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堅持”到實現“超越”——我的玄奘之路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玄奘之路戈壁行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3日 17:06 來源:CCTV.com
專題:玄奘之路——“探路先鋒”上路了
專題:首屆著名商學院戈壁徒步挑戰賽
專題:“玄奘之路”——為堅持喝彩!

  去敦煌穿越戈壁的興奮,是當我走進野營用品商店開始的。琳瑯滿目的各種裝備把我拉進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我的朋友們大聲叫鬧著:“她要去敦煌、穿越戈壁,快來為她介紹些裝備吧!”年輕的導購小姐們一起圍上來,用欣賞、驚訝的眼光看著我、熱情地介紹著。這時的我儼然是一個即將遠行的英雄,欣然接受著讚揚、簇擁和友善地安排。

  一個小時後,我已經武裝到牙齒了。全副武裝的我不再是七寸高跟、亭亭玉立的都市麗人,背負著十多公斤重的行囊卻依然身輕欲飛,步伐穩健。我已經無法等待了,敦煌的神秘和戈壁的蒼茫已將我的心牽走。

  終於等到了出發的那個清晨,北京的空氣從未有的新鮮,北京的街道從未有的安寧,北京的機場從未有的親切……

  我依然興奮著,同行的夥伴驚呼我的年輕。我知道年輕的豈止我的粧扮,我的心早已化作童年的清泉;我知道這清泉來自戈壁,戈壁的浩瀚令我的心情透徹。我要將這泉水帶進戈壁,我要讓這泉水化成綠洲。

  飛機還未降落,眼前已是黃色的世界,黃沙、黃雲、黃土地讓人無法辨清哪是天際地線。走出機艙,一陣清風吹開了我眼前的混頓,吹走了我興奮之餘的緊張——在敦煌,我與我的心相見了。她將與我一起共歷“玄奘之路”,與商學院EMBA的同學們一起共同挑戰戈壁,我的心靈之旅開始了!

  天灰濛濛的,接機口空蕩蕩的,只有我們這一班剛剛到達的旅客陸續走出。這一切沒有讓歡迎我們的當地女孩丟失一點熱情,兩個導遊女孩手拉著十幾米長的“玄奘之路中國商學院EMBA戈壁挑戰賽”橫幅在風沙中站立,滿臉的好奇和燦爛。同學們懶懶地集結著,臉上映出的都市的懶散、麻木、禮貌與他們的衣裝和背囊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望眼機場四週,綠植點點可數,令人由生一陣感激,人工雕琢的綠色從未令我如此心動。在黃色的背景下,這綠色宛如輕盈飄舞的仙女,長袖水腰,令這蒼茫的舞臺生動。黃色是主宰嗎?不!在我眼裏這綠色方是真正的主角,黃土黃沙不過是背景和幃幕。車在新修的公路上行進,導遊小姐熱情地介紹著行程的安排和當地的特色,而我的心早就飛出了車外,每一簇劃過的綠色都令我激動,弱小的身軀令她們戰勝風沙的堅持更為高大,一路上有她們的陪伴,我怎會寂寞!戈壁也不再蒼茫!

  如果説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明珠,那麼這顆明珠最明亮之處當然是莫高窟!莫高寶窟的壁畫和雕塑可是最正宗的“中國製造”。戈壁競賽的前夕,來這裡感受一下千年古人的中國精神,也體現了組委會的良苦用心。信念與堅持,一千年來由中國人代代相傳,才造就了今日莫高千佛洞的輝煌,而我們今天正是為追尋“信念和堅持”而來,為發掘中國精神的根髓而來。

  從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的樂尊僧人在鳴沙山崖壁上鑿建第一個佛窟開始,經過歷代的開窟、修建,長長的棧道將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連,洞窟的四壁雕畫著幾萬個與佛教有關的壁畫和彩塑,肅穆端莊的佛影,飄舞靈動的飛天,鮮亮光彩的服飾,層次分明的線條……莊嚴神秘、工藝精美,令人屏聲斂息。而1900年看管石窟的道士王元錄發現了藏經洞,致使洞中四萬餘件4至11世紀(西晉至宋代)的經、史、子、集各類文書和繪畫作品的大部分被外國盜寶者劫取,不知是這些寶物的宿命還是人類文明的悲哀。

  無論如何歷史依然繼續著,古人的遺産在我們手上依然保存著,我們繼續用崇敬的信念和堅持的精神保護著她。當後人的後人依然可以看到她的瑰麗,我相信他們也會為我們的“信念”所感動,為我們的“堅持”而喝彩!

