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季老自謙是“雜家” 公開拒絕“國寶”稱號(圖)

 

CCTV.com  2009年07月12日 13: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京華時報  
專題: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逝世

  季羨林先生學貫中西、享譽中外、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實的學術巨擘、國學大師,被譽為“國寶”。大師在自傳中寫道:“我這一生是翻譯與創作並舉,語言、歷史與文藝理論齊抓,對比較文學、民間文學等等也有濃厚的興趣,是一個典型的地地道道的"雜家"。”他還多次公開表示拒絕“國學大師”“國寶”等稱號。

  生平

  苦澀童年

  季羨林,字希逋,曾用名齊奘,1911年8月6日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改臨清市)的一個小村莊——官莊。

  該縣在山東西部幾乎是最窮的縣,官莊村在窮縣中的窮村,季羨林的家在全村中幾乎是最窮。季羨林出生後,家境仍然異常艱苦,一年吃白麵的次數有限,平常只能吃紅高粱面餅子;沒有錢買鹽,把鹽鹼地上的土掃起來,在鍋裏煮水,腌鹹菜。一年到頭,就吃這種鹹菜。

  好在季羨林在故鄉只待了6年。在6歲那一年,他離開父母,離開故鄉,叔父把他接到濟南上私塾。季羨林當時並不用功,玩的時候多,唸書的時候少。對正課不感興趣,但是對小説情有獨鍾。書桌上擺著《四書》,看的卻是《彭公案》《濟公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這個時候也開始學英文,當時英文對他來説,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東西:那些彎彎曲曲像蚯蚓爬過的痕跡一樣,居然能發出音來。

  綜觀季羨林的童年,從一片灰黃開始,貧困、單調、死板、固執,是他當時生活的寫照。

  濟南求學

  季羨林在十三四歲時上了濟南當地一所三流學校正誼中學。季羨林還是不喜歡唸書。對課堂和老師的重視遠遠比不上他對蛤蟆和蝦的興趣。每次考試,好了可以考到甲等三四名,壞了就只能考到乙等前幾名,在班上總還是高才生。

  在正誼中學待了三年以後,1926年,十五歲,考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後轉入山東濟南高級中學。中學老師胡也頻最讓他難忘,季羨林從他那裏沒有學到什麼國文知識,只學到了一件事,就是要革命,無産階級革命。胡也頻在課堂上只講無産階級文學。

  負笈清華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剛能吃飽飯的家庭出身的人,唯一的目的和希望就是能搶到一隻“飯碗”。當時社會上只有三個地方能生産“鐵飯碗”:一個是郵政局,一個是鐵路局,一個是鹽務稽核所。這三處地方都掌握在帝國主義分子手中。在半殖民地社會裏,只要一碗在手,好好幹活,不違“洋”命,則會有飯吃。

  這樣的情勢下,季羨林的家庭希望他在高中畢業後能搶到這樣一隻“鐵飯碗”。高中畢業後曾報考郵政局,可惜沒有考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季羨林才報考了大學。在出國方面,季羨林以為清華條件優於北大,所以舍後者而取前者。

  清華四年,季羨林認為有兩門課對他影響最大:一門是旁聽而又因時間衝突沒能聽全的歷史系陳寅恪先生的“佛經翻譯文學”,另一門是中文系朱光潛先生的“文藝心理學”,是一門選修課。陳、朱二師的這兩門課,讓季羨林終生受用不盡。193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

  清華大學畢業後,山東濟南高級中學校長宋還吾託人遊説季羨林回母校任國文教員。當時除了這條路以外,季羨林已無路可走,於是于1934年秋天到了濟南高中。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