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6月30日播出):明天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88週年。今天,我們走近一位93歲,有著60年黨齡,被業內人士稱為“新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的黨員專家——吳大觀。
在他93年的生命中,有68年與航空工業相伴隨;他創下了我國航空工業的九項“第一”,為新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立下了卓越功勳,是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創始人、奠基人、開拓者。
2009年3月18號,我國航空發動機之父,93歲的吳大觀那顆為中國航空事業熱烈跳動的心,停了下來。而此時,裝著“中國心”的我國第三代戰機正翱翔在祖國藍天上。
這是吳大觀他踐行一生的錚錚誓言。
60多年前,日寇的飛機在中國上空橫行肆虐,目睹國土淪喪的吳大觀立下航空救國的人生理想,拒絕美國的高薪聘任,懷著赤子之心回國參加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籌建。
航空發動機被喻為"航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要是能把它摘下來,飛機的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1957年,吳大觀受命來到瀋陽410廠,組建了新中國的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設計室。
在新中國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吳大觀率領科研團隊牢記“航空報國”的崇高使命,飽含“航空報國”的愛國情懷,自力更生、頑強拼搏。他們邊研究、邊建設、邊補習發動機的知識,開始了我國第一型噴氣式發動機——噴發1A的設計研製。
一年後,經過無數艱辛努力的實驗,裝配著該型號的發動機的“殲教—1”型飛機試飛成功。我國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型噴氣發動機就此誕生。
“什麼時候,拿出你們的産品來獻給黨!”
時刻以國家利益為己任的吳大觀,在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奔跑中一刻都不敢懈怠。當世界航空大國都研製出了比渦噴更為先進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時,吳大觀已組織蒐集、儲備了大量的相關技術資料。1964年,他帶領隊伍開始挑戰我國第一個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渦扇6。
在航空發動機設計中,很多困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當時,少數航空大國開始用到鈦合金新材料。在發動機上採用新材料,沒有足夠的膽識和戰略的眼光是很難作出決斷的,吳大觀力主上馬。就這樣,渦扇6發動機上首次使用了鈦合金等15種新材料,使發動機的材料和工藝水平與國際逐漸接軌。渦扇6的研製成功,實現了中國航空發動機由仿製到自行設計的歷史性突破。
“既然你還活著一天,就應該為你的事業、工作操心一天。”——摘自吳大觀日記 (1997.8.14)
飽含“航空報國”情懷的吳大觀對航空工業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和對祖國的赤膽忠誠。1982年,離開一線崗位的吳大觀仍追蹤航空發動機的最新動態,他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部軍用航空發動機通用標準規範的編制。80多歲高齡,他歸納總結了11條“我國航空工業需要統一的認識”問題。1985年,國內航空發動機界圍繞是否啟動第三代發動機的研製,産生了嚴重分歧。
吳大觀深知,沒有自己的發動機,就會受制於人,軍用飛機的“心臟病”就永遠解決不了。“航空報國”就是把國家利益擺在最高的位置,這種使命感驅使他&&簽名,聯合了八位專家上書中央領導。
1986年,鄧小平同志明確批示支持。“太行”發動機起死回生,得以立項研製。
吳大觀的一生始終在為祖國的航空事業大聲疾呼並身體力行。噴發1A,渦噴7甲,崑崙、太行,這些中國航空工業最重要的發動機無不與他緊密聯絡在一起。我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設計室,第一台渦輪噴氣發動機,第一台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第一個發動機試驗基地都凝聚著吳大觀率領團隊的心血和汗水。
而在彌留之際,吳大觀提到最多的是對自己的不斷反省。
從航空救國、航空報國到航空強國,吳大觀一生在為夢想而奮鬥,為理想而奮鬥。他走過了一位中國知識分子的成長之路,也體現了新時期一位黨員專家的報國情懷。
相關鏈結:
責編:李丹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