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展覽閉幕後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1日 08:24 來源:解放軍報
專題:偉大壯舉 光輝歷程---長征勝利70週年網上展覽館

    解放軍報記者 丁海明 歐燦

    12月10日黃昏時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展覽送走了最後一名觀眾——32歲的山東青年郝魯川。

    軍事博物館上方高聳的八一軍徽散發著凝重的金色光芒。郝魯川身後,展廳的紅色大門緩緩關閉,掩上了驚天動地的歷史風雨。郝魯川眼前,冬日的長安街依舊車水馬龍。歷史重歸靜寂,而它創造和影響的現實生活仍在繼續。

    10月16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展覽開幕以來,天天觀眾如潮,參觀的隊伍從院子裏蜿蜒到大街上,從清晨延伸到夜幕降臨。據統計,這由秋入冬的56個日夜,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界群眾,包括一些外國人,共計201萬人次走進了這座殿堂。

    閉幕的鐘聲讓展廳一下子寂靜下來。講解員宋江麗關閉手中的擴音器,在空曠的展廳靜靜佇立。她説,在軍博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紅色主題展覽引起如此巨大的轟動。

    一

    一個關於長征的展覽,怎麼會吸引這麼多人?人們到這裡來尋找什麼?

    人潮涌動的展廳,常常有一些細節耐人尋味、令人感動。

    ——每當有紅軍老戰士身著70年前的軍裝來到展廳,便立即成為焦點。紅五星,八角帽,老英雄,在人們心中充滿風采和魅力。方強,李中權,張文……這些依然健在的長征親歷者,被人們深情地簇擁著。

    ——展墻上,有一張張英雄紀念碑、無名烈士墓的老照片,有一個個只有姓名沒有照片的空白像框;展櫃裏,有一冊冊厚厚的烈士名錄……走到這些展品前,觀眾都會駐足低徊,有人鞠躬,有人默哀,有人看著看著就流下熱淚。

    ——在巨畫《紅星照耀中國》前,總會圍著眾多觀眾,他們細細辨認著畫上的人物。畫面上,是長征後留存下來的革命骨幹,是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一代奠基人。就是他們,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力挽狂瀾,推動了人類歷史上崇高的文明進程……

    人們在尋找英雄,在仰望崇高!

    展廳出口的留言桌前,匯聚著觀眾的澎湃激情。有人揮毫留言,有人題詩作賦,有人高聲合唱長征歌曲。這裡,仿佛是長征勝利會師的地方,觀眾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走到一起,一曲英雄頌,萬眾長征情……我們不止一次問自己:這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他們為何那麼感激英雄、感恩長征?

    遵義會議的爭論仿佛還在耳邊迴響;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仿佛剛剛結束;戰地照片上的將士仿佛並沒有離我們而去,他們仿佛正從歷史烽煙中向我們走來……這是真實的記憶,是面對面的歷史,觀眾與長征英雄仿佛前世相識,與心中的崇高好似久別重逢。

    將近兩個月的追蹤採訪,與無數觀眾交流碰撞,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參觀長征展覽,是一次追尋英雄之旅,是一次仰望崇高之旅。翻閱觀眾留在展廳的8萬餘條感言,字字句句都在讚美英雄,讚美崇高。站在長征展廳,能夠觸摸到在長征精神激勵下人們依然跳動的心、奔涌的血。

    穿越70年的滄海桑田,跨過戰爭與和平的更替,長征,以它對英雄主義和崇高信仰的詮釋,打動了千千萬萬觀眾的心,為人們築起了永遠的精神高地。

    二

    採訪中,記者對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出生的參觀者作了10多天的問卷調查。其中,表示自己是自發來看長征展覽的佔92%,同時表示要去看“北京車展”的佔91%,表示關注“唱響中國”、“超女選秀”等時尚流行文化的佔90%,認為長征精神依然是時代主流,嚮往崇高依然佔據當代中國價值體系核心位置的佔97%。

