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副武裝苦練精兵。
享受艱苦快樂守礁。
南沙衛士鬥志昂揚,列隊接受祖國檢閱。
錘煉水中格鬥技能。
南沙官兵的信念:腳下的礁盤對國家的價值有多大,我們人生的價值就有多大南沙官兵的今天:告別“信息孤島”,連通海軍藍網工程,全面實現網絡教育南沙官兵的實踐:天天演練島礁攻防作戰預案,人人掌握六種以上的作戰裝備南沙官兵的企盼:海洋國土上早日出現鑽井平臺,桅檣如林,儘快為人民造福
南沙群島,像星星點點的翡翠鑲嵌在南中國海的萬頃碧波中。在離祖國大陸最遠、離赤道最近的滄海孤礁上,守衛藍色國門的是南海艦隊南沙守備部隊官兵。
3月28日至4月11日,記者有幸搭乘海軍某補給艦,隨第89批換防官兵一起遠赴南沙,先後抵達永暑、華陽、赤瓜、東門、南薰、渚碧等礁盤,去感知和體驗南沙衛士的精神高地,去感悟和解讀守礁官兵自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崇高追求。
今朝立業南沙,韆鞦有功國家。他們深知腳下的礁盤連著國家主權和民族未來——
南沙人的戀歌
3月28日上午10時整,補給艦解開最後一根纜繩,離開南國之濱的十里軍港。
在出征的行列裏,有一位叫譚振文的上等兵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入伍前,他是清華大學大三的學生。他原本不在守備部隊當兵,這次守礁是主動向機關寫申請爭來的。兩天前,他如願背著行囊成為南沙衛士的一員。由於暈船他額上冒著虛汗,説話卻一點沒露怯:“當兵兩年能到南沙去守一次礁,比出一次國、拿一枚軍功章更有意義,這必然是一段終生難忘的軍旅記憶。”
因為光榮所以選擇了艱苦,因為神聖所以選擇了付出。在南沙守備部隊,無論幹部戰士,還是老兵新兵,都以“南沙人”引以為豪,都把守礁看成是“天大的事業”。
副指導員朱步雲,2006年軍校畢業前夕,看了媒體的一組“記者南沙行”報道後,向大學遞交申請要求到南沙工作。參謀王文軍在湛江海洋大學讀書時,被“守礁王”龔允衝的事跡報告深深打動,毅然攜筆從戎。士官李彬是一名導彈操作手,最大的夢想是找到衝鋒陷陣的感覺。調到守備部隊後他感嘆,在南沙當兵真夠味!
南沙戀,南沙情,南沙的故事怎能説得完、道得清!不少戰士退伍前唯一的要求是再到南沙守次礁,不少幹部轉業後還要帶著同事或家人回到老單位接受一次“再教育”,不少官兵因工作需要調離守備部隊時熱淚長流:“我捨不得南沙啊……”
在永暑礁,有這樣一對兄弟兵:哥哥叫朱高見,守了整整20次礁,弟弟叫朱迪生,守了9次礁。雖説兩個人多年來在一個連隊,由於上礁的批次不一樣,真正相處的機會並不多。這次兩個人一起守礁,別提心裏有多高興。在南沙,除了親兄弟,還有表兄弟、堂兄弟、叔侄等並肩守礁的。從情理上説,一個人奉獻南沙也就夠了,為什麼還要親人也來守礁呢?恐怕只能用對南沙的那份特殊感情來解釋。
在南沙人的心中,沒有什麼比祖國更神聖、比守礁更重要的了。
3月31日清晨,我們乘著拖船抵近永暑礁時,只見紅色的國旗獵獵飄揚,紅色的大字“祖國萬歲”直撲眼簾,紅色的心形雕塑矗立在永暑礁主權碑頂,上面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寓意“祖國在我心中”。
凡是到過南沙的同志,深知忠誠于黨、報效國家、獻身使命等字眼,在南沙有著具體而清晰的內容。華陽礁,距離祖國大陸1500多公里,是人民海軍在南沙駐守的一個最南端的礁盤,被譽為“南海第一哨”。指導員曹雄告訴記者,2009年春節聯歡晚會中有個反映潛艇兵的節目《水下除夕夜》,也許是感同身受吧,官兵們在收看時歡聲笑語不見了,老兵埋下了頭,新兵垂下了淚。臨了,不知是誰低聲説了一句“祖國萬歲”,大家不約而同站了起來,一遍一遍地振臂高呼“祖國萬歲”。
今朝立業南沙,韆鞦有功國家。官兵們説,腳下的礁盤對於國家的價值有多大,我們的人生價值就有多大。