  晚餐前的培訓吹響了穿越戈壁的號角,看看前人走過的路,我們才意識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行走旅行,只有用“心”去行走的人才能成功。穿越戈壁的活動分四天進行。每天都有一個主題:第一天,放下;第二天,體驗;第三天,堅持;第四天,超越。而後兩天是正式的競賽階段,來自全國6大商學院的50多名選手將通過“堅持”實現“超越”。

  由於個人原因我只能參加前兩天的穿越,雖然心有不甘,但對於我這樣一位以車為步為人來説也不能不説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站在酒店的頂層平臺,遠眺余暉下的鳴沙山,日光分割出山體的陰陽,令山?曲線格外分明,刀鋒般的令人悚然。黃沙靜態地凝集著,有如待發的千軍萬馬,號令一齣,就會形成排山倒海之勢。敦煌小鎮—這人類的文明,怎能不成為其鐵騎下的塵灰?……我的心又飛遠了,想著人類文明在浩翰宇宙的渺小,我們才會更加珍惜現在的擁有,也才會更加渴望挑戰那浩翰的自然。

  敦煌的天亮得特別早,似乎已知道我們迫不急待、整裝待發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溫馨舒適的酒店,奔赴戈壁。2個多小時後我們到達了出發地“塔爾寺”,這是玄奘西行前講經的地方。風化的黃土早就將當時的繁華洗刷得乾乾淨淨,只有依然聳立的土塔還能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不知道為什麼玄奘要在這裡逗留一個月之久,後人認為他是在為西行壯舉做宣傳和鋪墊。而我想也許他是在為自己打氣?也許他早知此行艱難、去路難回,從而留戀東方故土?也許他也無助、期望得到有緣人的支持?……人性是脆弱的,我寧願相信此時我內心所發出的碰撞聲。相比他來説,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安西縣的老鄉們早已聞聲而來為我們壯行,父老鄉親的祝福令我們的鬥志激昂。而我們也不是獨自前行,艱辛的道路上不乏志同道合、相互支持的知己。

  送行的人們更多的是好奇,城裏人為什麼會對他們日日面對的戈壁有這麼強烈的好奇?他們更好奇我們的裝備精良,指指點點的讓我汗顏。忽然一個行腳僧出現在人群中,看他的裝扮似乎來自遠方。我和同伴好奇地上前?訕,他訥訥地説他在雲遊四方、走村過鎮,沿途幫助村民百姓解決點家長裏短的問題,協調婆媳關係,促進鄰里和睦,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肅然起敬,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敬意,突然想起了自己喜歡吃的壓縮餅乾,於是我用了一種最純樸的孩童般的表達方法,就是把自己所愛所需的分一半給你敬愛的人。當他得知我們是為追尋玄奘而來,他的眼睛突然一亮,竟然主動熱情地讚揚起我們,並出乎意料地捐出10元錢給我們同行的法師,“你們是做大事的,更需要這個”,他的一臉真誠表情霎時令我的心不再浮躁,平靜地讓我自己都鄂然。我開始仔細地打量起他,橙紅色粗布僧侶長衫,深灰色粗布平底鞋,滿臉的泥塵,憨厚的笑容,身上唯一的行裝就是那根用破紅布條纏裹的柴火棍,他是怎樣一個僧人?平凡還是偉大?我實在不知該用何詞彙來形容他。我們的隊伍出發時,我留意著他也在隊中隨行,但轉眼之間他就消失了,只知他從遠方而來,卻不知他向何處而去了。

  第一天, 放下(直線距離19公里,實際路程30公里以上)。

  今天的主題與我們的心情是如此的貼切,當邁出了第一步,所有的塵埃煩惱都已隨之放下了。由“塔爾寺”出發,我們就被“吸”進了戈壁。滿地的歷史碎片、古董文物,讓我們無暇思考路途艱難而只顧低頭尋覓。元清花、隋陶彩、古錢幣、唐飾品……只要你識貨,你就隨手可得,攜寶而歸。前行不久,古鎖陽城的殘垣斷壁就呈現在我們眼前。城門角樓保存幾近完好,依就可見當年城池的規模。城內佈局清晰、經緯依稀可辨,植被豐茂、葉綠花紅錦簇。厚厚的城墻斑痕纍纍,似乎在講訴當年的輝煌繁盛和歷史的風霜無奈。過了鎖陽城和唐瓜州城遺址,探寶的驚喜就被無際的荒涼所取代。天空漸漸陰暗了下來,隱約可見起伏的遠山和山頂的積雪。腳下的路也越來越坎坷,行進了兩三個小時,路依然如舊,遠山依然依稀,這才知古人“望山跑死馬”的道理。一支馬隊在我們的身旁慢行著,好心地尋問是否需要幫助,看著馬兒們悠然地走著,真有騎上去狂奔的衝動。前面的行者昂首闊步,穩健有力的腳步踏出整齊的節奏。我深吸一口氣,不再心猿意馬,和著前人的節奏一步一步地跟進,忽覺腳步輕盈、心有歸宿。

