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灌漲鎮一處宣傳“4+2”工作法的標語。 本報記者 田國壘攝
本報河南內鄉8月2日電 齊保東今年66歲了。他名義上的職務是河南省內鄉縣灌漲鎮農業經濟管理站站長,但實際上卻是“搞宣傳”的——就是下鄉刷寫墻頭標語。
作為灌漲鎮前樓村字寫得最好的人,齊保東已在鄉間地頭刷寫了43年的標語。
齊保東説,在顯眼的地方的同一堵墻壁上,他寫了又刷,刷了又寫,年復一年,不知寫了多少標語,每條標語對應的,是一項國家或當地政府的政策出臺。
標語,言簡意賅,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在中國,標語可以稱為時代的符號。新中國成立60年來標語的變化,濃縮了新中國政策的變遷和老百姓的喜怒哀樂。
“常香玉向志願軍捐了一架飛機”
桃溪鎮是內鄉縣最西邊的一個鄉鎮,因為偏遠,縣城汽車站發往這裡的班車,要50多分鐘才能等到一輛。
7月31日,桃溪鎮的天空中飄着時密時疏的雨點兒,一條水流湍急的小河穿鎮而過,不遠處是層層黛色的山巒。
在這個穿過幾處被炸開的埡口才能到達的宛西小鎮上,兩位與共和國同齡的老人租用了同一個門面營業。賈清傑老人的營業項目是為故去者糊送葬用的“大馬”和花圈,於敬軍老人所做的是補鞋配鑰匙。
天氣不好,兩位老人都沒有什麼生意可做,坐在只有幾平米大的門市廊檐下,邊吧嗒吧嗒抽旱煙,邊向記者回憶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標語和自己的親身經歷。
兩位老人都記得,小時候村裏的墻上到處寫着“吃水不忘打井人,翻身不忘毛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等讚頌新中國和毛澤東的標語,也經常聽大人們講“桐柏山”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怎樣和日本人打仗的事情。
問及抗美援朝,兩位老人都搖起頭,“當時太小,記不得什麼事情了。”但兩人都知道,豫劇大師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時,曾捐了一架飛機給志願軍。
“大躍進萬歲!總路線萬歲!人民公社萬歲!”
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因內容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萬歲”的標語被刷在了鄉村的墻上,並很快為群眾熟悉,在很長時間內成為動員人民從事社會主義建設的口號。
總路線中的“快”,最先體現在了鋼鐵生産的“超英趕美”上。
1958年全國大煉鋼達到高潮。那時,賈清傑才9歲。“重活我幹不了,大人們就讓我們拉風箱,煉鋼用的風箱有6尺多長,我們幾個小孩子每推拉一次風箱就向前跑三步再向後跑三步。”
賈清傑説,“當時的領導説,我們村裏山上的石頭是礦石,能用來煉鋼,我們就二話不説跟在技術員屁股後頭上山採鐵礦石,可煉着煉着才發現那些都是吹牛的話,礦石放在土高爐裏煉好久才出一點點鋼。”
賈清傑説,那時大傢伙幹得非常帶勁兒,一想到幾年後就能超過英國趕上美國了,連我們小孩子拉風箱都不覺得累。每過一段時間,大隊就抬着煉好的鋼到縣城去展示,人們都非常有成就感。
大煉鋼鐵取得的成就感,刺激了群眾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大躍進萬歲!總路線萬歲!人民公社萬歲!”“人民公社無限好,萬里江山一日新”等標語,鋪天蓋地地刷在了桃溪鎮的墻上。
出於大煉鋼鐵的需要,各家各戶做飯用的鐵鍋慢慢兒都被大隊收走煉鋼用了,1959年,桃溪的社員們開始吃集體食堂。大隊將各家各戶的糧食都集中到一起,誰家有四條腿的大桌子和長板凳都要交給集體使用。隊長在大會上説,“只要好好幹活,村裏食堂有的是大米白麵吃。”
賈清傑回憶,大食堂剛開始辦的時候吃得確實很好,“可以吃上以前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白饃、麵條,還可以喝湯。”
但好景不長,一段時間後,賈清傑發現,白饃逐漸變成了玉米窩頭,撈麵條也很少吃到了,好不容易吃到一次也是麵條少野菜多。食堂開始主要供應紅薯,每人一頓是8兩蒸紅薯帶一碗稀玉米粥,端起碗來能照見人影兒,當地人戲稱“端起碗,照相館”。
正處在長身體階段的賈清傑,明顯感覺到自己吃不飽,“一齣食堂的門就感覺又餓了”。
在食堂吃不飽就得自己想辦法。“俺爸有時偷偷從隊裏的田裏摘一些玉米棒子之類的東西回來,到了深夜才喊我們幾個孩子起來吃。”
肚子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浮誇風”又興起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産”的標語,出現在內鄉縣高“低”的墻上。
據賈清傑介紹,50年代末,內鄉縣化肥廠非常少,隊裏大都是用土糞追肥,小麥的畝産量頂多不過300斤。可當時大隊長説,只要膽子大一些,種田再精細些,畝産還可以翻幾番。
賈清傑説,大隊為了應付工作組的檢查,就把其他幾處田裏已經結了麥穗的麥苗拔出來,臨時“種”在一塊示範田裏,考察組的人站在示範田邊望去,見田地到處都是沉甸甸的麥穗,就誇我們大隊的麥子長得好。
中國青年報記者找到了一份《中共南陽地方史簡編》,在第五章第五節有這樣一段描述:1959年10月,《南陽日報》公佈南陽地方工業提前65天完成1959年生産躍進計劃,秋季糧食比1958年增産27.7%,萬畝水稻畝産800斤以上,22.4萬畝棉花畝産皮棉150斤以上,86萬畝紅薯畝産6000斤以上,22.6萬畝玉米畝産350斤以上。實際上,當年全南陽農業總産值比上年下降23.02%,工業總産值比上年下降78.76%。
1961年,12歲的賈清傑父母雙亡,4個姐姐和哥哥只剩下了一個——賈清傑的二姐,他們姐弟倆成了孤兒。在被二爹撫養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姐弟倆被送到了鄉里的福利院。
儘管被送進福利院的事情已經過去48年了,賈清傑至今對當時的每一個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這段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身世。
“一天,區通訊員騎一輛黑色自行車到我二爹家,問我們願不願意去福利院。二爹説,‘到那兒後有玉米饃吃,就別在這兒跟着我受苦了。’”
到福利院沒多久,賈清傑和姐姐就分別被賈姓和魏姓的夫婦領養了,“賈清傑”的名字就是後來取的。賈清傑已經記不清自己以前的名字了,只知道姓付。在後來幾十年中,賈清傑與唯一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姐姐互無音訊。
賈清傑説他後來的父母對他很好,“送我上學,還給我娶了媳婦。”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