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日本首艘蒼龍號AIP潛艇局部近照
資料圖:3月18日,日本最大的驅逐艦“日向”號在橫濱舉行交付和艦旗授旗儀式。
資料圖:接受檢閱的中國海軍092級核潛艇。李剛攝影
中新網5月19日電 香港《亞洲週刊》2009年第20期刊出文章説,擁有航母是政治大國的標誌,航母與核武器、導彈和人造衛星一樣,是國威的象徵。日本爭取搶先中國建造航母,雖暫時拿不出建造航母的龐大軍費,也無法突破“和平憲法”對發展軍事的束縛,並不意味無所作為。
文章摘錄如下:
擁有航母是政治大國的標誌,航母與核武器、導彈和人造衛星一樣,是國威的象徵。而日本欲搶先中國建造航母是否可以實現?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日本新憲法在美國將軍麥克阿瑟主導下制定,並於一九四七年五月三日正式生效。該憲法第二章第九條中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國際爭端的手段”。保守政治勢力不斷提出修憲,試圖突破上述“和平憲法”的軍事束縛,但至今尚未如願。
另外,根據日美安保軍事同盟,美國第七艦隊擁有最強戰鬥力的九萬噸級核動力航母“華盛頓”號已落戶日本橫須賀軍港。日本海軍的戰術也非常清晰,就是彌補和強化美軍第七艦隊相對薄弱的反潛能力以及進一步強化日本艦隊的防空能力。因此日本沒有必要通過大規模建造航母與中國展開軍備競賽。
亞洲週刊獲得的一份日本軍事智囊機構撰寫的評估報告,名為《中國海軍航母建造計劃與日本航母政策》,該報告指中國在積極推進海軍現代化戰略中建造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海軍成為新目標。它的目的是能夠有效的在周邊海域組織或拒絕他方的海洋使用,在確保海洋資源中保護自身的海洋權益。同時航母還可保護從南中國海穿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洋的海上通道,特別是在牽制“臺海有事”時對中國的海上封鎖發揮突破作用。
日本搶先建造航母拿不出建造所需的龐大軍費,但並不意味無所作為。值得關注的是,日本於今年三月投入實戰部署的“日向”號兩棲驅逐艦,實際上已經是一艘準航空母艦。其艦長尾一百九十五米,型寬三十二米,可搭載十一架直升機,滿載排水量達一萬三千噸。它在建造前的三種方案中最終還是採用了全甲板航母型的第三種方案建造。
該艦裝備了最新的相控矩陣雷達和新一代電子設備,使其具有很強的海上作戰指揮能力,也可成為強化反潛作戰的海上平臺。特別是該艦尾部專設的起降機,如稍作改裝,就可將現有直升機功能轉換成起降固定翼戰鬥機。因此,今後日本還會在改進“日向”號上下功夫,雖不能一步到位,但也會分階段實施,從而使其逐漸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小型航母”。
目前,日本海軍已在核動力潛艇、常規潛艇、艦射導彈等方面落後於中國,如果中國組建航母艦隊,等於將中國陸上機場向東海和西太平洋東移,或者往中國南海南移,這樣日本的戰略空間則等於被壓縮,日本和第一島鏈對於中國的海上封鎖將成為一句空話。
為此,日本將強化日美軍事同盟,加速日美軍事一體化。日本曾計劃花費三百億美元購買一百架美制最新銳F22猛禽戰機,但因美國國會禁止出口這一戰機,致使日本難以如願。為此,今年日本投入一百零四億日元(約合一億美元)自行研製名為“心神”的新型戰機。它以猛禽為藍本,著重隱形、超音速和新一代數控。
同時,日本今年還將花費九百四十億日元,完成二十二架F15戰機的改裝,重點放在安裝高性能雷達系統,擴大長距離搜索和多目標全方位攻擊能力上。再就是,日本投入一千二百七十九億日元,對部署的愛國者三型導彈群與神盾艦海上攔截進行聯動運行試驗,爭取導彈防禦系統最快在明年能投入實戰應用。
在今年年末即將制定的未來五年新軍事防衛計劃大綱中,日本將針對中國建造航母等“軍事威脅”,強化落實美日軍事一體化的路線圖。
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時明確表示:中國不可能永遠不擁有航母。中國自行建造航空母艦不是夢。意味深長的是,這不僅是中國首次向世界宣示建造航母之計劃,而且也是針對日本炒作中國建航母帶來威脅所做出的正面回應。
中國海軍原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張序三認為,身為海洋大國的中國,擁有大面積海域,沒有自己的航母肯定是不行的。為此,中國應先造中小型航母,再發展大航母。
相關鏈結:
責編:李永超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