南沙守備部隊主任劉堂是一位“老南沙”,在礁上度過了6個春節。這次他因為要到永暑礁擔任指揮員早早與記者辭別了。他反復向記者強調:“在陸地資源日趨衰竭的今天,南沙將有望成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食品基地、能源基地和戰略通道。別的不説,南沙僅石油儲量就有200多億噸,相當於大慶油田儲量的8倍。守住南沙的每一寸礁盤,不僅是在捍衛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更是在堅守中華民族的韆鞦基業和未來發展的空間。”
上礁就是上戰場,守礁就是守陣地。他們要把礁盤建成一艘堅不可摧的鋼鐵戰艦——
南沙人的豪情
“人在礁在國旗在,誓與礁堡共存亡!”這是出征儀式上,守礁官兵面對國旗的錚錚誓言。
“上礁上戰場,當兵衛國防;守礁守陣地,熱血灑海疆”。這是華陽礁氣勢磅薄的礁聯。
置身南沙,記者深刻感受到了我國海洋國土、海洋權益所面臨的嚴重威脅和挑戰。守備部隊副政委方冬宏告訴記者,自古南沙屬中華,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不可爭辯的主權。但令人痛心的事實是南沙的海域被分割,島礁被佔領,資源被掠奪。
在南沙,我軍與外軍駐守的礁盤犬牙交錯,有的礁盤相距僅有幾海裏。通過望遠鏡,記者可以清楚地看見對方的礁堡、工事和炮口。
“連睡覺時也睜著一隻眼睛”,不少守礁官兵這樣形容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狀態。他們告訴記者,除了安排正常值班外,許多官兵每晚睡覺前都要喝下一大杯水,目的是讓自己多起夜來加強警戒。
西太平洋上不太平,南沙群島海域多有“不速之客”。渚碧礁指導員繆照明介紹,他守礁幾個月,就上報空情、海情1萬多批。
這些海情、空情並非每次都是虛驚,有時對方的偵察漁船就在我礁盤外海域繞圈圈,有時對方的飛機挑釁似地貼著我礁堡一掠而過。
高射機槍手、四期士官陳文濤介紹,一次他發現某國小型偵察機向永暑礁飛來,立即報告指揮員。瞬間,戰鬥警報響起,官兵飛速進入戰位,各種防空武器同時瞄準目標,3顆紅色信號彈升空發出嚴正警告,迫使這架偵察機在倉皇轉彎逃離。
南沙官兵清楚,報效國家不能光有一腔熱血,只有練就剋敵制勝的過硬本領,才能把一座座礁堡鍛造成堅不可摧的鋼鐵戰艦。
在建礁、守礁之初,由於缺乏基本的生存條件,最現實的要求是生活工作兼顧,生存大於一切。他們當時提出的口號是“半天生産,半天訓練”。隨著島礁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的顯著改善,他們大膽解放思想,真正把戰備訓練擺在了中心位置,探索出了“每週工作計劃統一,每天工作時段統一,每次檢查評比統一”的守礁工作新模式。帶來的變化是,訓練管理日趨正規,部隊戰鬥力水平明顯提高。
4月2日,記者登上赤瓜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英雄礁”三個紅色大字。當年,我海軍官兵曾在這片海域創造過英雄的業績。如今,爭當英雄、有我無敵的熱血,依然流淌在守礁官兵的體內。記者發現下礁官兵的迷彩服多有破損,有的貼著膠布,有的縫著歪歪扭扭的針腳。指導員陳進元解釋,由於訓練強度大,每次守礁至少要帶兩套迷彩服,身上的這套還是比較像樣的。
複雜的形勢讓他們不敢稍有懈怠,嚴峻的挑戰讓他們苦練精兵。守備部隊針對高技術條件下島礁攻防作戰特點,制定了反空襲、反小股偷襲、抗登陸等十幾種作戰預案,反復進行演練。他們還開展海上擒拿格鬥、一專多能、一兵多用等練兵活動,一級以上士官能操作使用六種以上裝備,個個都是兩棲精兵。
遠離歡樂不言愁,豪飲孤獨當美酒。他們提出“享受艱苦、快樂守礁”的新理念——
南沙人的精彩
先講兩個發生在南沙的“舊聞”:其一,守礁之初,官兵為了排解寂寞,將一條健壯的軍犬帶上礁盤。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寂寞帶來的痛苦連狗都不能倖免。每天它都要對著大海發出悽慘的嚎叫,最後竟變成了一條瘋狗。
