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學校教育適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著力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7日 10:27 來源:

    中國教育報消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性健全、追求卓越的社會。學校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奠基之地,其職責就是引領人生,使人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産生對人性健全、人生卓越的強烈追求。

    學校教育要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在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發揮基礎性的作用,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實施素質教育,高度體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追求。為此,學校教育要著力加強以下四方面工作。

    重視“人”的教育

    構建融洽和諧的社會環境,核心是“人”的主體培育。學校教育要積極實施人的主體培育,加速人的“社會化”轉化,使人具有“社會化”自覺,能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共行為規範,為社會共同的價值目標而努力,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創造者。

    固守傳統教育觀念的學校教育,忽視人的成長與社會發展的辯證統一,忽視人與自然、社會雙贏的和諧協調,嚴重削弱了教育的主體價值,這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必須迅速扭轉漠視主體培育、弱化主體價值的教育局面。

    一要加強對價值主體的正確引導。教育價值主體是民族、國家的未來,對其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尤其重要。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低俗之風盛行、不良思想嚴重侵蝕青少年心靈的情況下,更應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遵循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和社會風尚的要求,崇尚求真、求實、求善的科學精神,知榮辱,講正氣,懂禮貌,會節約,有愛心,能吃苦,把個人的成長與自然的繁衍、社會的發展聯絡起來,成為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的積極的勞動者和創造者。

    二要落實對價值主體的正確評價。價值只有通過正確的評價才會被人們真正接受和深刻認識。當前學校教育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忽視對綜合素質的全面評價,既不利於教育主體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也不利於全面體現教育的主體價值,更難以被人們真正接受和深刻認識。因而評價要杜絕單一化、先驗化和形式化,實現多元化、理性化和道德化,切實把身心健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公民行為素養、學習能力與思維創新品質、藝術審美素養等結合起來,真正體現德、智、體、美全面衡量,學生、教師與學校、社會雙贏的價值評價。

    三要關注價值主體的未來發展。價值主體的未來發展是教育社會價值的真正體現。價值主體在其一生的發展過程中,能否表現出深厚的素養、豁達的胸懷、端正的品行、高尚的情操,實現自身與他人、群體、自然和社會和諧相處,為社會、為人類作出貢獻,應該成為衡量教育主體價值的標準。為此,學校教育務必要有更廣泛的視野、更高遠的境界,既要關注價值主體的現實成長,更要著眼價值主體的未來發展,切實提升教育的社會價值。

    營造和諧的生命狀態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和平等的權利,擁有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社會。以“人”為本,營造和諧的生命狀態,便成為學校教育的靈魂。為此,學校教育要建立和完善三種機制:一

    是權利表達機制。表達是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形式,是生命權利交流的橋梁。和諧社會的活力之源就在於人的權利的正當行使和充分表達,不斷滿足人的理性訴求。學校教育要著力營造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全面喚醒學生的權利訴求意識,激活學生訴求活力的充分發育,使學生敢於表達、善於表達,以此調動學生參與學校事務、社會事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是公平競爭機制。教育公平是教育權利和教育機會在全體受教育成員之間合理而平等的分配,使受教育者公平、公正地接受教育,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要不折不扣地貫徹《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精神,徹底根除一切教育特權,真正賦予每個人平等的教育權利,同等的競爭機會,相應的教育利益;要教育學生尊重他人的教育權利,關注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狀況,為失學兒童和輟學學生獻愛心,為教育的均衡發展而努力,切實體現教育為全體人民所共同享有的目標。

    三是激勵動力機制。激勵是人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得以持續發展的活力之源,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顯著標誌。學校教育要在責任上多一份清醒、思想上多一份深邃、情感上多一份尊重、行動上多一份撫愛,努力創設一個激勵學生拼搏學習、團結協作、追求成功和卓越的文化環境,放手讓一切知識、智慧、才能盡情迸發,使學校升騰引人向上的思想力量、催人奮發的精神力量、勵人進取的智慧力量,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發展潛能、成就輝煌人生的舞臺。

    培育完善的人格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體價值是責任價值,主導境界是人格高尚、靈魂崇高的境界。學校教育務必堅持“德育為首”,積極實施人格培育和靈魂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人格培育是指以個人、社會、國家的多元要求為指向的,集中體現道德、理想、信念價值觀的培育。培育的內容有三:一是培育精神品格發育健全的有個性的獨特的生命體;二是培育合乎社會規範、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三是培育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合格的中國公民。靈魂實踐是指以人格的完善為目標,促使人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精神、理想、道德、情操、想象力與創造力都獲得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人格培育和靈魂實踐要突出三方面:

