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青海行]民和縣情況介紹

 

CCTV.com  2009年07月18日 19:0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大美青海——2009全國網絡媒體青海行

     民和:青海東部門戶新形象呼之欲出
    夏日的民和,沐浴著早晨的朝陽走在川垣新區寬暢的人行大道上的人們,總是喜氣洋洋,精氣神都聚到了臉上。那是因為縣委、縣政府“努力實踐縣域經濟科學發展之路,突出‘一城兩區’建設,再造青海東部門戶新形象”的發展藍圖,使人們已經享受到了新興城市功能所帶來的愉悅和便捷,農業園區建設帶給農民們更大的實惠和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下川口工業集中區建設使人們看到工業強縣戰略正在帶來的物質大變化。
    新區凸顯品位  舊城體現繁榮
    夏日的傍晚,民和川垣新區假日廣場上或攙老攜幼或坐或站或漫步的人們悠閒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世居這裡的廣大幹部群眾猶如逛北京天安門廣場似的,顯出情緒激揚,舒適愜意的神情來。退休幹部範文翰高興地説:“川垣新區建設把寬敞與品位結合起來、休閒廣場與綠地建設結合起來,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優化人居環境、追趕現代城市品位的思想和理念。民和真的變了,變的大氣變的美麗變的酷了……”
    民和縣委書記趙雄曾有言:“民和是青海省的東大門,城市建設的整體水平關乎著青海東大門新形象的樹立。因此,我們在城市建設上注重體現民和特色、突出時代感和文化底蘊,始終貫穿‘新區體現水平、舊城體現繁榮’的思路,在新區建設上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科學化建設。這一點我們三屆縣委領導的看法是一樣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設想,川垣新區的建設更令民和人感到驕傲。截止目前,已累計投資9.5億元,僅2008年共實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4個,完成投資3.14億元。新區實施的川垣大道、川垣二路、三路道路與供排水工程全面完工交付使用,川垣一路已完成路基工程;黨政機關及其它部門的19幢辦公大樓現已全部投入使用;面積約1.6萬平方米的明達商城已投入運營,投資2億元的商業步行街已完成投資5000萬元,修建商鋪1萬平方米。8個住宅小區相繼建成,共修建住宅樓92幢、3600套、36.1萬平方米,入住率達90%。同時,新區的綠化生態建設也凸顯出“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城市園林特色。川垣新區已經成為青海東部城市建設的新亮點。
    世居山城村的農民李興漢激動地説:“縣城舊城區的改造自不必説,就是因為山城垣紅崖擋住了縣城的視線和公路的開通,愣是把山城垣一角給搬走了。真是大動作啊。”
    舊城區以西出口山城紅崖區域綜合治理、巴州河河道治理、市政道路給排水工程為龍頭,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強化城鎮功能,著力提高城鎮品位。目前,投資1890萬元的老城道路、排水與路燈改造工程基本竣工;投資1820萬元的老縣城內巴州河綜合治理工程,現已完成攔河壩壩體50%工程量;投資2400萬元的縣城西出口紅崖綜合整治工程,已完成土方開挖、削坡等工程,將在10月底完成坡面防護及小遊園建設;投資3019萬元的縣城第三水源及輸水管網工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投資4260萬元的縣城污水處理廠工程,已完成部分集污管道埋設工程;投資930萬元的集鎮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將在今年10月底完成。古鄯、官亭、馬營三鎮實施的垃圾收運中轉項目完成投資113萬元,縣城和重點集鎮的環衛設施不斷改善,基礎條件日臻完善。
    農業凸現特色  園區帶動産業
    七月的湟水流域,田園綠意盡然。筆者有幸到民和縣農業園區核心示範園馬場垣鄉金星村7社採訪,當車子停在村中心的公路邊上,一塊醒目的“民和縣高原優質設施果品示範園”的大標牌映入眼簾,路東佔地近400畝的200棟現代冬暖式溫棚在太陽的照射下發出鏡面似的反光來,非常耀眼。筆者彎腰進入路邊第一個溫棚,見7社農民魏玉忠和他的妻子正忙碌著摘西甜瓜。我的採訪便開始了。“我兩口子承包了5個大棚,其中今年種上了2個棚,一個棚的菜瓜收入了1.3萬元,這一棚西甜瓜估計收入不下2萬元,這樣的收入往年是不能想的。這就是農業園區示範點的好處,只要上面給了我們搞園區的政策,大農業才能顯出特色來,而且園區還能帶出産業來。”
