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9日 12:47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同是一個人,他在國內大學表現平平,一旦出國留學就表現出突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説明中國的創新教育存在很大問題。”昨天,在第9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創新中國論壇”上,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尚勇對中國創新教育大加批判,認為中國創新教育應當充分反思,並列出四大抹殺個性和創新能力的典型現象。
“出國才能創新”折射中國教育弊端
“我們常常看到這種現象,同是一個中國人,他在國內大學表現平平,而一旦出國留學,就表現出突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尚勇認為,這折射出中國教育的弊端。
尚勇説,缺乏創新能力有體制、經濟、環境等多種原因,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教育。他認為,從小學到大學,中國一直在進行“乖孩子”式教育,扼殺孩子的個性,這只能培養高分低能的學生。他説,創新教育必須具有啟發性、激勵性,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這一點上,國外很多大學做得比中國好。
“沒有創新教育、創新環境,就沒有創新國家,”尚勇認為,中國教育模式應當充分反思,轉變教育觀念,從娃娃抓起。而中國的大學教育尤其應當進行改革。
四大現象抹殺學生個性與創新能力
論壇上,尚勇列出四大抹殺中國學生個性與創新能力的典型現象:乖孩子現象;木水桶短板現象;磨球現象;出頭椽子先爛現象。
“乖孩子現象在中國非常普遍”,尚勇説,許多家長和老師只要求孩子好好聽話,不注意培養孩子主觀能動性,甚至對孩子自主表現的個性進行壓制,這與“創新教育從娃娃抓起”背道而馳。
“選才時應該寬容缺點、寬容失敗”,尚勇認為中國企業在選擇人才時,對人才不夠寬容,尤其不寬容具有某一缺點的人,不寬容失敗的人,而傾向於“四平八穩”型人才,這種“木水桶短板現象”使中國喪失了不少具有某一特點的人才。他介紹,美國風險投資家最青睞曾有失敗經歷的人,因為這種人才知道如何避免不再失敗。
“磨球現象”與“乖孩子現象”類似,尚勇説,中國人習慣於將學生棱角打磨貽盡,培養一種溫和的性格。但是,沒有個性的孩子是不可能創新的。“中國人最愛打出頭鳥,這在教育中也得到表現”,尚勇認為,中國學生從小就被教育“別出風頭”、被教育“出頭椽子先爛”,這些“道理”壓抑了孩子的潛力,使其創新性得不到發揮。
尚勇提出,在一個高度國際化的環境中,創新能力格外重要,中國教育應當克服弊端,加快改革,大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責編: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