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三日電 題:十三個中國國防現代化的注腳
中新社記者 唐偉傑
“國慶閱兵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縮影、一個象徵。”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軍史專家姜廷玉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新中國歷次國慶閱兵反映了解放軍幾十年來武器裝備發展變化的歷程。
從騾馬化到摩托化,再到機械化,及至信息化,這是中國軍隊武裝力量的時代標籤。新中國十三次國慶閱兵,無疑是十三個中國國防現代化的鮮明注腳,可以勾勒出中國軍隊現代化、正規化發展脈絡。
姜廷玉介紹説,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從引進到仿製,再到自行設計製造,經歷了幾個大的發展階段。
開國大典的裝備都是戰爭年代繳獲來的,各國各式武器很雜,被稱為“萬國造”;國慶五周年閱兵時,解放軍裝備無論是引進的還是仿製的,型號、口徑已經逐步統一;到一九五七年國慶閱兵就出現了國産的飛機;一九五九年就有了國産“五九式”坦克。當時在受閱的六種火炮中,有五種是國産的。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轉入和平時期建設軌道,同時逐步走上“科技強軍”的道路。武器裝備建設跟蹤世界先進技術,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建設穩步發展。
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國産戰略導彈亮相。當時受閱的飛機、導彈、火炮、坦克裝甲車、火箭佈雷車等基本都是自行設計製造的。當時,鄧小平向受閱部隊發佈嘉獎令時指出:“(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深刻反映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我軍武器裝備已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一九九九年國慶五十周年閱兵時,受閱的四十二種裝備,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新裝備,絕大部分都是自行設計和生産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解放軍主戰武器。從新式主戰坦克、新型步兵戰車、新型自行火炮、新式自行高炮、新式重型反坦克導彈、新式防空導彈、新式反艦導彈,一直到新型地對地導彈,其中絕大多數裝備都是首次在國慶大閱兵中亮相。
姜廷玉説,不同時代的閱兵反映出國家發展狀況和經濟實力,也反映了軍隊現代化的程度。
——開國大典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盛大閱兵,是中國人民以嶄新精神面貌站起來的莊嚴宣示;
——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國慶閱兵,此次規模較大、展示裝備較新、機械化程度較高,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進展的一次政治昭示;
——國慶五十周年閱兵,是在世紀之交閱兵,受閱兵種最多、裝甲陣容最大、導彈亮相最多、科技含量最高,此次閱兵是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象徵。
國慶六十年閱兵,是共和國在新世紀的首次閱兵。距離上次閱兵,中國軍隊和國防又經過了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其現代化程度又有了新的飛躍。新世紀以來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成就,將在今年十月一日集中展現。中國國防部此前稱,今年閱兵將展示中國特色武裝力量體系建設的成果,以國産現役主戰裝備為主,將展示一些新型的武器裝備,裝備類型將更加多樣。(完)
相關鏈結:
責編:李二慶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