  穿過雜草荒地,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壯觀的雅丹地貌。在這裡,風的強悍得到了充分體現,土地只能默默地承受著它的踏掠,乾涸的黃土地被風吹的倣如剛出爐的千層餅乾,高低起伏、層落有秩,好一幅淒美瑰麗的畫卷。突然間天光大亮,似有一千盞聚光燈齊明,令這畫卷分外光芒,不由讓我們心生敬畏,震驚于這天公之筆、法力無邊。

  前方一團黃雲壓來,似厚重的帷幕令天空窒息,有經驗的人告訴我們那是沙塵暴。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我們迅速向安全地帶轉移。還未鑽進隨行的車內,沙塵暴就呼嘯而來,瞬間我們就被風沙裹卷,無立身之力。沙塵暴來之急去之快,所到之處飛沙走石狂奔亂舞,氣勢磅薄。經歷了沙塵暴,我們的意志更加堅定了。繼續行,天奈我何!走出了雅丹地貌,地面漸漸緩平,滿地未風化的碎石,圓潤亮滑、色澤鮮明,讓我們聯想到清泉流過的美景。一路挑選著自己喜愛的石頭,每一粒都不忍放下、收入囊中,雖身負重裝、疲備不堪也在所不惜。突然一對方正平薄的石頭吸引了我的視線,在滿布碎石的地面上,他們是格外的不同,宛如一對天外來客,靜靜地肩並肩地平臥在那裏。雖有約5厘米的間隔,但材質、顏色、大小、形狀極致的相似,令我不自覺地拿起來,將他們合在一起。我驚呼了,天衣無縫的切合!這一發現令我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塊什麼石頭?他們來自哪?是什麼力量使他們分開了?這是什麼樣的緣份讓我發現他們,讓他們再次重合?同行者中有走過此路的,也曾有過同樣的機緣,我們為這一發現感動著,為這裡發生的故事感動著,為歷史變遷機緣輪迴感動著,不知不覺宿營地已入眼簾。

  野外宿營的生活有的不只是浪漫,更有艱苦和凶險。五顏六色的帳篷組成功能齊備的營盤,音響、電燈、電線、電爐,讓荒漠戈壁一下子進入到了現代文明。營地剛剛建成,沙塵暴就尾隨而來。我迅速鑽進帳篷,不知是想依賴帳篷抵擋風沙還是想用身體壓住帳篷,總之無暇思考,只求保身。帳外風聲雷作,人聲鼎沸,亂成一團。我在內緊抓篷壁,帳篷幾欲翻頃,這時我突然想起行前培訓時教練傳授的經驗:“帳篷內應準備一把匕首,以備帳篷被外力襲擊時破帳而出,保全自己”。我開始思考用什麼代替匕首,但發現自己身邊竟然沒有一件利器,看來只能聽天由命了。外面的風聲越來越大,帳篷的一邊已經掀起,我用身體使勁地壓著,也幸有帳外勇士竭力幫助,我方渡過此難。十幾分鐘後,外面日漸平靜,風聲呼叫聲漸息,我拉開帳門,口目皆呆。營地已是滿地狼籍,帳篷橫七豎八沒有了隊形,有的帳篷連行襄被吹得幾裏之外,隊友們跑出去追趕;也有的帳篷早已被吹得沒有了蹤跡。面對天力無可奈何,隊員們一邊感慨著一邊互助著收拾殘局、重建營地。

  營地剛剛平息,又一陣沙塵暴襲來,再次引起搔動,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嚴陣以待。慶倖的是這次的風暴威力較小,沒有再對營地形成威脅。

  天漸漸黑下來,營地變得平靜而溫馨。隨著熊熊篝火的燃起,隊員們再次活躍起來。我們圍著篝火,烤全羊、喝啤酒、吃西瓜、做遊戲,羨慕地看著第一勇士享受洗腳的榮譽,為今日的穿越英雄歡呼。星星一顆一顆地爬出來,夜深時分已是群星滿天、銀光四射,我們仿佛掉進了鑽石寶庫,點點瑩繞、伸手可及。我只顧陶醉在這銀河裏,卻不覺營地已酣聲一片,此起彼伏,頗為震撼。眼前的壯觀令我窒息著,耳邊的壯觀令我震撼著,輾轉反側,竟是一夜無眠。

