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4日 07:56 來源: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12月是大學生求職的高峰期,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吸引著來自各個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上個週六,本市就有四場大型的大學生招聘會同期舉行,這還不包括各高校自己舉辦的校園招聘會。雖然眾多招聘會給學生提供了很多與企業見面的機會,但很多大學生在參加完招聘會卻感到自己投放的簡歷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音信。
不禁讓人産生疑問?舉辦招聘會獲利者到底是學生還是主辦方或是參展公司。
求職者質疑
10份簡歷僅一份有答覆
北航計算機系大四的郭同學,上週六參加了在海淀展覽館舉行的電子信息類專場招聘會,這是他年底參加的第三場招聘會,加上前兩場,他一共投放了10份簡歷,但至今為止,只有一家公司通知他面試,其他的簡歷石沉大海了。郭同學表示,這場招聘會將是他今年參加的最後一次招聘會,明年三四月份如果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錄用他,他將放棄參加任何招聘會,而是參加學校舉辦的一個能推薦工作的培訓。“感覺不靠譜,很多用人單位收下簡歷也不仔細看看,交流一下,就簡單一句話:‘回去等信兒’。”
中國防衛科技學院的大專生李進京,在海淀展覽館舉行的電子信息招聘會上,他先不急著跟其他同學擠進人堆裏投簡歷,而是買了一份《2007屆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專輯》,躲在一旮旯裏用筆一個一個勾畫著,“我是學計算機的,特別想立刻找到工作,只要1800元的月薪就成。”據李進京説,通過師哥師姐的經驗,他準備當天廣泛撒網,投放出50份簡歷,“總會有給我回復的單位吧。”
企業參展宣傳重於招人?
郭先生現在在一家媒體工作,他回憶當初自己找工作時,也有跟現在應屆生同樣的感覺,“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班的同學,最後找到的工作沒有一個是通過招聘會找到的。”據郭先生透露,當時上海有一個公司招聘,展臺上沒有一個人,只是留下了公司的聯絡方式。“我感覺有些招聘會就是組織者向展臺(使用者)收一些費用或者是收門票費賺取費用,舉辦者拿到了一筆錢,而公司為單位做了一個廉價的廣告,他們最後是雙贏。而對學生來説感覺上有點像一個騙局。”。
記者調查
門票、參展費兩頭收
記者隨機逛了幾個大學生招聘會,發現一些企業展臺很簡陋,前來招聘的工作人員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含糊其辭。在一家名為神州 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前記者看到,這個展臺沒怎麼佈置,就將兩張白紙貼在展臺的後方,上面用黑色碳素筆潦草地寫了兩個崗位需求多少人員,既沒有標注對應聘人員有何要求,也沒寫崗位的薪酬待遇。對於學生遞上的簡歷,拿過之後,就握在手裏,似乎並不急著和求職者溝通。
據了解,目前面向大學生舉行的各類招聘會,除了校園招聘會不收錢外,其他的招聘會門票一般在5元和10元兩個價位。一般大型的招聘會,由於主辦方要租場地,所以,門票一般都在10元。一場大型招聘會保守估計也會有近萬求職者光顧,照此計算門票收入將在10萬元左右。參展方參加這種招聘會,由於位置不同,價位也不同。北京四川五糧液龍爪樹賓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今年是頭一次參加這種大型招聘會,他們從上午9:00到下午4:00的展臺價格是1680元,主辦方將送他們網上廣告和一場小型的招聘會場地。另一家企業同樣時間的展位費是1300元。而一般大型招聘會的參展方都達到上百家。
權威説法
提倡大學生網上求職
對於此現象,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承認事實存在,他表示,教育部特別倡導的是,希望全國大學畢業生到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網站上來尋找就業崗位,“這裡面可以看到最權威、最可靠、最實用、最有效的信息。”記者了解到,近日出爐的“2006年中國網絡求職者需求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全國網絡招聘用戶規模預計達到1730萬人,比去年的1130萬人增加了500萬,增長幅度高達53%。調查中,約四成的網上求職者在最近一次找工作網上投遞10份以下簡歷,而大多數網上求職者投遞簡歷數量驚人,網上投遞超過100份簡歷的人也佔到2.3%。
三類招聘會挑著參加
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任佔忠認為,網上招聘不失為一種方便的求職方式,但網上招聘與現場招聘還是有區別的,他認為現場招聘方便了學生與企業溝通,這是網絡所不能替代的。至於學生投放的簡歷有去無回,任佔忠主任認為,這種現場的雙選會只是給學生和企業提供一個信息交流平臺,雙方之間真正能不能達成協定還要進行下一步的洽談,不能將全部希望寄託在招聘會上。
據任佔忠介紹,當前社會上承辦招聘會的機構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政府所屬的機構,比如市教委下屬的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市人事局下屬的人才就業指導中心,這兩個機構主要承辦大學生雙選會。一類是社會上各類人才機構主辦的招聘會,這類招聘會不是專業性的畢業生雙選會,既針對流動人員又針對畢業生,“這種招聘會不利於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有一類是一些職業介紹機構,這種機構由勞動部門審核。任佔忠提醒大學生,求職時一定要有針對性,不是每場招聘會都適合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