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赤峰市千余市民在飲用自來水後出現腹瀉、嘔吐、頭暈、發熱等症狀。7月27日晚,赤峰市建委通報,污染事件為暴雨污水引發水源污染所致,並就此事致歉。事故原因雖已查明,但為何雨後3天,供水公司才發出提醒公告?是未發現污染還是監管存在漏洞,廣大市民紛紛質疑。(《人民日報》7月29日)
應該説,赤峰市政府在接到自來水污染報告後的反應是迅速和有效的。報道稱,7月26日,赤峰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要求相關部門緊急採取應對措施,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赤峰市衛生局、市建委均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迅速行動起來”。然而公眾質疑的是,為什麼雨後水源污染、居民已經出現大面積明顯腹瀉症狀三天之後,“迅速行動”才姍姍來到?
首先,在這起事件中,赤峰市政府的“迅速應對”還是有些遲緩。從報道中可以看出,引起政府重視的,正是來自赤峰市建委的報告,而赤峰市建委則是在接到自來水公司的污染報告之後,立即向上報告的。而當政府緊急動員時,已經是事發的三天后了。這樣一件可能威脅城市眾多居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事件,卻一再延宕,一再在層層上報的慎重中盤旋,赤峰市政府也委實有些高高在上。
自來水公司在自來水已經出現渾濁腥臭、居民詢問的時候依然置若罔聞,當然難逃“瞞報”的嫌疑。但自來水公司的過失,並不是政府部門免除監管責任的藉口。且不論城市自來水本就是與公眾安全密切相關的機構,就是一般企業,政府也負有相當的監管責任。
其次,這一事件也暴露出政府採集輿情渠道的狹窄和封閉。自24日以來,赤峰市已陸續出現居民飲用自來水患病的症狀,而一些傳言也在網絡上開始傳播。遺憾的是,這些信息並沒有為政府的觸角所捕獲。可見,赤峰市政府認定重大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消息渠道,並不是直接從社會上獲取,而是通過職能部門層層彙報上來的。這樣的吸納渠道註定是逼仄的、封閉的、單向的,很難真正見微知著,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初就採取有效的應對之策。
政府為什麼不能直接從民眾的反映和網絡上採集輿情?現在,社會上的突發事件越來越具有不確定性,這是社會轉型期的特徵之一。但同時,資訊的發達、民眾維權意識的高漲乃至政府監控力量的龐大,一方面固然使得信息傳遞越來越迅速,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知曉、採集信息變得容易起來。審視近年來發生的多起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可知,很多事件並不都是突如其來的。從其發生、發展、蔓延,到最後危害社會,都是有跡可循的。
當然,事情也可能有另外一種面目,那就是赤峰市政府對於居民大面積腹瀉事件是知情的。之所以沒有在腹瀉之初就採取行動,可能還有一點擔心,擔心公佈污染信息會在社會上造成慌亂,影響地方安定。實際上,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謠言止于公開,公眾需要真相,政府的權威聲音無可替代。一味躲避甚至欺瞞,只能導致謠言瘋狂生長、流傳,絲毫無助於事情的解決。(胡印斌)
相關鏈結:
責編:程瑩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