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5日 10:43 來源: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江國成 潘清)上證綜指14日攀升至2249.11點,刷新了2001年6月13日創下的2245.43點的歷史記錄,但據專家測算,扣除工行、中行等“超級大盤股”上市使股指虛增等因素,如今的2250點實際上僅相當於5年前的1500點左右。
其實,點數高下還在其次,重要的是,與5年前相比,股市基本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股市所處的宏觀經濟背景和股市投資者構成、滬指的成份股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5年前,中國股市肩負著為國企脫貧解困的重任,股市制度帶有強烈的計劃經濟烙印,三分之二的國有股不能上市流通。如今,隨著股權分置改革臨近尾聲,國有股和法人股已告別不能流通的歷史。股市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穩妥地發展股市,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重要戰略任務。
同5年前相比,保護投資者,特別是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已經在國家政策、相關制度設計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即將結束的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長期禁錮我國股市發展的系統性風險,股權激勵機制的實施和優質資産注入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公司法》《證券法》等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優化了我國股市的制度環境。
5年前,我國諸多行業面臨著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種種挑戰。如今,我國經濟不但經受住了種種考驗,一些至關重要的行業,如金融、農業、汽車,入世以來不斷發展壯大,強化了人們對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預期,也為我國股市走向理性繁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5年來,我國上市公司不但數量上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質量和結構上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公司治理結構逐步改善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明顯增強,股市健康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5年前,我國股市中優質大盤股稀少。如今,隨著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大秦鐵路、中國國航等行業龍頭企業在境內上市,中國人壽、建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石油等優質大盤股回歸內地股市指日可待,我國股市正實現結構性的優化,股市的大藍籌時代呼之欲出,股市的投資價值得到了提升。
我國的機構投資者隊伍在過去的5年裏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股市行情的主導力量。自2002年我國試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以來,QFII累計獲得了80多億美元的投資額度,成為滬深股市上第二大機構投資者。更為重要的是,保險資金、企業年金乃至廣大居民儲蓄資金正源源不斷地進入股市。機構投資者往往注重長期持有成長型的績優股,這更加有利於股市的穩定發展。
儘管我國股市已經發生了重大轉折,但正如監管部門所言,我國資本市場還存在諸多深層次的問題有待解決,例如,上市公司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優質公司數量偏少,散戶過多,市場約束機制不完善,市場的層次有待進一步豐富。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