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會科學院近日發佈2006年北京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北京大學生為找工作平均投出42份簡歷,其中最多者高達500份;北京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障礙是沒有工作經歷,其次是性別影響。
據執行人員介紹,該調查採用問卷方式進行,共接觸北京9所高校的受訪者459人,其中男生175人,女生284人。調查表明,截至2006年6月30日,所調查的應屆畢業生中已簽約的佔53.3%,已有單位接收但還未簽約的佔19%;尚未找到單位願意接收的佔18.6%;其他佔9.1%。已簽約的學生中,近八成對工作表示滿意(含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
執行人員還對大學生投出的簡歷數、接到的面試邀請數、參加正式面試數以及同意接收單位數進行了詳細調查,結果顯示,為了找到工作,北京大學生平均投出42份簡歷,這些簡歷會帶來8.62個單位的面試邀請,而學生會去參加其中的6.11個,最終會有2.29個單位發出同意接收的合同。
對上述比例進行算術平均可以得到如下數據:21:4:3:1。即北京大學生為獲得一個就業機會平均要投出21份個人簡歷。調查中遇到的最極端者竟然投出去500份簡歷。分析認為,這樣的比例足以説明當前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人才競爭的激烈程度,同時也説明部分大學生找工作時相當盲目,處於“病急亂投醫”的狀態。
就業傾向是個人就業價值觀的重要體現,也深刻影響著個人未來的就業狀況。本次調查從就業地區選擇、就業單位選擇、月收入期望值和職業選擇影響因素4個方面設定了相關問卷。
從就業地區選擇來看,北京大學生首選工作地點集中在北京市,佔到全部被調查者的3/4還多,選擇去上海工作的僅有6.1%,選擇去廣州、深圳的合計佔到6.1%,其餘的散佈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大中城市。一些大學生,特別是北京生源的大學生幾乎不願意去任何其他地方。他們認為,北京信息量大,發展空間廣闊,自然首選在北京謀一份職業。滬、穗等東部大城市差強人意,中西部地區的吸引力則小得可憐。
在就業單位選擇上,科研、學校、醫院和新聞等事業單位非常受青睞,其次是外商投資企業和合資企業,再次是大型國有企業、政府機關,選擇去私營企業和自己創業的比例都要小得多,加起來不到4%。分析認為,在就業競爭激烈的時候,大學生明顯更願意去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的單位工作,而對風險較大的自我創業和去私企表現冷淡,這也跟相關的就業政策缺失有關。
受到就業市場的壓力,大學生月收入期望值繼續下滑。本次調查中,中國地質大學的學生薪資期望值已經落到 1000元以下,選擇2000元~2999元的大學生最多,佔到被調查者人數的37.3%,其次是3000元~4999元的一檔,有1/4的比例。北大、清華的學生薪資期望值仍是最高的,在5000元以上。
在就業障礙歸因上,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沒有工作經歷是他們不能就業的最主要的障礙;接下來是性別因素和專業不好,分別佔到23%和11%。分析認為,在用人單位招聘過程中,工作經驗被過分看重,而工作經驗不足成為大學生就業的突出劣勢,這反映了當前很多企業不注重人才培養投入,卻希望新入職者快速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功利心態。同時,性別歧視依然存在。有56%的女生在招聘中僅僅因為是女生而被拒之門外的經歷,而她們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採取任何維權措施,只是“認了”。(董偉 張惟馨)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