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現代工業體系全面形成 現代信息産業迅速崛起

 

CCTV.com  2009年08月13日 09:1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日報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兗礦集團朝氣蓬勃的現代礦工。   孟慶哲/供圖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蘇 文/供圖

從“短缺”時代到“製造大國”

  年逾古稀的張女士,至今印象深刻:“那時候,買什麼都要票。”買布要布票,買油要油票,買自行車要自行車票,“有了票並不肯定能買到,還得排隊。”“産量低”、“品種少”,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工業發展水平的真實寫照。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提供的數據顯示,1952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人均工業産品産量為:鋼82公斤,煤724公斤,原油242公斤,電448千瓦時;同期我國人均産量僅為:鋼2公斤,煤115公斤,原油0.8公斤,電13千瓦時。專家指出,當時我國不僅經濟落後,而且現代工業所佔比重低,重工業尤其落後。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短缺”時代起步,“一五”期間,我國開工的工業建設項目達1萬多個,其中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重點建設,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飛機、汽車、重型和精密機器等一大批基礎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建立起來,成為新中國工業的奠基石。

  在此基礎上,60年來,我國工業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種。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製造大國。

  一組對比數據可以充分反映出60年來我國工業領域所取得的成績:

  1949年,全國鋼産量只有15.8萬噸,不到世界鋼産量的千分之一。2008年粗鋼産量突破5億噸,佔全球産量的近40%;

  1949年我國原油産量只有l2萬噸,天然氣産量為0.07億立方米。2008年,我國原油産量為1.90億噸,天然氣産量為760.8億立方米;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水泥産量僅66萬噸,平板玻璃産量僅91.2萬重量箱。2008年我國生産水泥14億噸,平板玻璃5.5億重量箱;

  1959年,全國生産汽車1.6萬輛。2008年,汽車産量達到934.55萬輛。今年以來,我國汽車銷量世界排名第一;

  ……

  “60年來,中國工業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顯著的、巨大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説,“整個工業的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60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200餘年的歷程,堪稱歷史性巨變。”

  創新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1952年的第一台蒸汽機車、1955年的第一輛拖拉機、1958年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無數個“中國第一”紛紛宣告:60年來,新中國工業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1956年7月13日,國産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一汽駛下裝配線,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一汽誕生於自主創新,發展于自主創新,要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成為世界重要汽車製造商還要靠自主創新。”中國一汽總經理徐建一表示。到2008年底,一汽全年汽車銷量達153.3萬輛,相當於改革開放前生産汽車總和的2倍多;位居世界500強的第303位,“世界機械500強”第49位。

  “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企業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大規模技術改造和利用外資,提升了工業現代化生産能力,實現了一批重大工程的突破和跨越,重大裝備國産化水平不斷提高。”朱宏任告訴記者。

  目前我國發電總裝機容量國産機組已達80%以上;年産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廠設備,國産化率達90%;國産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國産750千伏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已投入運行;日産4000噸大型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60萬噸乙烯、30萬噸級合成氨、百萬噸級鉀肥等一批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實現自主化。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

  “離開了自主創新,‘中國創造’只能是一句空談。”中星微電子董事局主席鄧中翰對此也深有體會。作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主力軍,近年來,我國工業企業在創新方面的投入進一步加大。以電信設備製造企業華為公司為例,其研發投入佔其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8%。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數據,2008年華為提交了1737項國際專利申請,成為全球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量最多的企業。

  不僅如此,從舉世矚目的“兩彈一星”,到遨遊太空的“神舟七號”,中國工業在載人航天、大運載火箭、月球探測和衛星導航等一些尖端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加快了“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升級的步伐。

  “兩化融合”踏上新征程

  工業和信息化部,這不僅是一個新的工業大部委的亮相,更代表著我國工業今後發展的方向:加強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工業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前沿的領域,也是國際競爭力提升最快的産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表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産業調整升級步伐加快,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大型企業集團日益壯大,中小企業迅速崛起。一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新格局開始形成,一個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已經形成。

  如今,大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骨幹作用,涌現出了寶鋼、一汽、中國石油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佔企業總數的99%以上的中小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其創造的最終産品和服務價值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的60%左右,繳稅額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左右,就業人數佔到80%左右。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重工業為主的基礎上,目前我國工業繁榮的産業種類增多,重化工業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輕重工業比例趨於合理。朱宏任透露,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産業飛速發展,規模躍居世界第三。以信息産業、航空航天等為代表的高技術産業已成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面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專家指出,中國的工業化正處於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8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從年初3.8%的谷底站上了10%的平臺。金碚指出,中國工業已具備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實力和能力,在受危機影響最大、下滑最為明顯的行業中一批優勢企業正逆勢奮起,將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不斷得到鍛鍊和經受考驗,中國工業整體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責編:許桂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