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青海行]化隆縣情況介紹

 

CCTV.com  2009年07月18日 18:3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大美青海——2009全國網絡媒體青海行

      一、基本情況
化隆縣位於青海省東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東徑10139′至10242′,北緯3548′至3617′,總面積2740平方公里。全縣平均海撥在1884米至4481米之間,縣城所在地巴燕鎮海拔2840米。年平均氣溫2.2℃,無霜期89天,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夏季涼爽短促,冬季寒令漫長,屬高原大陸性氣候。黃河沿縣境南緣自西向東流過,流程達168公里。境內有已建和在建的7座大中型水電站。
化隆縣是一個以回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縣,200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轄17個鄉鎮、2個管委會、362個行政村,總人口24.35萬元,其中農業人口22萬人(絕對貧困人口6.3萬人,佔28.6%),有回、漢、藏、撒拉等12個民族,其中回族佔52.5%,藏族佔21.3%,漢族佔21.2%,撒拉族佔5%。主要工業産品有鋁錠、碳化硅、礦泉水、鎳等,主要生産小麥、青稞、豌豆、洋芋、油菜籽等作物。
總體來看,化隆縣是農牧業結合以農為主的少數民族貧困縣,自然條件差,財政自給率低,發展和建設能力弱,貧困人口多,貧窮程度深。縣境內群山突兀,溝壑縱橫,交通不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6人,大部分貧困人口生活在海拔高、氣候惡劣、生存條件差的山區,“縣窮民不富”是化隆的基本縣情。
二、發展思路
為順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區兩帶一線”發展戰略,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全力推進“生態立縣、工業強縣、勞務富縣、新區活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的發展戰略,逐步形成“一區(群科新區)、兩帶(沿黃河經濟帶、淺腦山特色農牧業經濟帶)、三園(加合工業園、群科生態工業園、昂思多礦泉水開發園”的發展格局,努力開創富裕文明和諧新化隆建設的新局面。
三、各項事業發展概況
(一)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2008年,全縣生産總值18.01億元,工業總産值27.6億元,工業增加值9.49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067萬元,縣屬固定資産投資6.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0898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998元。今年上半年,全縣生産總值為7.1億元,工業總産值11.6億元,工業增加值4.1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804萬元,縣屬固定資産投資2.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5857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1805元。
(二)特色經濟發展較快,農業生産效益明顯。
農業生産方面。化隆縣現有總耕地面積53.9萬畝,其中川水地8.6萬畝,淺山地31.9萬畝,腦山地13.7萬畝。2008年,全縣各類作物播種面積55.3萬畝,其中優勢作物佔72.1%。糧食總産達到5954萬公斤,油料總産達到2534萬公斤。種植優質薄皮核桃7022畝,新建溫棚650棟,建立“一村一品”項目示範基地9000畝。今年,全縣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8萬畝(主要品種為小麥、青稞、豌豆、馬鈴薯),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5.9萬畝。
畜牧業發展方面。全縣草場面積258萬畝,草場載畜量低,主要以家庭圈養為主。2008年,全縣完成畜牧業總産值2億元。縣財政貼息72萬元發放貼息貸款731萬元,扶持畜禽販運及養殖戶196戶,全縣規模養殖戶達1788戶。年末各類牲畜存欄43.5萬頭(只),出欄率和商品率分別達到99.2%和99.8%。
生態林業方面。全縣退耕還林12.5萬畝,封山育林32.9萬畝,荒山造林17.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4.3%。
扶貧開發方面。2004年至2008年,全縣共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121個村,項目受益農戶15415戶77400人,投資達722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3090萬元,以工代賑資金4130萬元;實施了牛羊養殖、餐飲業、商業服務、人飲、道路、學校改擴建、衛生室建設、農田水利等項目。同時,實施了異地移民調莊工程,搬遷移民792戶3938人。通過扶貧整村推進等項目的實施,全縣貧困人口由“十五”初的15.5萬人減少到現在的7.7萬人。
(三)勞務經濟發展迅速,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以小型餐飲服務業為主的勞務輸出已經成為化隆農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徑。2008年,全縣勞務輸出規模10.85萬人(次),其中常年在外從事餐飲服務業的6.6萬人,9316家大小餐館遍及全國24個省192個大中城市,勞務總收入約3.4億元,勞務收入佔到了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其中異地餐飲業收入佔勞務總收入的70%以上。
為了扶持“拉麵經濟”發展,實現規模經營,2007年縣政府貼息130萬元,發放了1023萬元小額貼息貸款,扶持334家農戶外出創業。2008年縣政府再貼息260萬元,安排小額貼息貸款2000萬元,重點扶持外出創業的農戶。今年又發放財政貼息小額擔保貸款2300萬元,有力地扶持了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拉麵經濟”,強化跟蹤服務,化隆縣委、縣政府從2003年起先後選派100多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全國62個大中城市設立了辦事機構,積極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各方面的協調服務工作,在矛盾糾紛調處、就醫就學、證照辦理等各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為實現“拉麵經濟”的規模經營,提升整體形象,我縣還在各地推廣以“統一裝飾風格、統一店員服飾、統一拉麵簡介、統一店名牌匾”的“四統一”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7年,我縣“化隆牛肉拉麵”在首屆全國勞務品牌展示交流會上被評為“全國優秀勞務品牌”。
(四)新區建設有序推進,城鄉面貌不斷改觀。