  第二天,體驗(直線距離27公里,實際路程40公里以上)。

  天剛亮,起床號就吹醒了熟睡的人們,我們迅速洗漱用餐、收拾帳篷、整理行裝開始了第二天的穿越。

  第二天的行程是從枯造的碎石地開始的,與第一天的碎石不同,這片碎石地石頭棱角分明,石面粗糙無澤,顏色單一,多以黑色、灰色,毫無觀賞價值。我想這不是體力的考驗,而是感官的考驗,沒有了新鮮的感覺,眼睛也變得疲勞。穿過爛石區,是一片已經退化了的雅丹地貌,更像是沙漠地質的前期。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荒蕪,像是在磨練人的心志。到達補給站時,有人開始勸女士們放棄,因為前路才是今天最難的路程--鹽鹼地帶。這一地形地面起伏較大,表層堅硬卻土質鬆軟,每一步都坑坑坎坎,救員車輛根本無法到達。經過了幾個小時的體力消耗,想要走過這一地帶的人絕對需要極大的勇氣。但幾乎沒有人選擇放棄,磨練才剛剛開始,怎可輕言放棄!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繼續前行。

  看到鹽鹼地的醜陋就知道它是多麼的折磨人,地表一塊一塊的白鹼就像是黃臉婆面上未涂均的粉,凸起的土包上長著寸長的堅硬的蘆葦根,一個連著一個宛如棉花上插著無數顆針。一腳踩上去鬆軟的泥土翻出來沒過腳面,針一樣的蘆葦穿過鞋底直刺腳心,等你艱難地提起腳卻無法找到落下它的地方。身體像麻花一樣的扭動著尋找著腳下的路,這哪是路!分明是刀山荊海、惡土陰溝。剛開始還雄心勃勃的我,不一會就已兩腿發硬、精疲力竭了。同行的前輩為我找了一塊較平坦的地方,讓我坐下併為我扯腿抻筋,我的精神才漸漸恢復過來。路,還是那樣的路。前輩邁著堅定的步伐在前面開著道,鹽鹼地茫茫一片,一眼不見盡頭。這時的我已經不敢抬頭看前方,只有緊跟著前輩的腳步、踩踏前輩的腳印,一步一步向前行。

  我心中默念著“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無挂?故,心無恐怖……”,身體輕鬆起來,漸漸忘記了腳下的路,抬頭欣賞沿途的風光。一隻野駱駝在遠處悠然地吃著草,根本不顧及我們的隊伍從它的身邊走過。隊員們三五一組,散落在方圓幾公里的戈壁上。前面的山峰清晰可見,“山腳下應該就是我們今天的宿營地”,這樣想著,腳步不由地加快了些。但行走了一個多小時後,發現山峰依然清晰如故,真有欲哭不能的感受。突然一汪清泉出現在眼前,讓我們興奮起來,雖然這水面比我家樓下的花園水池還小,但它卻像我們夢中的瑤池仙境,涼涼的泉水分外清甜,泉邊油油的綠草格外妖嬈,我們陶醉了。這時,對講機裏傳出前面隊友的聲音:“前面有較寬的河道,後面隊友必須繞行穿越”。哇!前面有更精彩的世界,只有舍去得到的才能換來更精彩的!玄奘取經的路上不也面對著許多誘惑嗎!不能擺脫這小小的誘惑怎能修成正果!於是我們再次整裝上路了。

  繞行河道簡直就是與宿營地背道而馳,越走越覺得無助。隊伍中有人&&唱起了歌,全是革命歌曲,邊唱邊走竟然鬥志昂揚起來。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河邊,這是一片真正的戈壁綠洲,五月小草剛剛泛出青綠,稚嫩得讓人憐惜,水流不急涓涓而過,野驢在河邊信然地散著步,這景色真美!是自然的人間的美!走下河道,另一番美景盡現眼前,“小橋、流水、人家”,這種唐詩的意境曾多次出現在江南小鎮或雲貴山寨,今天我卻在這戈壁綠洲上看到了。小橋是2米多長青石板橋,流水是這寬寬的河道中僅存的一涓細流,人家是河道高處搭起的兩間方方正正的土房。青橋綠水黃泥墻,黑衫短衣的牧羊老漢,以及屋頂煙囪不時飄出幾縷青煙,仍能構成這詩一般的境界。

  穿過河道,我們就調整方向,向宿營地前進。道路依然是戈壁的荒涼和艱難,剛剛經歷的人間美景還在我們心中回味著。我們慶倖自己走過的彎路,雖然多行進了好幾公里,一切都變得那麼的值得,毫無了抱怨。宿營地終於出現在視野之中,彩旗花帳在青山坳裏特別鮮艷和誘人。人影的晃動也漸漸清晰,營地入口的寨門處聚集了歡迎的人群,我們就要到達目的地了!我的旅行也要結束了!但我知道玄奘精神所指引我的心靈之路才剛剛開始……  (作者:孫燕)

責編:李二慶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