    一是突出民族文化精神的認同。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家,豐富的歷史文化負載著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如修身重“和為貴”,持家重“家和萬事興”,夫妻重“百年和合”,鄰里關係重“和睦相處”,社會關係重“合群濟眾”,治國重“善解能容”、“和衷共濟,政通人和”,軍事重“天時、地利、人和”,外交重“協和萬邦”等等。要教育學生了解民族歷史文化,熟悉民族生活方式,遵循民族道德風俗,確立民族價值觀念,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牢固確立民族利益、國家發展至上的價值觀念,在任何時候都保持中國人的優秀本色和良好形象。

    二是加強責任習慣的養成。責任包括對自身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未來的責任。自身責任的養成要重在修身立德。要教育學生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時尚所惑,“勿慕時為,勿甘小就”,樹立自主、自立、自強、自重的精神。社會責任感的養成要重在認識做人的根本,養成誠實守信的品德,掌握創造的本領,樹立服務他人、造福社會、報效民族、獻身國家、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的志向。未來責任感的養成要重在把現實的發展與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認識人、社會、世界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明確人的生存、發展、創造的未來指向,勇於迎接挑戰,具有在艱險困苦的情況下求生存、求發展、求創造的本領。

    三是加強理想和信念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要突出教育的體驗性、踐履性和鞏固性。體驗性是指要揭示理想和信念是指向生命、生活和通向未來的窗口,明確實現理想和信念的過程,就是體驗民族、國家和人類共同的理想,提升個人的生命質量,形成高尚人格,塑造崇高靈魂的過程。踐履性是指要遵循理想和信念的生命化特徵,使人通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社會生活實踐的歷練,形成健康、積極的情感、態度,練就過硬的能力、本領,思想和行為能摒棄平庸而追求卓越,獲得自由、理智、全面、和諧的發展。鞏固性是指要遵循理想和信念的發展性特徵,通過持久、反復的教育,以鞏固人的理性自覺、靈魂自省,強化人的行為德性,堅定為民族和國家、世界和人類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信念。

    促進人性的健全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性健全、追求卓越的社會。學校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奠基之地,其職責就是引領人生,使人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産生對人性健全、人生卓越的強烈追求。

    一是培養自覺的道德約束力。和諧社會不僅指社會秩序的安定、社會生活的和諧,而且指人的心理的安然和行為的協調。“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學校教育要注重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把培養自覺的道德約束力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以增強人的道德認識、豐富人的道德情感、促進人的道德實踐為核心,積極引導人理智地面對道德是非、道德困惑、道德衝突,切實培養人的道德判斷能力、道德選擇能力、道德調控能力、道德評價能力,使人能夠自覺地以社會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規範約束自我,逐漸形成一種內在、穩定、趨於良性狀態的道德理性和道德品質。

    二是引導人愉快地生活。生活是人生和人類社會一切問題的關鍵。生活需要知識、需要智慧,更需要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有了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就能化坎坷為坦蕩,化苦悶為快樂。從生活的意義上説,“教育即生活”,教育作為一種生活形式,是人生、社會發展的智慧、力量之源。學校教育要時刻喚醒人的生命意識,激活人的生命活力,振奮人的生命精神,給予人生活的信心、智慧和力量,引導人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自尊自信,理智、從容地面對一切問題和事情,積極面對人生、社會的考驗和挑戰,形成寬以待人的博大情懷和雍容儒雅的優秀品質。

    三是鼓勵人積極地奉獻。和諧社會是高度體現人的社會價值的社會。它在尊重人的創造願望、發揮人的創造潛能、肯定人的創造成果的同時,又極需要人的積極奉獻。對此,學校教育尤應注意三方面:一要化知識為德性。“知識即美德,美德即知識”。要從知識的情感入手,揭示知識真、善、美的情感內涵,達到樹德陶情的目的;二要化知識為思想。從知識的思想性入手,明確知識與思維、行為的關係,揭示知識與志趣、品格的思想內涵,達到增思踐行的目的;三是化知識為信念。從知識的社會性入手,明確知識與目標、理想的關係,揭示知識與未來發展的社會內涵,達到育人鑄魂的目的。從而引導人把學習、工作與報效他人、家庭、社會、祖國結合起來,養成關愛他人、甘於奉獻、矢志追求崇高的品格。

責編:倪聰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