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60度]>>
專題:2007年高考資訊臺
CCTV.com消息(360度):一晃恢復高考制度已經三十年了。這三十年裏,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風華正茂的青年如今已接近花甲。對30年後的高考,有讚賞、也有爭論、甚至還有批評。但是誰也無法否認的是,高考過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今後也還會繼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今天參加高考的年青人,應該很難想像三十年前高考的情景。今天的考生,幾乎都是被家長送到考場外的。幾乎每個考生背後都有一群親人在為他們擔憂;而在三十年前,那些和他們一樣的考生中,卻有不少人已經是有了幾個孩子的家長,她們的考試沒人牽掛,考試中的他們卻有太多的牽掛。他們是蹉跎的一代,卻又是有幸的一群。
1977年8月4日,第三次復出剛剛18天的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了一個小型的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錢三強、蘇步青、王大珩等學界泰斗,也有當時還只是副教授的查全性。在鄧小平的鼓勵下,查全性放膽提出了恢復高考的建議。但那時已是八月,如果恢復高考,當年的招生工作就要推遲。於是大家七嘴八舌,説即使推遲也必須改!最後鄧小平決定: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過來,今年就恢復高考!
正是在這次座談的基礎上,九天以後,當年招生工作會議重新召開。會議開了45天,終於確立了"嚴格考試,擇優錄取"的招生方式。高考重又被推回到了公平和科學的軌道上。
1977年12月,570萬考生走進考場。這,不止是他們個人命運的拐點!這也是一個新時代的拐點。
進入上世界八十年代。大學生有了一個無比驕傲的稱謂"天之驕子"。高考也有了一個無比殘酷的稱謂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八十年代的考生,要面臨比九十年代更激烈的競爭,也要面對比七十年代更大的落榜壓力;八十年代的考生,沒有今天這樣豐富專業選擇;他們沒有經歷考試方式多變的衝擊。但是這十年為日後高考的改革與發展所做的積累與探索功不可沒。在這十年裏,有兩件事對日後影響深遠。其一是:標準化考試在全國推行。其二是,高校開始招收自費考生。高校招收自費考生的計劃是1985年推出的。而他真正推廣開來,卻是在九十年代以後。
1990年以後的十年裏。高考最具標誌意義的詞有三個。自費、並軌和擴招。並軌是指,不再區分統招與自費考生,所有學生都要繳費上學。自費和並軌,增加了高等教育的財力支持。擴招讓中國大學生的招生人數從97年的85萬人,上升到了2006年的300多萬人。2000年江蘇高等教育入學率超過15%,在全國率先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而高考科目的改革,也在九十年代末走向深入。1999年,教育部首次推出"3+X"方案。高考更加重視考生的綜合素質。
進入新世紀,中國高考又迎來一波高過一波的改革浪潮。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進行春季招生的改革。高考由一年一次增加為一年兩次;2001年教育部宣佈取消對高考考生年齡和婚姻的限制;2003年部分高校被賦予有部分自主招生權;2006年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
三十年彈指一揮前。就在今年高考前夕,兩位當年參與過恢復高考工作的老人,曾經這樣評價三十年後的高考。
中科院院士潘際鑾:高考是絕對成功的,但是高考走到30年以後,也有弊端。不是高考制度恢復錯了,是現在的高考制度應該改革。
教育部考試中心前主任楊學為:高考是絕對不可以廢除的,但高考絕對需要改革。
責編:肖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