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7月23日電(記者 吳宇 許曉青)外形如同蠶繭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簡稱上海世博會)日本館,已開工近5個月了。對這個日本參展海外世博會歷史上投入最多、規模最大的展館,中國人為其取了一個愛稱:“紫蠶島”。
佔地6000平方米的日本館,是上海世博會40個左右外國自建館中規模最大的一類。淡紫色的建築外觀,由太陽的紅色與水的藍色融合而來;弧形穹頂的蠶繭造型,取“蠶有長壽”的寓意,而從蠶繭中抽取蠶絲、織成絲絹的工藝,正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是中日之間“緊密聯接”的象徵。
為了讓日本館擁有一個“瑯瑯上口、令人親切”的名字,今年3月,日本向日中兩國民眾公開徵集日本館“愛稱”。短短一個月,就收到了3588個應徵作品,96%來自中國,最終選定的“紫蠶島”即為其中之一。
上海世博會日本展區總代表塚本弘表示,有了“愛稱”,日本館在中國會更有人氣。而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館的展示內容將與中國觀眾形成更為親切的互動。
據塚本弘介紹,參觀日本館,首先會看到遣唐使、鑒真東渡等一系列反映日中兩國源遠流長交往歷史的展示。這些由一位位歷史先驅用心靈和信念寫就的傳奇,歷經千餘年,仍然擁有激蕩人心的力量,在日中間呼喚著“和”與“信”的回音。
日本館以“心之和、技之和”的主題呼應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其建築外表採用透光的薄膜,可吸收太陽能發電並在夜間發光;弧形穹頂上“長著”三個洞和三個角,前者可接收雨水並循環利用,引入陽光減少照明用電,後者可強化冷暖空氣的流通,減少空調能耗;館內排隊人多處,設有噴霧設施,降溫卻不會濕衣。
“日本館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多發掘大自然奧妙,少給大自然增加負擔。”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代表處副所長花田美香説。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