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軍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海軍初創時期裝備發展紀實

 

CCTV.com  2009年04月17日 16:3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專題:中國海軍60年

  人民海軍最初的“家底”:134艘大小不一、型號各異的艦艇

  1950年初,剛剛就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的蕭勁光,風塵僕僕地來到海防重鎮威海。他是到劉公島進行設防勘察的。隨行參謀人員在碼頭邊向漁民租了一條小船。航渡中,當漁民得知蕭勁光就是新中國的海軍司令員時,不禁睜大了眼睛,以不可思議的口氣説:“你是海軍司令,還要租我們的漁船?!”

  這是蕭勁光晚年在回憶錄中提到的一件事。在記述了事情過程後,蕭勁光深有感觸地寫道:“這話對我刺激很大,可當時有什麼辦法呢?我這個海軍司令真是兩手空空啊!”

  説“兩手空空”,一點都不誇張。那時,軍委海軍領導機關尚未成立,華南地區和青島地區的海軍架子還沒有搭起來。僅有的部隊,就是活動在長江中下游及長江口鄰近海域的華東軍區海軍。而華東軍區海軍,在半年多以前更是以“兩手空空”起家的。

  1949年4月23日,受命創建華東海軍的張愛萍在江蘇泰州主持了創建海軍的第一次會議。出席這次會議的全班人馬,是三野作戰參謀黃勝天等4名幹部,外加作為公勤人員的8名士兵。被視為海軍的象徵而必須裝備的艦艇,當時則全無著落。

  正在進行的解放沿海島嶼的戰鬥需要海軍,海軍需要艦艇。時不我待!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張愛萍雷厲風行,以公開招聘、登門求賢等多種方式,很快集中了一批熟悉海軍裝備、掌握海軍技術的人才。他大膽起用原國民黨海軍技術署署長曾國晟,讓曾擔任新成立的“艦艇調查修裝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主持領導艦艇修復、改裝工作。到1950年春節,已出廠修復、改裝好的大小艦艇近百艘,初步扭轉了華東海軍有官兵無艦艇的局面。

  1950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在南京草鞋峽江面舉行隆重儀式,為列編的軍艦命名授旗,並紀念華東海軍成立一週年。海軍副政治委員劉道生,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粟裕,以及中共南京市委負責人江渭清等出席了典禮儀式。華東軍區副司令員袁也烈宣讀了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對修復列編的134艘軍艦的命名。命名以艦種分類:護衛艦以省會城市命名;炮艦以老根據地內重要城市命名;各型登陸艦、江防炮艇等,以名山大川及根據地的知名集鎮命名;其他輔助船、小艇則以數碼編號命名。同時,袁也烈宣佈軍委命令:根據訓練和遂行戰鬥任務的需要,將其中32艘主要艦艇改編為3個艦隊,即:由“南昌”艦、“廣州”艦等8艘護衛艦組成第六艦隊;由“延安”艦、“瑞金”艦等8艘炮艦組成第七艦隊,由“井岡山”艦、“黃河”艦等登陸艦及江防炮艇計16艘組成第五艦隊,列入戰鬥序列。

  這些艦艇雖然性能落後、陳舊不堪、大小不一、型號各異,134艘艦艇的排水量加在一起僅4萬多噸,且航速很小,但它們是人民海軍的,是新中國的,是屬於中國人民的!置身於盛大慶典中的官兵們,望著江面上油漆一新、整齊排列的戰艦,回想一年前人民海軍還沒有一艘艦艇,心情無比激動。待宣讀命名狀、授旗完畢後,張愛萍大步走到毛澤東和朱德的肖像前,帶領全體官兵莊嚴宣誓:

  我們堅決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完成人民給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稱號光榮,我們的旗幟輝煌,我們要在渡海作戰中爭取光輝的英雄稱號。我們要把中國人民海軍勝利的旗幟插遍祖國的海洋!

  毛澤東親自出面,“老大哥”伸出援助之手

  1950年4月14日,是人民海軍又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海軍領導機關成立大會在借用的北京協和醫院禮堂隆重舉行。新中國海軍首任司令員蕭勁光,滿懷激情地向征塵未洗的各路人馬鄭重宣佈:軍委海軍領導機關今天正式成立了!