其二,龔允衝第一次上礁時,沒有報紙,沒有廣播,沒有電視,沒有綠色,所帶的書也全叫海浪給卷跑了。為打發這難挨的寂寞,他背起了藥瓶上的説明詞。半年後,一個地方慰問團來到了南沙與官兵聯歡,文藝細胞不多的他亮開嗓門,將一張胃得靈的藥品説明書,從最後一個字倒背到第一個字,這一“絕技”感動得兩個女演員泣不成聲。
只要心靈不曾乾涸,再荒涼的土地,也會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南沙官兵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享受艱苦、快樂守礁!”荒礁孤堡在南沙人的眼中變得天地無垠、多姿多彩。昔日的“海上戈壁灘”,今天成為官兵紮根天涯的溫馨家園,感受美麗的海上花園,學習成才的開放校園。
“礁堡文化”是南沙官兵的一個創造:以“礁容、礁花、礁園、礁聯、礁歌、礁書”等為主要內容,人人參與其中,不但美化和充實了官兵生活,而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官兵的思想品位和人生境界。
永暑礁的“三防”菜園大約是全國最有特色的菜園。泥土是官兵們從全國近30個省市帶來的家鄉土,48塊菜畦的一頭,插著小小的白色標牌,寫著全國主要的省份和與守備部隊開展共建的單位。記者在菜地裏看到,地瓜秧爬滿地,空心菜列著隊,小白菜披著頭,竹竿搭起的架子上黃瓜帶刺,豆角低垂。裏面還播放著舒緩的輕音樂,廊柱上懸挂著官兵自己創作的楹聯。
説到楹聯,最有名的算是菜園入口處的那副絕對。上聯:無土運土無菜種菜無中生有。橫批一個字:園。1996年,此聯在本報刊登徵聯啟事後,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響應,可惜難度太大,至今還沒有真正對仗工整的下聯。
在南沙,每個礁堡都有自己的礁聯,而且官兵們還不時推陳出新,現摘抄幾副:
永暑礁的礁聯:烙一身古銅納民族大業,天涯鬚眉瀟瀟灑灑煙波浩渺中審潮漲潮落真如壯麗人生留一朝豪氣皆成千古風流;鑄一副鐵骨承祖國重任,軍營男兒轟轟烈烈雲海變幻處看日出日沒都是錦繡山河送一日時光化作萬載輝煌。
南薰礁的礁聯:礁盤礁堡礁魂交我放心,南海南沙南薰男兒顯威。
東門礁礁聯:守東門衛國門東門國門守衛有我們,思前方想後方前方後方共同為國防。
南沙的礁花是一種叫馬齒莧的花,俗稱“曬不死”。因生命力頑強、越曬開得越艷麗,被官兵取名為“太陽花”。
每個礁盤都連通了海軍的“藍網工程”,告別了“信息孤島”的時代。官兵不但可以在網上看到當天的報紙,而且可以參加全軍的自學考試,實現網上讀大學的夢想。四期士官申富強入伍之初只是初中學歷,通過自學,他先後取得中專、大專、本科學歷。2007年,他考取了華中師範大學的研究生,成為守備部隊第一個研究生士官。
用學習取代消遣,用充實驅散寂寞,守礁生活變得無限精彩。東門礁礁長劉洪波畢業于國防科大,他發揮自己的計算機特長,守礁期間,建立了裝備數據庫和後勤數據庫,還對發電機的輸油管路進行了技術改造。
《渚碧戰士報》上,一名戰士寫道:“我絕不把寂寞當成包袱,而是當成文章中的構思,書畫中的運筆,舞臺上的排練。因為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花開,結出碩果。”
吃遍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榮光。他們把國家的厚愛、人民的支持當成最好的回報——
南沙人的幸福
“你們現在到底苦不苦?”對於記者的追問,有的官兵説,與“老南沙”相比,我們幸福多了。你看每個礁都安裝了海水淡化和雨水收集凈化系統,建設了多功能活動平臺,配齊了食物冷藏裝置,開通了衛星電視,用水難、吃菜難、看電視難等問題得到明顯緩解。有的官兵引用一句楹聯作答:身居海上貓耳洞幸福何在,在千家萬戶團聚;汗灑南沙高腳屋吃苦為誰,為軍威國威振奮。
