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是我國政府不斷拓寬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的舉措之一。但這項利國利民的良策至今在一些地區還未見大的成效,其中既有許多橫亙着的藩籬,也有大學生自己跨越不了的障礙——
今年1月初,我國出臺了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7項措施,第一項就是“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這足以説明黨和政府對促進就業的重視。這對基層企業特別是廣大農村來説,也是一個大的喜訊。然而,現實情況是,要真正讓大學生順利到達基層,特別是紮根農村安心工作,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其中既有許多橫亙着藩籬,也有大學生自己跨越不了的障礙。
想來來不了
在基層,特別是偏遠的農村,大量需要教育、衞生、農業、林業、水利和畜牧等行業的專業人才,特別是教師。
按照我國現行的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規定,城市、縣鎮和農村小學生師比為19:1、21:1和23:1,初中生師比為13.5:1、16:1和18:1。此標準致使我國中小學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編制大幅減少。特別是由於編制標準的城鄉倒挂,更加劇了農村中小學教師數量的嚴重不足。
2008年某縣教育系統共缺老師221名,在教育局多次要求下,縣編委最後給了112個編制名額。因為受編制限制,一些有心到基層從事教育事業的大學生,被擋在了門外。2007年畢業於某師範大學英語本科專業的小王,2008年和87位報名者競爭5個中學英語教師的崗位,但最終因位居第六名而遺憾落選。待到今年再考時,這個縣招考教師的名額更少了,為了保險,小王降低了檔次,報考了小學英語教師,經過努力,筆試面試都入圍了,可最後還是被擠掉了,因為原定退休的教師沒被批准,沒有編制。小王也只好與心愛的教育事業説“再見”了。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