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只有徹底改變經銷商操縱市場的現狀,政府監管部門真正擔負起把關商品質量的責任,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發生。
隨著全國範圍內清查“涉紅鴨蛋”工作的深入,戰果不斷擴大,浙江福建等地近日相繼檢出含有蘇丹紅Ⅳ號的紅心鴨蛋和雞蛋。同時,農業部派出的調查組已初步查明河北“紅心鴨蛋”事件中養殖環節蘇丹紅使用情況:原來,河北省個別地區禽蛋經銷商非法兜售蘇丹紅給養殖戶,一些養殖戶添加蘇丹紅飼喂蛋鴨,鮮蛋則由經銷商收購。(11月19日《成都商報》)
雖然其他地方尚未查清蘇丹紅的來源情況,但河北的情況似乎有一定的代表性,它表明蘇丹紅之所以能夠進入養殖領域,含有蘇丹紅的鴨蛋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市場,走進千家萬戶,其中最關鍵的經銷環節出了嚴重問題,是經銷商操縱紅心鴨蛋産銷市場的結果。由此,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即完全由經銷商操縱的市場是不安全的市場,令人憂慮。
在傳統農業進入市場的過程中,廣大農民市場意識的普遍欠缺以及相關部門市場引導的乏力,農業生産的源頭環節難以真正適應市場,更難以承擔起引導市場的重任,這就要求與市場聯絡密切、高度熟悉市場的經銷商向農業生産者反饋市場信息,以引導生産和調整結構,這就給經銷商操控生産環節以方便條件。而事實上,經銷商的引導很可能受到利益的嚴重影響而使市場信息嚴重扭曲或變形,誤導不明真相的農民生産者走上歧途。因為對於經銷商來説,既可以不對生産環節的長期信譽負責,也可以不對消費者的消費安全負責,它只對自己的利潤負責。河北“涉紅鴨蛋”事件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
回顧近年來全國範圍內發生的食品安全和産品質量事件,多數都存在經銷商不良引導這個重要因素。許多色素香精防腐劑超標、含有工業原料致癌物質的不合格商品大量涌入市場,都是經銷商在明知的情況下,為了高利潤和易銷售,直接向生産者點名訂購的。不過,像河北紅心鴨蛋的生産這樣,由經銷商向養殖戶提供蘇丹紅飼料添加劑並收購鮮蛋的現象,此前尚不多見。如此“來料加工”式的“訂單農業”很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當然,經銷商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操縱市場,其背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一些市場監管部門沒能真正履行監管職責。這是一個老問題,也是一個頑症,長期而且普遍存在。據報道,河北鴨蛋産地的監管部門每年都組織驗收,但多年來卻始終沒有查出使用蘇丹紅的鴨蛋。包括食品藥品管理、農業管理、質監、衛生、工商行政管理和商務部門等在內的6個“管蛋”部門各管一段,職責不清,責任不明,把市場的控制權拱手交給了不良經銷商。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理出隱藏于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一條“因果鏈”,即高利潤控制經銷商,經銷商通過控制生産者和引導消費者操縱市場,而市場監管的缺失給不良經銷商破壞市場秩序提供了可乘之機,最終形成大範圍的食品安全事件。只有徹底改變經銷商操縱市場的現狀,政府監管部門真正擔負起把關商品質量的責任,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發生。
□李克傑(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