民和縣縣長馬成龍無不感慨地説:“近年來,民和縣以特色農牧業為重點的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特色農業主導地位已經形成。冬小麥、優質馬鈴薯、雜交油菜、精細蔬菜、制種、全膜雙壟集雨栽培等優勢作物規模化生産不斷擴大,全縣特色農作物佔到總播種面積的76%以上。畜牧業、勞務輸出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而且,民和縣在農業生産上堪稱海東之最的一些科技創新做法,為全區農業增産、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因此,民和建設農業示範園區,是以地委打造河湟流域特色農牧業百里長廊為契機,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基礎上,計劃按照“一區多園,點狀分佈”的建設模式,投資31416.575萬元,利用三年時間,努力建設一個綜合功能區,一個核心示範園,十二大輻射基地。著力發展無公害綠色菜、花卉苗木繁育、特色精品農産品生産、特色養殖業,努力將園區建成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的示範基地,現代科技的輻射源,成為全縣乃至全區、全省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樣板,積極引領全縣農業向區域化、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的現代農業轉變。”
截止目前,位於縣園藝場的綜合功能區,佔地349.35畝。已與青海省民和湟川冶金有限公司、民和湟乳乳製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土地轉讓合同,已支付土地轉讓金350萬元,按實施方案動工建設;核心示範區以川口鎮馱嶺村、馬場垣鄉團結村、金星村、翠泉村、馬聚垣村、香水村為主,總面積為2.6萬畝。其中,優質設施果品示範園位於馬場垣鄉金星村,計劃三年建設面積1200畝,建設冬暖式大棚500棟,年産優質果品800噸,創收250多萬元。目前投資760萬元、佔地400畝的200棟高標準溫室,現已完成180棟溫室墻體建設,上骨架80棟,扣棚60棟,種植33棟,10多個棚開始收益;位於馬場垣鄉團結村的花卉栽培示範園,佔地50畝,投資2000萬元。目前,投資557.6萬元的16畝鋼架聯動溫室正在建設之中;位於馬場垣鄉翠泉村的雜交蔬菜制種示範園40棟拱棚全部完成;位於縣苗圃的生態苗木培育示範園已完成投資33.8萬元;生態養殖示範園已與省農科院達成協定,計劃投資400萬元,在馬場垣鄉馬聚垣村建立高産優質奶牛場,佔地100畝。同時,川口、馬場垣、巴州、隆治、西溝、古鄯、總堡等七個鄉鎮的十個輻射基地,總面積達到21.2萬畝,建設面積為15050畝,承擔輻射帶動全縣特色農、林、牧産業發展的功能。依託果蔬、馬鈴薯及蔬菜制種、旱作農業技術推廣、花卉栽培、生態苗木繁育以及奶牛、生豬、獺兔養殖等特色産業發展。目前,隆治鄉李家村的旱砂西瓜基地,總投資55萬元,修建拱棚152棟,已全部完成並投入運營。投資22萬元的古鄯鎮古鄯村的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技術示範基地建設已完成。真正實現抓特色、上規模、創品牌、帶萬家、增效益的目標。  
推進工業強縣  園區體現實力
民和縣搞了多年工業的老幹部張鵬華曾感慨地説:“過去我們搞了一二十年的工業,吃盡了苦,也為民和曾經是硅鐵走廊沾沾自喜過,但是也使民和的碧水藍天變成了灰土黑天。如今工業園區的建設,解決了節能減排、産業升級的大問題。才真正是工業強縣的好決策。”
民和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全興奮地告訴筆者:“民和縣建工業區,是我們按照青海省政府確定的“通過對區域經濟的合理劃分,對一大批落後企業升級改造,讓民和縣的冶煉企業關小上大,集中生産,使當地群眾享受原本的藍天碧水”的目標,以節能減排、産業升級為目標,以整合遷建縣城地區現有冶煉企業為基礎,通過工業園區著力引進大型工業項目,打造以系列鐵合金、電解鋁及鋁型材等為主的高原新興工業基礎材料基地。因此,青海民和下川口工業區的建設上馬,為提高民和縣域經濟的整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青海民和下川口工業區是我省重要的工業區之一。規劃面積9061畝,規劃總投資173.44億元以上,其中,工業項目投資160億元以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3.44億元。工業區規劃項目實施後,到2010年,可形成年産系列鐵合金60萬噸,鋁基合金15萬噸,電石40萬噸,碳化硅10萬噸,年可實現工業産值98億元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11.8億元以上,稅金5億元,可提供1.5萬個就業崗位。2006年10月開始籌建,2007年9月26日奠基動工。一年多來,工業區建設已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業區主幹道路已具備通行能力,生活用水工程主管道全線竣工通水,330、110千伏變電所主體已完成,企業入駐園區的條件基本形成。目前開工建設或選址擬建的企業有14家,其中,蘭海冶煉、湟川冶金等6家企業已開工建設。青投公司投資58億元、年産40萬噸鋁基合金大板錠項目和25萬噸碳素陽極項目已投入前期資金2000多萬元,地勘等前期工作順利完成,7月8日舉行了開工典禮已開始建設;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總投資80億元的華能民和電廠協議已經簽約,規劃建設4600MW燃煤發電機組,一期工程建設2600MW機組,投資50億元。
今日的民和縣正以新的姿態,新的面目迎接新的明天,一個全新的東大門形象在全省東部呼之欲出。

1/7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