15天南沙行,有13天手機沒信號,記者初步體驗了“現代魯賓遜”的生活。誠然,南沙的基本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南沙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變,封閉的生活空間沒有變,偏遠的地理位置沒有變。南沙溫度高,距離赤道只有3個緯度線,中午熱時礁堡溫度高達60攝氏度,官兵個個面黑如染;南沙濕度高,不少官兵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南沙鹽度高,新換的不銹鋼門窗,7天不保養就會生銹,但官兵的心卻永遠不會銹蝕。
“吃遍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榮光。”每個南沙人都有不同“版本”的感人故事,主題詞只有相同的兩個字:奉獻。但他們説這些太正常了,沒啥值得張揚的。從諸多“正而不常”的故事可以看出,南沙人已把奉獻當成無怨無悔的追求,把守礁當成孜孜以求的事業,把人民的關愛當作莫大的榮譽、無窮的動力和幸福的體驗。
3月31日下午,記者在離開永暑礁時,看到司務長黃勝發正忙著儲藏食品。説起烹煎爆炒,黃勝發滔滔不絕,可問起家事,他的聲音低沉了。去年底他回家探親時,母親因患腦溢血已住進醫院一個多月。他趴在床頭一遍遍地呼喚,母親只是睜著無神的眼睛,再也認不出日思夜夢的兒子了。思娘盼娘娘不識,他禁不住跪在母親床頭號啕大哭。母親的身邊離不開人,黃勝發給母親找了個可以託付的老伴。2月初他匆匆趕回部隊。
士官孫建光的母親病故時,作為獨子的他正在永暑礁上,離換防的日子還有20多天。他讓自己遠在新疆的妻子趕回山東老家,處理母親的喪事。當晚,他站在高高的碉堡上,把酒緩緩倒進大海,流著淚向大陸的方向磕了幾個頭。
據政委盧永華介紹,由於守礁,青年官兵沒結婚的常為找對象犯愁,結了婚的人人對家庭欠著一筆難以償還的感情債。這些年來,有60余名官兵親人病故不能回家盡孝,350多名官兵親人患重病不能回去照顧,100余名官兵把婚期一推再推。
通情達理的親人們理解自己的好兒男,掂量得出國事家事哪頭輕哪頭重。副參謀長肖擁軍的妻子是婁底日報社的首席記者,1200多封兩地書見證了他們堅貞不渝的愛情。今年3月8日,在守備部隊首批“十佳礁嫂”表彰會上,她傾訴衷腸:“有人説,當軍嫂難,當南沙軍嫂更難;我要説,當軍嫂光榮,當一名南沙軍嫂更光榮。從出嫁的那天起,我的心便與南沙這片神聖的領土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如果説我所做的一切還稱得上‘付出’這兩個字的話,那也是甘心情願、無怨無悔。”
胸中裝著祖國和人民,守礁官兵體現的是一種更為高尚的利他的幸福觀。那些在海上漂泊的漁民深情地説:“在咱自己礁堡周圍打魚就是踏實。”漁民患病、受傷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們;漁船遇到颱風或出了故障,漁民第一個要找的仍是他們。
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竭誠奉獻的優秀兒女。20多年來,南沙官兵收到全國各地的慰問信上百萬封,慰問品20余萬件。這些年春節,海軍首長都要通過視頻電話給守礁官兵拜年,中央媒體也通過各種形式把南沙官兵對全國人民的問候遠播四海。
南沙守備部隊現有天南海北的共建單位50余個,他們大多是慕名前來“結親”的。劉堂主任動情地説:“我們的每一座礁堡,都是13億人民用脊梁托起來的。沒有祖國和人民的支持,我們在南沙一天也待不下去。”
開發南沙當先驅,守護國門做衛士。他們夢想有一天孤礁會變得像威尼斯水城那樣繁華——
南沙人的心願
南沙,在守礁官兵的心中,和黃土地、黑土地、紅土地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生息的搖籃。
遼闊的海天開闊了南沙官兵的胸襟,守衛國門的重任強化了他們的憂患意識。永暑礁換防官兵在座談時,言辭急切地對記者談自己對海洋、海權和海軍的認識,希望喚起更多的人來關注南中國海的潮漲潮落。