為順應國家關於青海黃河谷地綜合開發的思路,搶抓省委、省政府“四區兩帶一線”的總體發展戰略帶來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小城鎮建設和西部大開發各項優惠政策,建立與區位資源優勢相適應的城鎮體系,根據《海東地區城鄉建設事業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中“集中緊湊發展巴燕鎮,規劃建設群科新區”的指導思想,我縣在編制“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縣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規劃建設群科新區的發展思路。並編制上報了《化隆縣城鎮體系規劃》,明確提出了巴燕鎮為全縣政治文化中心,將群科地區開發建設成為全縣經濟中心的“雙中心”城鎮體系格局。規劃得到省政府批准,並明確要求按照《規劃》提出的“緊湊發展巴燕鎮,集中力量建設群科鎮”的思路,搞好縣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佈局,重點抓好群科鎮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目前,新區部分基礎設施項目已動工建設,我縣正在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積極引進各類項目,加快群科新區建設步伐。我縣將根據《化隆縣城鎮體系規劃》,以發展旅遊服務業為切入點,把群科新區建設成為以特色有機農業為基礎,生態工業、商貿物流、房地産為主導,濱河自然山水為特色的生態型、休閒型田園宜居新城。同時,我縣不斷改善各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籌措各類資金加大了對集鎮的整治改造力度,城鄉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五)基礎建設力度加大,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近年來,我縣堅持不懈地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間,一大批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相對落後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村水利基本建設步伐加快,開工建設了一系列人畜飲水、渠係改造等工程,全縣252個村通了自來水,解決了15.9萬人32萬(只)牲畜的飲水問題;交通事業有了新發展,全縣基本實現了通公路網絡化、通鄉公路黑色化、鄉村公路等級化的目標,境內有平安至阿岱高速公路,樂化公路、燕官公路、五河公路、平大公路,硬化村道2042公里,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1451公里,通過實施各類交通項目,有效改善了15.5萬群眾的出行條件;城鄉電網得到改造,鄉村全面實現了電網覆蓋。
(六)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生工作得到保障。
在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我縣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本著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産力的思想,不斷夯實教育、衛生、科技及文化事業的發展基礎,群眾就醫、上學等一系列民生問題得到改善。2008年,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9%,初中階段入學率為99.8%,兩基人口覆蓋率為100%;農村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醫療條件不斷改善,全縣共有18.57萬名農村常住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4%;8678名城鎮居民參加城鎮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81%;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0.9‰,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計劃生育率為95.2%;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2%,移動、聯通網絡覆蓋率達到95%。同時,化隆縣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2008年,全縣共發放各類惠民資金1.8億元,全面兌現了糧食直補、農機具補貼、良種補貼、家電補貼、“兩免一補”、“少生快富、獎勵扶助”等惠民政策,有效地緩解了城鄉群眾的生産生活、醫療衛生、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尤其是縣人民政府每年承諾為民辦涉及民生方面的十件實事,進一步加快了改善民生步伐,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七)旅遊資源有待開發,民俗民風各俱特色。
化隆縣境內黃河段上有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三峽,峽中兩山相峙,石峰突兀,巨浪排空,氣勢宏闊,可觀賞高原峽谷的雄偉壯景,並有眾多的古跡和自然景點,李家峽水庫和公伯峽水庫湖光山色、景色迷人。臨平公路貫通河群峽谷,峽中丹霞地貌千姿百態,奇形怪狀,堪稱奇觀。八寶山、馬陰山、毛洞山是優美的自然風景區。山峰高聳,綿延數十里,氣勢雄壯。山上積雪泓池,灌喬茂密,有天然林場,有多處旅遊景點。眾多的藏傳佛教寺院和清真寺各具特色。其中夏瓊寺、丹鬥寺、阿河灘清真寺歷史悠久,建築雄偉,是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夏瓊寺建於134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早年學經之地,是全省四大寺院之一。丹鬥寺建於766年,是藏傳佛教後宏期的發祥地,佛殿建於峭壁凹龕處,景色雄偉壯觀。阿河灘清真寺建於1780年,照壁、牌坊、木那乃三重建築氣勢宏闊,獨具特色。縣境內古代文化遺址分佈眾多,己登記的文物項目300余處,可供遊覽、勘察研究。同時,縣境內居住著回、漢、藏、撒拉等民族,其宗教、文化、體育、民俗風情各具特色,可開展人文旅遊,供專家學者考察研究。
總之,近幾年來,化隆縣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性機遇,本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團結奮鬥,開拓創新,全縣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這些成績的取得與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是分不開的,也與社會各界包括廣大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和參與是分不開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真誠的希望各網絡媒體和新聞宣傳部門能夠一如既往地支持化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並通過各類媒體平臺進一步宣傳化隆,提升化隆的知名度,使化隆的發展再上新臺階。

1/5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