    這些信息勾勒出中國走向富強、中國人走向新生活的時代圖景,傳遞著當今時代的多元文化取向,同時,我們也分明從這五彩繽紛的精神世界中看到,英雄主義和崇高信念的旗幟依然在新時代的精神高地上獵獵飄揚。

    這的確是個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尤其是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各種文化相互激蕩,人們的生活異彩紛呈。但無論怎樣,主旋律的真正空間還是在老百姓心中。在人們心靈的最深處,英雄依然頂天立地,崇高依然是精神世界的珠穆朗瑪峰。

    因為濃縮著長征史、長征路,展廳裏瀰漫著浩然英雄氣。因為張揚著崇高的理想信念,孕育著崇高的人格風範,長征精神被一代代人深情仰望。這個紅色主流展覽已經超越了自身,成為凝聚民族精神的一個時代載體。

    “每個時代都有英雄。有這樣一種説法,這個時代,比爾蓋茨才是年輕人心中的英雄。不,這種理解很片面。什麼是英雄,為了光明的理想奮鬥不息,為了崇高的信仰百折不回,這就是英雄。長征路上,人人都是這樣的英雄。”——21歲的青年學生秦川這樣留言。

    “常有人抱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其實每一代青年都朝氣蓬勃,每一個時代都有蓬勃向上的主流價值體系。英雄,不論在任何地方,都永遠令人肅然起敬;崇高,不論在任何時代,都有著永恒的魅力。”——《激情燃燒的歲月》的原著作者石鍾山如此感嘆。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但每個人都應該嚮往崇高,無論血與火的戰爭歲月,還是平凡的和平年代,這都是永恒的主旋律。”——北京軍區某部上尉楊延衝這樣認為。

    可以説,這些閃爍著思想鋒芒的留言,是這個時代的心聲。這説明,無論什麼時候,人們總是嚮往崇高,永遠不會墮落到沒有靈魂、只剩軀殼的深淵。這説明,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裏巍峨的山峰、閃亮的恒星。

    三

    讀懂了長征,才讀懂了人生如何走向崇高。今天,我們怎樣為了理想和信仰而戰,把青春熱血匯入時代洪流?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當年,多少熱血兒女懷著一腔精忠報國之志踏上了長征路,踏上了與民族同榮辱、共存亡的革命征途。戰爭,把他們原來風平浪靜的命運之舟拋向了時代的急流險灘,而他們創造的長征奇跡,為長夜漫漫的中國送來了黎明的曙光。可以説,他們走出了人生的壯美、國家的希望,融入崇高事業的人生和犧牲,獲得了永生。

    什麼是個人的命運,國家的命運就是個人的命運,家國人生,血脈相通,息息相連。每一個時代,都是最優秀的民族兒女,去完成這個時代最崇高的重托、最偉大的使命。

    70年前,一個只有10多歲的年輕政黨——中國共産黨,率領著一支衣衫襤褸卻信念如鐵、信仰如山的隊伍,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扶危社稷,力挽狂瀾,以長征的勝利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由此,我們的黨和軍隊擁有了“堅韌而清醒”的政治品格,創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70年來,在抗日救國的戰場,在搶險救災的陣地,一代代中華兒女繼承長征精神,像當年的紅軍一樣奔赴前線。這説明,人們永遠不會失去崇高的信仰和追求。也許世俗的日常生活遮蔽了燃燒的激情和沸騰的血性,但邊關的烽燧瞬間就會把血點燃,祖國的召喚眨眼就會把心照亮。

    70年後,當我們紀念長征勝利時,我們已經從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長征展廳裏,軍事學者王春生這樣告訴記者:和平是戰爭的間隙,長征精神時刻提醒著當代軍人居安思危。著名學者彭光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弘揚長征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才能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什麼樣的人生最有意義?什麼樣的生命最有價值?長征,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鐵骨擔當,撥動了時代的心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個人都應該和自己所處的時代一起去思考,和自己的祖國一起去戰鬥。(解放軍報北京12月10日電)

責編:曹勁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多哈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