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數千人前往八寶山公墓送別季羨林(組圖)

 

CCTV.com  2009年07月20日 07:3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京華時報  
專題: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逝世

7月19日上午,北京市民拿著荷花,前來送季老最後一程 中新社發 鄭雄增 攝

  7月19日,我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季羨林的生前友好和各界人士前往送別。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我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季羨林的生前友好和各界人士前往送別。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本報訊(記者周逸梅) 昨天上午,季羨林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舉行。儘管天氣悶熱,但仍有數千人前往,陪季老走完最後一程。季老之子季承表示,季老的骨灰可能會葬到三個地方:八寶山、萬安公墓和季老的故鄉。

  告別儀式提前開始

  昨天早上7點,地鐵車廂內格外擁擠,身著黑衣、手捧菊花的乘客相視點頭,因為他們要去的是同一個目的地。當天,北大組織了25輛大巴車,往返運送師生前往八寶山送別季老。

  8點多,等在靈堂外的送別者已排出百米長隊。著名演員六小齡童、著名作家張抗抗、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也出現在送別的人群中。送別者中既有九旬老翁,也有不到十歲的孩子。大家都身穿素色衣服,胸前佩戴白花,面容凝重。很多人手捧白菊、月季以及季老身前最愛的荷花。因前來弔唁的人數太多,原定於10點對外開放的告別儀式提前了一個小時。9點,告別儀式正式開始。

  人流過多謝絕鞠躬

  進入靈堂後,所有的人排成一排。為了不造成在靈堂人流的滯留,工作人員要求大家只能瞻仰季老,不要鞠躬叩拜,也不要一一與季老的家人握手,以保證每個人在半分鐘內就離開靈堂。

  上午10點半,季老的學生王邦維和段晴等,第二次排隊進入靈堂。他們告訴記者,由於不能在靈堂中停留太多的時間,他們覺得太匆忙,還沒有能看夠恩師,還沒來得及和恩師説説最後的話。所以第一次拜別完後,學生們都沒有離開,等到送別的人流少一些了,再入場送別恩師。

  ■送行者

  張抗抗安慰傷心書迷

  作家張抗抗離開靈堂時,突然看見了一名哭泣不已的季老書迷。雖然素未相識,但因同樣是對季老的懷念,張抗抗上前安慰。這名女書迷在她懷裏泣不成聲。

  這名女書迷自稱是做中醫保健的,她從季老的書中得到了很多啟發,並認為自己在實踐中的心得旁證了季老的觀點。昨天,她捧著一本《季羨林説國學》的書,書中密密麻麻寫滿了她的心得筆記。她稱,她已經手寫了600萬字左右的相關記錄,想等到整理得更好時拜訪季老。可是現在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每説一句,她就會忍不住哭泣。

  在張抗抗看來,季老不僅學識淵博,更是個可愛的“好老頭”,她特別尊重季老的真誠、幽默的為人。看見情緒崩潰的書迷,張抗抗一邊安慰一邊送她離開,“對於一個學者,他知道他的知識能傳播開,給你們幫助,我相信他就很高興了”。張抗抗告訴這位書迷,研究季老並不一定要讓他本人知道,如果一直想研究而不動手那的確是種遺憾,但是像她這樣一直動手去學去用去想,就不用心存遺憾。在她的耐心勸導下,書迷漸漸平復心情。

  家鄉人送點心別季老

  家住濟南的張士華夫婦開了一家油旋店,油旋是山東的一種點心,也是季老生前最喜歡的一種食品。十多年來,他的學生每年都要到張士華夫婦的小店裏給季老買上50個左右的油旋。

  聽説季老過世,張士華夫婦停業三天,特意帶了象徵季老98歲高齡的98個油旋來到季老的追悼會上。這也是他們夫婦第一次來到北京。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