什麼要生活在山裏呢?這事還要從劉大爺5歲那年説起。

  劉國江:她開始在吳家結婚的時候,才十六歲。

  徐朝清:我十六歲結婚, 他五、六歲。

  劉國江:她結婚坐花轎的時候,我是六歲左右。

  徐朝清16歲出嫁那年,劉國江還是個小毛孩,徐朝清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美人,她要嫁人,村裏的小孩全都跑去看,劉國江就是孩子堆裏的一個。  

  劉國江:她被牽出來在那個香火面前,兩夫妻同時要磕頭,要跟天地磕頭,要跟祖宗磕頭。

  記者:你看到沒有?

  劉國江:那我當然看到了。

  當時,劉國江正巧掉了一顆大門牙,按照當地老百姓的説法,掉牙的孩子如果讓新娘子用手指摸摸牙床,牙齒很快就可以再長出來,劉國江便被長輩帶到了新娘子的面前。 就在徐朝清給劉國江摸牙的時候,劉國江的口水突然流了出來,他趕緊往回一吸,沒想到一下子咬了新娘子的手指。這一咬,讓劉國江深深記住了這個漂亮的大姐姐。

  劉國江一年年長成了大小夥子,因為同住在一個村子裏,兩個人經常能碰見,可每次碰到徐朝清,劉國江都會害羞地走開,他也説不清是為什麼。

  一晃十年過去了,徐朝清的丈夫不幸得病去世了。徐朝清自己拉扯著四個孩子,日子過得很艱難。這一切劉國江全都看在眼裏,他多想去幫幫徐朝清,可卻一直鼓不起勇氣,直到一次意外發生了。一天,徐朝清帶著幾個孩子到河邊洗衣服,突然,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一不小心掉進了河裏,聽到呼救聲,劉國江飛快地衝到了河邊。

  孩子得救了,這次經歷也給了劉國江接近徐朝清的機會,從那以後,劉國江就經常到徐朝清家幫著幹些農活。久而久之他們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什麼。

  可是徐朝清是一個比自己大10歲的寡婦,劉國江開始聽到一些鄰居的風言風語。

  劉國江:他們説她歲數大。她孩子多,你自己就沒有認識啊,人家會説你沒有能力,跟她結婚的話這輩子,你就不該,就這個意思。

  那一年徐朝清30歲,劉國江只有19歲,愛情給了這兩個在外人看來不應該相愛的人巨大的勇氣,劉國江考慮再三,終於敲開徐朝清的家門,對她説,走,跟我走。

  那天之後,他們倆和4個孩子就在村子裏消失了。他們來到這荒無人煙的大山裏,開始的那段日子只能住岩洞,吃野菜。

  徐朝清:你説苦不苦啊,那時候,我們吃的野菜不少,我們整天打野菜(吃)。

  他們還摘樹上的野果、吃林子裏的竹筍,在溪水裏捉小魚。劉國江想給徐朝清一個像樣的家,於是他們開始蓋房子。瓦片全是他們自己動手土法燒制,幾間房子的瓦片,用了整整2年時間才做好。他們上山前帶了一些種子,他們用辛勤的汗水讓這些種子變成了飯桌上香噴噴的飯菜。

  除了種一些菜和糧食,在山上養蜂釀蜜也成了一家老小重要的經濟來源,來到山上後,劉國江和徐朝清又生了4個孩子,夫妻倆含辛茹苦把孩子們一個個養大成人。孩子們長大了紛紛走出了大山,可老兩口已經習慣了山裏清靜安詳的生活

  三兒子劉明生:他們説山上的風景好,他(父親)修這個山路,確實費很多力在山上,他們説能夠生活的話,還是在山上(生活)。

  為了讓老伴在山裏行走方便,從進山的第二年起,劉國江就開始在山上修築階梯。

  劉國江:就是每年每年這樣修,不是一開始就像現在這個路,逐步逐步修出來的這個路,就是現在我將近七十歲的人了,現在每年還要去修兩次。

  50年的時間,劉國江一共修了6000多級臺階。

  因為每次下山都要走4個多小時的路,所以老兩口一般很少下山,劉國江下山的次數稍多一些,因為有時必須到鎮上購買一些農具和生活用品。而每當此時,徐朝清就會在山裏默默地守望。

  閒暇的時候,兩位老人經常會唱起年輕時愛唱的情歌—十七望郎,這首歌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唱了。

  徐朝清:初二早起噻 去望郎哎,我郎得病噻 休牙床,雙手推開噻 紅籮帳哎,我摸郎一把噻 熱茫茫 我初六早起噻 去望郎哎,我馬兒騎起噻 上廟堂,城隍面前噻 佔三卦哎,三卦陰來噻 兩卦陽

  徐朝清:要不我還説他,我説你(劉國江)活該,那些青頭姑娘跟著你你都不幹。

  劉棟林:你怎麼喊他喊小夥子呢?

  徐朝清:開玩笑,真的。我跟他(劉國江)開玩笑開慣了,

  劉棟林:經常都開玩笑嗎?

  徐朝清:不曉得的,不曉得還以為我們是倆老表,倆表嫂。

  劉棟林:他喊你怎麼喊呢?

  徐朝清:他要不就喊我老媽子,要不,就喊我老婆婆。

  劉棟林:平時在家裏面,老太婆喊男的,喊他小夥子,男的喊老太婆,他就喊老媽子、老伴,這種稱呼,非常親昵的,他們喊的很自然,就是他們兩個生活在這裡,幾十年真的不容易,能夠兩個人長相私守,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在這裡守一輩子,很多人都對這個事,非常感動。

  兩位老人的故事如今已經被很多人傳頌,經常有人去給他們送米送油,有人問他們有什麼願望都可以提出來,兩位老人的回答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平靜的在大山裏一起過完最後的日子。

責編:扈航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