  軍委海軍領導機關的成立是及時的,然而,發展、壯大海軍談何容易!沒有人,可以選調,可以從陸軍部隊調,從地方上選;不懂技術,可以學,幾種主要專業的技術學校業已陸續開學。但沒有艦艇,沒有裝備,這就不是短期所能解決了的。

  8月10日,中共海軍臨時黨委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史稱“海軍建軍會議”)。在熱烈的討論中,大家進一步明確了海軍建軍的方針、部隊發展規劃和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關於武器裝備問題,會議決定,在當前自行建造尚有困難的情況下,要繼續組織人力對失修和遭受破壞的國民黨海軍遺留艦艇進行整修,要抓緊對漁船、商船進行改造,要選派得力人員到香港等地聯絡購買。同時,要向中央直至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提出爭取蘇聯援助的具體意見和建議。

  時隔不久,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了蕭勁光,聽取他關於海軍建軍會議和前往蘇聯考察準備情況的彙報。彙報即將結束時,蕭勁光説:“主席,蘇聯顧問告訴我們,裝備問題他們海軍部定不了,要斯大林同志拍板,光我們自己去談恐怕不行!”毛澤東會意地點點頭。

  此後,毛澤東與周恩來及政務院有關部門,對蕭勁光彙報的情況和建議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同年10月8日,毛澤東就海軍軍事訂貨等問題,親自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由於中國當前所處新的軍事及政治情況,曾決定三年海軍建設計劃,為使更快的鞏固中國國防,我以中央政府的名義,請求增加顧問教官,及1951年計劃中所需艦艇、飛機、武器、裝備、供給等等的數字……

  書信洋洋灑灑數千言,具體地列出了請求增加的訂貨數字及顧問、教官的人數。

  1952年4月底,為了爭取蘇聯對中國海軍建設的支持,蕭勁光再次抵達莫斯科。此次訪蘇,蕭勁光主要是與蘇聯海軍部商談年內中國海軍訂貨的落實和五年建設計劃等問題。商談的情況,蕭勁光隨時電告了毛澤東和周恩來,並根據中央的復電,與蘇海軍部最後議定了有關方案。6月底,代表團回國後,毛澤東及時聽取了蕭勁光的彙報,充分肯定了他們的訪問成果,並於7月10日再次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

  菲利波夫(斯大林代號)同志:

  我國海軍代表團此次在莫斯科與蘇聯海軍部商談我國海軍五年建設計劃及1952年訂貨諸問題,承蘇聯政府和海軍部同志熱情幫助,許多問題獲得解決,謹向您和蘇聯政府致以謝意。我們基本上同意蘇聯政府對我國海軍五年建設計劃的意見。

  茲提出如下請求,請您考慮。

  一、為了我國海軍繼續發展,準備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中和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時,能自己逐漸解決潛水艇、魚雷快艇、掃雷艇、大小獵號所需之主機及一般材料,以及海軍所需之水魚雷。擬將此項建設工作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因此,請蘇聯政府幫助我國重工業部建設內燃機工廠及水雷、魚雷工廠,並請派專家組前來中國設計及協助建廠工作。

  二、此次蘇聯海軍部所允派來之蘇聯海軍專家及對恢復巡洋艦“重慶”號修理、檢查設計專家組、大口徑海岸炮勘察專家組、要塞建設專家組、建設港口專家組、造船專家組等,最好請於8月份派來中國。

  三、我國海軍代表團與蘇聯海軍部所商定的1952年海軍訂貨中之海岸炮、水魚雷飛機、驅逐機、教練飛機及航空教育器材,請蘇聯政府儘早于8月初撥給。

  關於我們海軍五年訂貨所需款項的償付問題,俟我們代表團去莫斯科後再行商定。

  寫給斯大林的信發出以後,毛澤東還親自給斯大林打了電話,督促兩國之間海軍裝備購置等協議的簽訂和落實。

  筆者曾訪問過幾位當年參加了海軍創建的老首長,他們説,那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敵視我們,對我們搞技術封鎖,特別是朝鮮戰爭爆發後,原先在香港談定了的幾家也不賣了。只有斯大林、蘇聯“老大哥”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具體談到武器裝備上的援助,他們説,比較集中的、對海軍建設影響比較大的有兩次。

