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駐蘇丹維和部隊用最危險方法清除子母彈

 

CCTV.com  2009年05月31日 09:2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解放軍報  

烈日下進行搜排作業的中國維和掃雷隊員。孫自彬攝

  中國藍盔傳友誼

  ■張戈 本報記者呂德勝

  胡錦濤主席2007年2月訪問利比裏亞期間,專程視察中國赴利維和部隊,叮囑官兵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要關注當地民生,多為當地民眾辦實事,把中非友好的種子播撒到人民心中。近年來,我各支維和部隊認真落實胡主席指示,在完成各項維和任務的同時,積極開展各種服務駐地群眾的活動,不僅成為和平的守衛者,也成為友誼的傳播者。5月29日“國際維和人員日”來臨之際,讓我們共同走近這些頭戴藍盔的和平、友誼使者。 ——編者

  修路架橋,送醫送藥,贈送學習用品……中國派駐到聯合國各個任務區的維和部隊在高標準完成各項維和任務的同時,關注當地民生,開展各種服務駐地群眾的活動,體現我國政府促進有關國家和平與發展的誠摯願望,展示我軍和平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架起了一座座承載兩國友誼的“橋梁”。

  把助民活動視為政治責任

  我赴蘇丹瓦烏執行維和任務的官兵,一到當地便能感受到中蘇兩國之間深厚的友誼。上世紀50年代中國援助蘇丹建成的“珠爾橋”,現在仍完好無損地坐落在瓦烏市南部,成為中蘇友誼的一個象徵。許多當地民眾見到佩戴五星紅旗臂章的中國維和人員,都會伸出大拇指表示友好。在這種氛圍下,官兵們進一步增強了鞏固這種友誼的責任感。

  在維和官兵眼中,維和既是軍事行動,也是政治、外交行動。自己不僅僅代表著聯合國,還代表著軍隊和國家的形象,在完成聯合國賦予的維和任務時,也要為增進與駐在國的友誼做出貢獻。

  尼亞拉是蘇丹第二大城市,中國駐蘇丹大使李成文到這裡考察後,決定捐資興建麥加小學新校區,經戰區批准,施工任務交給了中國赴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官兵們以強烈的責任感組織施工,任何一項達不到最高施工標準都要返工。隊長鄧世武説,“不這樣做,就是對蘇丹人民不負責,對中蘇友誼不負責!”

  剛果(金)東部城市布卡武有一個國際SOS兒童村,中國第九批赴剛果(金)維和醫療分隊自年初以來開展了各種幫建活動。隊長魏敦宏説,“我們不僅要帶來和平,更要送去希望!這都是我們的責任!”

1/7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