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衛士鬥志昂揚,列隊接受祖國檢閱。
全副武裝苦練精兵。
南沙官兵的信念:腳下的礁盤對國家的價值有多大,我們人生的價值就有多大
南沙官兵的今天:告別“信息孤島”,連通海軍藍網工程,全面實現網絡教育
南沙官兵的實踐:天天演練島礁攻防作戰預案,人人掌握六種以上的作戰裝備
南沙官兵的企盼:海洋國土上早日出現鑽井平臺,桅檣如林,儘快為人民造福
南沙群島,像星星點點的翡翠鑲嵌在南中國海的萬頃碧波中。在離祖國大陸最遠、離赤道最近的滄海孤礁上,守衛藍色國門的是南海艦隊南沙守備部隊官兵。3月28日至4月11日,記者有幸搭乘海軍某補給艦,隨第89批換防官兵一起遠赴南沙,先後抵達永暑、華陽、赤瓜、東門、南薰、渚碧等礁盤,去感知和體驗南沙衛士的精神高地,去感悟和解讀守礁官兵自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崇高追求。
今朝立業南沙,韆鞦有功國家。他們深知腳下的礁盤連著國家主權和民族未來——
南沙人的戀歌
3月28日上午10時整,補給艦解開最後一根纜繩,離開南國之濱的十里軍港。
在出征的行列裏,有一位叫譚振文的上等兵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入伍前,他是清華大學大三的學生。他原本不在守備部隊當兵,這次守礁是主動向機關寫申請爭來的。兩天前,他如願背著行囊成為南沙衛士的一員。由於暈船他額上冒著虛汗,説話卻一點沒露怯:“當兵兩年能到南沙去守一次礁,比出一次國、拿一枚軍功章更有意義,這必然是一段終生難忘的軍旅記憶。”
因為光榮所以選擇了艱苦,因為神聖所以選擇了付出。在南沙守備部隊,無論幹部戰士,還是老兵新兵,都以“南沙人”引以為豪,都把守礁看成是“天大的事業”。
副指導員朱步雲,2006年軍校畢業前夕,看了媒體的一組“記者南沙行”報道後,向大學遞交申請要求到南沙工作。參謀王文軍在湛江海洋大學讀書時,被“守礁王”龔允衝的事跡報告深深打動,毅然攜筆從戎。士官李彬是一名導彈操作手,最大的夢想是找到衝鋒陷陣的感覺。調到守備部隊後他感嘆,在南沙當兵真夠味!
南沙戀,南沙情,南沙的故事怎能説得完、道得清!不少戰士退伍前唯一的要求是再到南沙守次礁,不少幹部轉業後還要帶著同事或家人回到老單位接受一次“再教育”,不少官兵因工作需要調離守備部隊時熱淚長流:“我捨不得南沙啊……”
在永暑礁,有這樣一對兄弟兵:哥哥叫朱高見,守了整整20次礁,弟弟叫朱迪生,守了9次礁。雖説兩個人多年來在一個連隊,由於上礁的批次不一樣,真正相處的機會並不多。這次兩個人一起守礁,別提心裏有多高興。在南沙,除了親兄弟,還有表兄弟、堂兄弟、叔侄等並肩守礁的。從情理上説,一個人奉獻南沙也就夠了,為什麼還要親人也來守礁呢?恐怕只能用對南沙的那份特殊感情來解釋。
在南沙人的心中,沒有什麼比祖國更神聖、比守礁更重要的了。
3月31日清晨,我們乘著拖船抵近永暑礁時,只見紅色的國旗獵獵飄揚,紅色的大字“祖國萬歲”直撲眼簾,紅色的心形雕塑矗立在永暑礁主權碑頂,上面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寓意“祖國在我心中”。
凡是到過南沙的同志,深知忠誠于黨、報效國家、獻身使命等字眼,在南沙有著具體而清晰的內容。華陽礁,距離祖國大陸1500多公里,是人民海軍在南沙駐守的一個最南端的礁盤,被譽為“南海第一哨”。指導員曹雄告訴記者,2009年春節聯歡晚會中有個反映潛艇兵的節目《水下除夕夜》,也許是感同身受吧,官兵們在收看時歡聲笑語不見了,老兵埋下了頭,新兵垂下了淚。臨了,不知是誰低聲説了一句“祖國萬歲”,大家不約而同站了起來,一遍一遍地振臂高呼“祖國萬歲”。
今朝立業南沙,韆鞦有功國家。官兵們説,腳下的礁盤對於國家的價值有多大,我們的人生價值就有多大。
南沙守備部隊主任劉堂是一位“老南沙”,在礁上度過了6個春節。這次他因為要到永暑礁擔任指揮員早早與記者辭別了。他反復向記者強調:“在陸地資源日趨衰竭的今天,南沙將有望成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食品基地、能源基地和戰略通道。別的不説,南沙僅石油儲量就有200多億噸,相當於大慶油田儲量的8倍。守住南沙的每一寸礁盤,不僅是在捍衛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更是在堅守中華民族的韆鞦基業和未來發展的空間。”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