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9日 14:10 來源:
來源:新聞晚報
十二月二十一日,歌手李宇春來渝為新專輯《皇后與夢想》作宣傳簽售活動,大批各地“玉米”瘋狂追捧。圖為簽售會現場“玉米”們面對偶像激動不已。 中新社發 郭晉嘉 攝 |
800萬!這只是2006年,在中國大地上,某一個選秀節目前三甲創下的短信票數,類似的節目在去年有十多個。而締造這個驚人數字的群體,名叫“粉絲”。2005年的夏天,“超女”的火爆讓蘊藏著巨大能量的粉絲浮出水面,他們創造了神話,也創造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在過去的2006年,隨著職業粉絲、網絡暴民、“粉頭”卷款而逃等問題的相繼曝光,“熱昏”了的粉絲開始覺醒,選秀盟主“超女”的號召力漸而衰退,呱呱墜地的“好男”在一片質疑聲中前行,明星貼吧裏隨處可見粉絲寫下的血淚追星史,從媒體到網上博客,粉絲回歸理性的聲音越來越多。這一年,粉絲在瘋狂與理智中徘徊。
今年21歲的朱燕在這個群體中可能並不起眼,然而她的故事卻毋庸置疑地代表著和她一樣從執迷、瘋狂,到如今茫然、悔悟的粉絲。
朱燕 職業:商場促銷員 月收入:2500元 年追星費用:6000元左右
-回眸:一場遊戲一場夢
第一次坐飛機,為了看偶像
從小到大幾乎就沒出過遠門的朱燕為了看一場偶像的演唱會,竟然沒有半點猶豫就和幾個朋友拖著行李箱,握著價值不菲的機票飛去了北方的一個城市。朱燕回憶第一次坐飛機就被人“斬了一刀”的情形,由於平時上班沒有時間買機票,等到臨行才衝到航空公司的櫃臺買下了一張1600元的全價票,“當時一看這個價格,心裏就咯噔一下,但還是咬咬牙買了,因為實在請不出假,只能坐飛機節省時間。”
不過此行還是讓朱燕收穫頗豐,“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她真人,和電視、照片上完全不一樣,很女孩子氣,而且非常有禮貌,看得出是一個很真誠的人。”看著眼前人山人海的場面,朱燕説自己真正被感染了。“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六十幾歲的老奶奶,我問她是不是歌迷,她説,我一直把她當親孫女看,平時沒機會見著面,今天一定要到現場瞅瞅孫女還好嗎。”
加入組織,每天“灌水”成工作
因為有了老奶奶這樣的榜樣,回到家的朱燕也就變得積極起來,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加入了上海的分會組織,而單是會費和會服的錢就已超過一百多元。雖然新進會員不擔任管理工作,但為了讓自己在組織內的“等級”迅速提高,朱燕必須每天雷打不動地去貼吧“灌水”,上會員論壇挂經驗值,去排行榜投票,去粉絲群聊天,去天涯頂帖……由於“做一休一”的工作性質,沒有充足時間上網的朱燕只好求助單位辦公室裏的同事,“趁著吃中飯休息的時候,我就溜到辦公室裏用人家的電腦上網,我不在的時候就讓他們幫我挂經驗值。”
自認完美的解決方案,最終卻讓朱燕得不償失,“一次老闆來巡店,我正好躲在辦公室裏和網友聊天,結果被當場抓到,罰了50元錢,借我電腦玩的同事也被罰了50元,後來,我也不好意思再去辦公室裏面找他們了。”
直言相勸,卻二度遭封殺
然而,一段時間之後,朱燕開始隱約感到自己已經越走越遠,“我覺得大家就像著了魔似的,完完全全地把她當神一樣供奉了。只能説她的好話,而容不得一點批評和意見。”
而就在今年暑假,接二連三的不公“遭遇”讓朱燕開始了反思。“一次我在貼吧裏面説偶像在演唱會上唱走音了,還需努力之類的話,網管就馬上把我的賬號給封了,雖然很氣,但後來我還是又去註冊了一個賬號。”沒過幾天,偶像來上海代言新品,結果因為現場混亂而造成一名粉絲當場倒地昏迷,而且還被踩傷,朱燕回到家就把這事發到了網上,想以此警示大家,沒想到她的直言勸諫卻換來了二度“封殺”。
-正視:為“瘋狂”埋單太瘋狂
每月收入,一半為偶像埋單
一場偶像的演唱會,能買到的最便宜的票也要180元;一張偶像的CD,48元;海報、宣傳板、燈牌的製作費,500元;甚至,在偶像找不到活幹時,還要一起負擔偶像的衣食住行……朱燕給記者盤算起了這樣一筆賬:“像我們這種靠業績吃飯的工作,拼死拼活地幹一個月也就兩千多元,為了撐一場偶像演唱會,要花個上千元的路費,買幾百元的門票,幾乎大半的錢都投進了這個無底洞。”
“對於選秀走出來的明星,除了我們粉絲不可能有其它人去捧場,當她手裏拽著幾百萬的門票收入時,還振振有詞地説開演唱會是為了歌迷,這個邏輯合乎常理嗎?”“照此發展下去,她遲早會成為億萬富翁,可以享盡人間奢華,而我們卻仍然要辛勤地工作,掙了錢繼續為她埋單,最終卻什麼都沒得到。突然發覺自己以前很無知,如果真的喜歡那個人的音樂,偶爾買一張她的專輯來聽聽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那麼盲目地為某一個人去賣命。”
一片癡情,卻成商家“籌碼”
粉絲的“癡情”也成了商家狠撈的籌碼。想要參加偶像的簽售會,必須先到指定的地點購買CD或者新書,卻無視粉絲一番苦心自製的海報、招貼畫;而所謂的“歌迷見面會”卻要憑著購買偶像代言産品的發票入場,更惡劣的商家還會推出抽獎送門票活動,逼迫粉絲去大量購買自己的産品,然後像淘金一樣地篩選出“幸運兒”。偶像的一句“支持我,就買某某牙膏吧!”就足以讓粉絲蠢蠢欲動,全然不知偶像在説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經紀人早已忙著在後臺數錢了。
“其實那些好鬥的粉絲,並不是真的愛自己的偶像,只不過是借偶像的成功來標榜自己。他們享受那種感覺,讓所有大牌對他們捧起來的那個明星側目。”朱燕説自己當初的心態就是如此。“但你是否想過,粉絲瘋狂捧起的明星,只有粉絲自己埋單,商家永遠都是坐收漁翁之利的。”
後記:夢醒之後仍有痛
説粉絲的不是,肯定會惹來爭議,但肯定要比説他們偶像的“壞話”要安全得多。年初,一位同行在報道中揭了某個超女的短,結果第二天手機被粉絲打爆,無奈只能換了號碼。事情還沒完,接著每天上班會收到恐嚇信,下班會有人在報社門口堵著,即便是晚上睡覺了,家裏的電話還會來個“午夜兇鈴”。採訪時,朱燕關切地對記者説:“你寫我的名字可以,但千萬別提明星的名字,否則你會惹麻煩的。”
採訪過一些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專家,對此憂心忡忡者有之,不以為然者有之。每天都要接待三四個“心理病人”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譚常虹總是説:“等這些孩子心理髮育成熟了,自然會好的。”也許朱燕正好驗證了譚老師的説法,但她的一句“醒了之後,還是會覺得痛”仍然發人深省。瘋狂終究會過去,然而在這過程中,理性的聲音不可或缺。
責編:多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