“南沙和長沙是什麼關係?”“南沙是個城區還是個街道?”幹部股長王守相哭笑不得地告訴記者,他曾經不止一次面臨這樣的提問。他憂心忡忡地説,由於受傳統的陸疆觀念和近代閉關禁海政策的影響,長期以來全民海洋觀念相對淡薄。許多人只知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上國土,對我國主張管轄的300多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卻説不上來。希望加強海洋觀念的宣傳和普及,讓全社會都來關注我們的藍色國土。
南沙守備部隊有個學術論壇,幹部、士官守礁3個月每人至少要交一篇論文。交流、爭論、思索,守礁官兵的目光變得更加深邃,更加高遠。
對目前南海錯綜複雜的形勢,官兵非常關注。畢業于國防科大的喻國文連長在論文中引用海軍戰略學家馬漢的一句名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沒有海軍,我們在緊要關頭所表達的國家意志,也就僅僅成了一個泥足巨人所做的笨拙無用的姿態而已。”他在文章中呼籲,儘管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儘管堅船利炮的發展方式並不適用於今天的中國,中國也不會去搞什麼海上霸權,但是,只有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才能防止其他國家肆無忌憚地侵蝕我國的海上利益。
在今年的兩會上,記者耳聞目睹不少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於加快對南海油氣資源開發進程的呼籲。有人算了一筆賬,未來20年內只要對南海油氣資源開發三成,就可以每年為中國GDP增長貢獻一到兩個百分點。
南沙守備部隊副政委陳榮彬介紹,我國政府為了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上世紀90年代正式對南海爭端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但是,與周邊國家在南沙大肆開採石油相對應的一個事實是,迄今為止我國在南沙還沒有豎起一座井架,沒有打出一桶油。
“我們願作開發南沙的拓荒牛!”面對我國對南沙資源開發的緩慢和滯後,華陽礁礁長張衛懇切地説:“堅守礁盤,寸海不丟,只能算對列祖列宗盡到了當代軍人的職責。我們所有吃的、穿的、用的,全靠大陸用船運過來,國家每年為此就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我們盼望南沙82.3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能夠儘快為祖國和人民造福。”
美麗,南沙的名片。其實,守礁官兵對南沙的描述並不止于翠綠的礁盤、七彩的遊魚、澄澈的海水、如血的彩霞、嬉戲的海豚……他們還有更加美麗的心願和夢想。
士官劉書勇告訴記者,希望我們礁盤的綜合保障能力再提高一些,作戰裝備再先進一些,這樣才能有更強大的威懾力。
士官李金錘説,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希望能夠組織海內外兒女前來南沙參觀,讓更多的人領略南沙的美麗。
士官劉增華的夢想贏得戰友們一片歡呼:我希望將來有一天,南沙的礁盤像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那樣,遊人如織,桅檣如林。上面有商店、有學校、有美輪美奐的海洋公園、有徹夜不熄的萬家燈火。周圍的海面上,我們的漁民披著夕陽滿艙而歸,我們的石油工人喊著號子為祖國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富……
責編:李永超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