  一是簽訂、落實“六四”協定。為了解決海軍的武器裝備問題,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參謀長羅舜初多次訪問蘇聯,與蘇聯海軍部部長庫茲涅佐夫會商。在此基礎上,經中央批准,在蘇聯訪問的政務院財經委副主任、重工業部部長李富春,代表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了《關於海軍交貨和關於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因為這一協定是在1953年6月4日簽訂的,故稱“六四”協定。

  “六四”協定主要是明確了蘇聯政府為中國海軍五年建設計劃前兩年的供貨。這項協定有3個附件:一是關於三年內(1953年至1955年)供應的成品艦艇、武器和其他物資;二是關於1955年前應提供的半成品艦艇及艦船材料;三是關於供應的艦船技術資料,及蘇方派遣專家來華和代為培訓中方研究生。按照附件一,蘇聯政府保證在1953年至1955年內交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各類艦艇(成品)32艘(合計1.45萬噸),各種飛機148架,機場地面設備車67輛,各種火炮150門,魚雷、水雷、深水炸彈、各種炮彈,觀測、通信、航保、防化、防救等各類配套設備器材若干(具體數目從略);按照附件二,交付各類成套造艦材料(又稱“半成品艦艇”)由中國船廠裝制的艦艇49艘(合計1.35萬噸);按照附件三,蘇聯方面無償轉讓中國方面製造艦艇技術圖表和工作圖表,以及生産水雷、安裝火炮等技術文件。蘇方將在1954年至1955年內派遣不少於150名專家到中國,以資在中國工廠建造艦艇方面給予技術援助。協定還規定,供貨價值的三分之一由中國方面交付現款,三分之二用蘇聯提供的貸款償付。

  在執行過程中的1954年10月及1956年1月,中蘇雙方又分別簽署了“六四”協定的補充協定和議定書,增加了供應艦艇的數量,調整改換了部分原定艦艇的類型。實際上,通過“六四”協定,中國共從蘇聯購得艦艇137艘(成品42艘、半成品95艘)。這些艦艇,不僅及時裝備了亟待發展、壯大的人民海軍,而且通過購置護衛艦、掃雷艦、魚雷快艇、潛艇、獵潛艇等型號的全部技術圖紙資料和材料設備,使我國可以自行裝配艦艇,有效地培養鍛鍊了我國造船工業的技術力量,為我國自行製造海軍艦艇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二是接收旅順口的裝備設施。始建於19世紀末的旅順港,在其竣工後的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一直是日俄等帝國主義爭奪的目標。1905年日俄戰爭後,直至1945年,旅順一直為日本帝國主義強佔。1945年8月初,蘇聯紅軍出兵東北,當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蘇聯根據《波茨坦公告》,遂將旅大地區納入其管轄之下。1954年10月,在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訪華期間,兩國政府發表了《關於旅順口海軍根據地問題的聯合公報》,議定蘇軍于1955年5月31日前撤離旅順,並將該地區的設備移交中國。

  1955年4月15日,中蘇完成了兩國軍隊關於旅順口防務的交接,蘇聯海軍陸續撤離旅順回國,並將其駐旅順海軍基地的裝備、設施移交中國。

  根據中蘇聯合公報和有關協議,中國海軍接收蘇軍在旅順基地的裝備、設施分為有償、無償兩個部分。有償接收的有:小型魚雷艇、護衛艇、各型輔助船共66艘;水魚雷轟炸機、教練機等78架;各型岸防炮40門,各型高射炮110門,以及彈藥、魚雷等物資;無償部分有佈雷艦1艘,護衛艦、護衛艇各2艘,以及碼頭、陣地、營房等設施、器材。

  這批裝備和設施,雖然數量不多且大都比較陳舊,但在當時是異常難得和寶貴的。就是以這批裝備為基礎,組建了海軍旅順基地和海軍航空兵第五師。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