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報告顯示跨國企業在華行賄事件呈上升趨勢

 

CCTV.com  2009年08月03日 06:2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8月3日報道以鮮明的財富規則輔導著封閉已久的中國企業,以巨大的經濟能量激活長期沉悶的中國市場,以先進的制度元素再造中國經濟機制……跨國公司帶給中國的似乎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當一起起商業賄賂醜聞被無情地抖摟出來後,這些頭頂耀眼光環的龐然大物開始黯然失色。

  跨國公司的集體性“墮落”

  最近幾年在麥肯錫、朗迅、大摩、IBM等財富巨頭身上發生的商業賄賂事件一定程度上還原與厘清了跨國公司的本來面目——

  “沃爾瑪案”。2003年12月,昆明沃爾瑪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在報審昆明沃爾瑪管理服務有限公司項目時,為雲南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原黨組書記、廳長彭木裕之妻在香港導購,併為其支付了10余萬元人民幣的購物費。東窗事發後,彭木裕獲10年之監。

  “朗訊案”。2004年4月,朗訊被曝光在過去3年間為近千人次的中國政府官員、電信運營商高管出資“訪問”美國,並以“參觀工廠,接受培訓”為由安排前往夏威夷、拉斯韋加斯、大峽谷、迪斯尼樂園和紐約等地的行程。朗訊為此出資超過千萬美元。案發後,朗迅被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重罰250萬美元。

  “德普案”。2005年5月,美國司法部披露,全球最大的診斷設備生産企業德普公司天津子公司從1991年開始的11年間,向中國國有醫院醫生行賄162.3萬美元現金,用來換取這些機構購買德普公司的産品,德普公司從中賺取了200萬美元。這家企業最後被美國相關機構以違反“反商業賄賂法”為由處以479萬美元鉅額罰金。

  “IBM案”。2006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佈判決書稱,2002年到2003年之間,IBM高管通過中間人的安排,多次違反中國金融外事活動的工作原則和程序與中國建設銀行原行長張恩照會面,作為報酬,IBM將22.5萬美元以“服務費”的名義匯入中間人在香港匯豐銀行的賬戶,之後轉交張恩照。

  “家樂福案”。2007年8月,法國零售業巨頭家樂福中國總部發出通告稱,北京區域的8名經理級員工因涉嫌收受供應商賄賂被警方拘留。此案涉案賄賂總額超過百萬元。

  “西門子案”。2008年底,德國電信工程業巨頭西門子公司同意支付大約13億美元的罰金了結了困擾自己兩年多的賄賂案,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商業賄賂罰單。西門子遭遇如此重罰的原因是:在2003年~2007年間,西門子曾向5家中國國有醫院行賄2340萬美元,與此同時,西門子還通過賄賂中國部分官員,獲得了價值10億美元的地鐵工程和華南地區兩個總價值約為8.38億美元的電力高壓傳輸線項目。

  “大摩案”。2009年2月,摩根士丹利向SEC提交文件稱,公司發現一名中國區地産僱員“似乎有違反《反海外腐敗法》的行為”,隨後,兩名中國區地産主管宣告離職。至於大摩在中國相關涉嫌受賄者,目前正在調查中。

  跨國公司輪番登上中國商業賄賂榜單的結果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料。國內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安邦集團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跨國企業在華行賄事件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在10年內至少調查了50萬件腐敗事件,其中64%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

  中國市場的“潛規則”之詬

  客觀地説,跨國公司進行商業賄賂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懾于發達經濟體的嚴刑峻法,跨國公司如今已經將商業賄賂的主戰場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從某種意義而言,大量的跨國公司競相加入中國商業賄賂陣營的事實,固然反映了國際資本逐利的本質,但也隱然顯出其海外擴張戰略向本土化潛規則的妥協與屈從。

  毋庸諱言,中國30多年的對外開放所引進的並不只是跨國公司的龐大身軀,西方企業公平、公開的競爭精神與商業倫理也植入了中國市場。然而,由於本土文化的強大與根深蒂固,新的商業規則並不能在短期內取得市場話語權,盛行于中國商業領域的依然是舊的習俗或者惡俗:人脈關係決定著企業的生存,請客送禮左右著競爭者的命運。而面對著這樣的商業生態,善於經營市場的跨國公司難免“入鄉隨俗”。

  因此,任何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首先面臨著的是如何平衡商業倫理與海外市場的競爭力的選擇,在這種選擇中,企業往往被逼向“囚徒困境”:如果遠離商業賄賂,企業就可能失去市場;如果同流合污,就會背叛商業倫理。毫無疑問,對於受經濟人理性主導的跨國公司來説,最後只能選擇後者。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説中國商場中的“潛規則”導致了跨國公司的群體被動性“異化”,那麼中國市場中的特殊利益結構則使跨國公司的商業行賄由被動走向了主動。

  首先,中國市場巨大的利潤令跨國巨頭在“潛規則”面前敢於大膽出手。以電信行業為例,中國電信市場佔全球電信市場的10%~15%,朗訊的財務報告顯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其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僅次於其在美國的業務,面對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朗訊難以在中國式商業形態下獨善其身,而賄賂自然成為其打開商業大門的一把鑰匙。

  其次,壟斷特權的存在驅使跨國公司在“潛規則”面前鋌而走險。商業賄賂與資源壟斷相伴而生。壟斷行業和政府嚴格管制的行業中,從業人員手中所掌控的壟斷性資源太多,權力部門與企業存在頻繁的微觀接觸,在缺乏全面監督的環境中,手握行政審批權、資源分配權、管理權等公權的人員自然成為商業賄賂獵取的對象,各類強勢組織權力尋租的機會大大增加,而急於開拓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則成為商業賄賂的重要參與者。

  第三,制度供給不足使跨國公司在“潛規則”面前肆無忌憚。集中表現為我國現行治理商業賄賂法律體系尚不完善,法律處罰力度不夠,加之地方政府對跨國公司違規行為的放任以及企業、商界長期以來的“習慣性沉默”,既使各交易參與方産生了關於潛規則的悲觀心理預期,又變相助長了在華跨國公司的違規氣焰。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